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環保産業厮殺門檻擡高

環保産業厮殺門檻擡高

時間:2024-10-24 08:14:39

文|本刊記者孟德陽

“繁華的背後,一堆人會哭。”一位環保企業的高管這樣形容當下的環保産業。的确,在經濟增長逐漸放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背景下,傳統制造業盈利大幅下滑,金融資本面臨“資産荒”,曆經多年高回報率、高增速的環保産業,像是一片藍海,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進入者。盡管産業依然在高速增長,但藍海正在變紅。“目前全國有53000多家環保公司,實在太多,而且很多企業都太小。”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說。根據《英才》記者的統計,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大氣、固廢、水務及環境監測、檢測等業務的環保企業共計59家,粗略估算僅占環保公司數量的千分之一。而從收入水平上來看,59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銷售收入中位數僅為11.6億元。另外一方面,央企和大型國企業在積極進入環保領域,除了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外,新進入的央企或國企在市政類項目、工程領域有着天然的優勢。對于已在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公司來說,最為直接的感受就是項目的收益率正在下降,很多新進入者為拿項目采取低價策略,讓老公司叫苦不疊,不得不想辦法降低成本。厮殺激烈之時,也是環保産業整合之時:行業并購、整合新聞不斷。“大機構進入,這在行業會加快并購整合,對行業秩序的重構加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一件好事。”趙笠鈞告訴《英才》記者。顯然,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人們都對環保産業寄予厚望,可對于企業來說,想活下去并不容易:直面激烈的競争,實力不濟者要麼被市場吃掉,要麼被企業吃掉。哪個子行業增長最快?在“水十條”、“氣十條”、“土十條”等監管政策相繼出台後。業内人士分析稱,國家通過環境政策的約束,實際上是在倒逼産能過剩行業、高污染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從而達到調整産業結構的目的。而在環保産業的細分領域,通常按照大氣、固廢、水務等細分行業劃分。根據《英才》記者統計2015年A股環保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情況,59家公司整體收入同比2014年上升25.47%;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增長32.36%,略高于年度增幅。有統計認為,環保産業上市公司在“十三五”的營業收入規模将突破5000億元,按照2015年上市公司收入規模約1250億元計算,這意味着年均增速要超過31%。目前看來,并非所有細分行業都能達到。在幾個細分行業中,2015年營業收入同比漲幅最高為環境監測、檢測領域,同比增幅達44.90%;第一季度同比漲幅最高為固廢處理領域,同比增幅達53.23%。根據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去年環保公司(統計口徑:46家)扣非後淨利潤增速平均為14%,比2014年下降3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闆塊内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增速平均為11%,同比2015年增速提升3個百分點。根據以上兩項數據可以看出,環境監測、檢測是增長最為迅速的細分領域。目前,主要上市公司包括雪迪龍(002658.SZ)、聚光科技(300203.SZ)、華測檢測(300012.SZ)、先河環保(300137.SZ)公司收入均在6億-20億元之間,其中,聚光科技扣費後利潤增速為71%。趙笠鈞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目前有600多萬個固定污染源,如果按照每個固定污染源監測、檢測方面15萬元來計算,就是1萬億的市場空間,即使随着産業機構和政策約束的影響,這些污染源滅失一半,也是數千億元的市場。“環境管理制度改革催生的環境服務業,現在才剛剛開始。”趙笠鈞說。瀚藍環境(600323.SH)副總裁雷鳴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也表示看好監測、檢測市場。“将來政府服務涉及到一些具體環保監測、檢測機構,會慢慢地分類,分類以後就變成市場化服務的方式,無論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還是政府監管的需要。”雷鳴說,“這個領域的需求會慢慢出現而且會慢慢成熟。”同時,對于環境監測、檢測業務來說,對于技術和數據的要求比其他領域更為嚴格,門檻更高。此外,從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來說,監測、檢測PE倍數更高,華泰證券統計稱,監測闆塊在截至發稿前的一周(8月7日)PE加權值為62.19,遠高于環保闆塊的47.26。

資本蜂擁而至雪迪龍董事長敖小強曾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并購将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式,以後并購的标的會越來越大。”雪迪龍并購的主要方向圍繞核心技術,這也構成了環保産業公司今年并購的核心主題。今年上半年,環保行業并購達52起,規模近300億元。而其中海外并購增長較為迅速,達136億元。據環境商會統計,截至8月中旬,2016年我國發起設立的環保産業并購基金達20隻,涉及19家企業,規模接近400億元,幾乎相當于去年全年的規模。然而,一位環保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卻并不認為這是“好事兒”,一方面,新進入者由于不了解環保行業。“不計成本,不講規則,美其名曰,交點學費。”他說,“行業走着走着,就走亂了。”另一方面,他認為海外并購的标的不應該看技術,“海外這麼多年污染已經治理得差不多了,技術很多也是落後的技術,就看中國人錢多。”行業内外對并購的觀點各執一詞,環保産業似乎一夜間成為并購的“圍城”。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并購主要目的包括增厚業績和盈利能力、拓展産業鍊上下遊等。平安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認為:從企業業績上看,在行業景氣度向上的前提下,環保個股的收入增速與利潤增速仍然是有保障的,但受到商業模式所限,依靠内生增長的速度不及通過外延增長并進行管理層面的整合效率高。例如天壕環境(300332.SZ)在今年7月初宣布并購賽諾水務,通過定增募集并購資金5.24億元。後者主要的業務就是向市政、工業級海水淡化客戶提供設計、生産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收購後天壕環境也成為國内首家集齊“水電氣”的環保平台企業。值得注意的是,進入環保領域的産業或金融資本有很多來自央企、國企或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從産業資本的角度來看,業内分析認為,傳統産業下遊需求萎縮(如建築、水利等)、産能過剩行業對盈利追逐,都是進入環保産業的原因。葛洲壩(600068.SZ),去年通過并購和投資進入環保領域。包括啟迪桑德(000826.SZ)、(300070.SZ)、東江環保(002672.SZ)、博天環境等企業都将第一或第二大股東交付給國有股東。有業内人士認為,“戴上紅領巾有助于民營環保企業開拓業務,但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顯示出目前環保行業的資源配置仍掌握在政府手中。”當然,也有人不看好央企進入環保領域,雷鳴告訴《英才》記者,如果對環保行業的認知度不夠,掠奪、粗放式的拿到資源後能否用好還不确定,如果用不好,對整個行業會有負面的影響。“我個人不看好中字頭公司粗放式地參與。首先,這個行業的市場體量是有限的。第二,他對于未來精細化服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我覺得這兩點都不适合央企,滿足不了他們。很多央企現在虧得很厲害,為了扭虧為盈進來的,整個細分領域全部交給他都不夠彌補他的虧損。”雷鳴說。“原住民”搭建生态行業内的“老人”也已經感受到項目的收益率正在下滑。北控水務(00371.HK)副總裁于立國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數年前,水務項目的收益率甚至能達到10%以上,如今行業内企業對收益率就在5%左右,“對比着5年期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來定的。”行業這種“瘋狂”的狀态,外界資本的持續湧入,還将持續多久?于立國認為,這與流動性水平有關,當流動性好時,一些企業即便拿了不賺錢的項目,也可以通過信貸支持保證現金流的健康,但在流動性緊縮時,很多企業就會出問題。“甚至有的企業回報率0.01%的項目依然會去做。”北控水務去年的營業收入135.03億港元,是中國最大的水務公司。營業收入同比2014增長超過50%。北控水務也将圍繞着整個産業鍊打造“生态系統”,将自身看作一名“行業PE”,通過投資入股的模式布局産業鍊。北控水務入股金科水務、北控水務和首創股份共同入股開創環保,就是典型案例。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稱,憑借對環境産業的了解,桑德方面也早就開始轉型。“我們的優勢就是了解這個行業,提早布局調整。”文一波稱,目前桑德布局互聯網+和産業生态鍊。去年9月,桑德的環衛雲平台發布,立足傳統環衛業務,依托互聯網雲平台,桑德同時實現了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運輸、移動廣告等多鍊條的延伸。不可否認,未來環境行業的激烈“厮殺”将使準入門檻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精細化。但眼下,需要的是過冬的棉衣,能夠支撐過這一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