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宮燈匠人郭燕青:不要讓曆史悠久停留在紙面上 

宮燈匠人郭燕青:不要讓曆史悠久停留在紙面上 

時間:2024-10-23 10:03:54

宮燈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品。過去常為宮殿中使用,故稱為“宮燈”,其做工細緻精巧,所費不赀,一直以來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今天的北京宮燈,觀賞性已遠大于實用性,手工制作宮燈,更是一個付出多、收益少的活兒。如今,還在這一行的人也都不再年輕。53歲的郭燕青師傅,就是極少數還在堅持着這種老手藝的宮燈技藝傳承人。

小鋪裡走出來的傳世技藝

在廣渠門附近一個狹長的小胡同裡,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制燈廠。推開大門,庭院裡随處可見制作宮燈的工具和木料。“來,請進!裡邊亂,小心腳下。”循着聲兒,郭燕青師傅從院子深處的一個房間快步走出——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宮燈技藝傳承人。

郭師傅話不多,平時特别愛自己動手琢磨個小物件兒。宮燈制作必須走心,這是一份精細活兒,它集木工制作、雕刻技藝、色彩裝飾、絲織編結、圖案繪制為一體。郭燕青在這一行裡,已經“摸爬滾打”了30多年。不熟悉他的人,常會問他是怎樣入的行。按老郭自己的話說,“捯根兒”,捯出來的不僅是家族記錄,更是一部宮燈的傳承史。

郭燕青的父親郭永茂是宮燈技藝第二代傳承人,從事“小器作”手藝制造,包括鏡台小擺件、雕花木座、雕刻桌屏等一系列木刻手藝。郭燕青現在供職的北京美術紅燈廠,前身為“文盛齋燈扇畫店”,1806年創始于前門廊房頭條,當時一條街有十幾家制作宮燈、紗燈、燈彩的店鋪。新中國成立後,宮燈行業的藝人們組成合作社,1956年公私合營時,郭燕青的父親随着本門師兄弟們,帶着手藝加入了生産合作社(紅燈廠前身)。

1981年,郭燕青也進入了紅燈廠學習宮燈技藝。宮燈制作手藝是一門綜合技藝,在傳承過程中需多人集體參與。1986年,父親病逝後,郭燕青被指派跟随廠裡的三位老手藝人繼續學習宮燈制作。

郭燕青自小有些家傳木雕功底,在合作社裡,他跟着技藝高超的師傅們又着實學到了一些宮燈制作技巧。有這樣手藝精全的師傅們傳幫帶,外加自己的家傳手藝,使得他的宮燈制作技藝不斷提高。

工藝複雜傳承堪憂

宮燈的制作過程非常複雜,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的:首先,選料之後,就要把木頭制作成“交稱”,也就是宮燈的一個基本小支架,并在上面打眼,拉鎖,以便後面拼接。然後,按照原來的設計模型,在上面拓樣并照樣鋸木,用專用工具雕刻龍頭、鳳頭、花紋,才能制作出“交稱”成品。接着,根據所做宮燈的種類需要,将交稱和燈面拼接起來,并打蠟上漆,用圓形“舌頭”連接每扇燈面,到此,一個完整體的立體宮燈雛形框架才算完成。而這,僅僅是整套工序的起始,後面進行的繪畫、編結,每一項都包含功夫和智慧。燈,是郭燕青的心血和全部熱情,看着他擺弄巨大燈籠的認真勁兒,那份從心底透出的精益求精和喜愛讓人動容。

“舊社會老藝人常告誡徒弟:沒有好手藝就沒飯吃,好手藝是維持生活需求的資本。現在我們掌握技藝,是為把這種古老的文化傳承發展下去。”郭燕青認為,他進廠學藝的年代正是傳統文化逐步恢複,傳統技藝受到關注、保護意識漸強的時期。

1984年,郭燕青曾參與天安門城樓宮燈群組的制作工作,在所有參加的人員當中,他是最年輕的一個,這也為他日後為京城多處飯店酒樓、園林古建、中國駐外使領館等制作宮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比如,天安門城樓、宋慶齡故居、中山堂、菖蒲河大戲樓、曆代帝王廟等這些古建築内,不論是大型吊燈、六方宮燈,還是壁燈、地燈、球形挂燈,郭燕青都作為主力參與其中。2008年恭王府準備在奧運會期間向中外遊客開放,重現王府曾經富麗堂皇的生活情景。但是長久以來,府内原有物品及陳設早就蕩然無存,修複工作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最後,根據王府管理處專家們提供的圖片和舊式宮燈樣品,郭燕青和幾位師傅通力合作,挖掘曆史資料,探訪老藝人,想辦法還原當時的光景。最後,他們在宮燈選料、樣品制作、燈片繪制上技高一籌,因此取得了修複王府宮燈的标案。

一共400多宮燈,從原木制作、上色噴漆、繪制燈片、印制燈片、燈穗配置,郭燕青全程參與并現場指揮。奧運會期間,富麗的王府,多彩的宮燈,讓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轉眼我從事宮燈制作也30年了,2008年,北京宮燈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可以說,它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宮燈制作技藝,如今也面臨着後繼乏人的困境。現在整個美術紅燈廠,除了那些已經退休的老師傅們,就隻有郭燕青一人還在一線繼續勞作着。收入低、過程枯燥,是年輕人不屑将目光聚焦在宮燈制作上的最大瓶頸。而造價高、工藝複雜,定制周期較長,讓宮燈始終離不開小衆産品的圈子,一定程度上,這又制約了它走向市場。

“兩年前收過一個徒弟,但是幹了沒多久,就走了。”對于今後這門手藝如何傳承,郭燕青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他像一名衛士一樣,在這個領域默默地堅守着。但是一定要找到這門技藝的傳承人,是郭燕青心中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要讓曆史悠久,技藝精湛,品類繁多的詞句停留在紙上,這樣我們這些傳承人才算真正發揮了作用。”(文/劉琳)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