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85 歲的英雄鋼筆如何續寫曆史

85 歲的英雄鋼筆如何續寫曆史

時間:2024-10-23 10:24:26

盡管宣稱“風采不減當年”,但當“打字成了工作,寫字成了情懷”,情懷并不能拯救式微的鋼筆産業。

文姚胤米

祁連山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西北邊。與黃浦區的車流滾滾和密集的摩天大樓不同,祁連山路上車流量很少,建築物大多低矮,排列稀疏。在藍天白雲相映之下,英雄金筆廠安靜地矗立在道路的一側。

三層樓的白色外牆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刻着經典的五瓣花朵logo的廠牌和祁連山路127号的路牌挂在工廠大門的左側,旁邊是另一家公司的牌子,幾年前廠區空下來的幾個車間租給了一家食品包裝廠。

大門右側的保安室裡,牆體下半截的草綠色油漆面上,挂滿了累積多年留下的黑色污漬,與油漆脫落後露出的白色牆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英雄鋼筆廠85歲了。再過幾天,它就将告别祁連山路127号這塊6000多平米的老廠區,以及過去62年裡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歲月往事。

安靜的老廠房

中午十二點,李德順(化名)在食堂吃完飯,照例在廠區裡溜達一圈兒。

就要搬家了,這幾天廠子裡特别亂。車間裡雜物散布,生産節奏也慢了,廠區幾個角落裡廢棄的機床随處可見。

祁連山路127号,是英雄金筆廠在上海的總部。除了當年那個老廠房以外,還有一個小經營部,承擔英雄鋼筆的批發零售服務。管理層的辦公室則位于天目中路,另有英雄金筆廠全額投資的兩家子公司共同成立的英雄工業發展總公司,總部也設在上海。

午後的老廠區靜悄悄,除了和碰到的一兩個工友打招呼,空氣裡隻剩下嗡嗡的蟬鳴聲。這大概是他在廠裡經曆的最安靜的一段時光。

發動機車間門前,花壇裡那棵海棠樹死了,李德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像自己記着前年死掉的那棵桃樹一樣,把這棵海棠樹也刻進記憶裡。

常年無人打理,幹燥的土壤和灼熱的陽光讓雜草野蠻生長,果樹大多逃不開幹枯的命運。李德順覺得自己待了36年的這個老廠子也“奄奄一息”了。

這幾天,他經常懷念從前廠子熱鬧時候的樣子。

在1985年到1997年的十幾年裡,有近3000人在廠裡工作,光是食堂都要請20多個人專門收盤子。那時候每到下午5點半,祁連山路幾乎被從127号大院裡出來的工人們給“承包”了。廠門口的人流量就像電影院剛散場,也像過年時的火車站。

那時候效益也好。為了方便職工上下班,工廠掏錢買下了三輛“巨龍車”,每天往返接送生活在這個城市各個方向的工人們。

周師傅是如今金筆廠年紀最大的一線技工,李德順和工友都喊他老周。和李德順一樣,老周也是乘班車上下班。他最喜歡每天上班時,從班車上下來的那個感覺:花壇裡的草木被專人修剪得整整齊齊,噴泉把水噴出了好看的形狀,往車間走的時候,“就像走在森林公園”。

現在沒有這種感覺了。工人數量從3000降到了150,廠子裡的樹不再有人修剪,地鐵又直通廠區門口,三輛“大巨龍”退役了。2016年5月,上海市最後10輛“巨龍車”被送往巴士拆車廠拆卸報廢。這種鉸接前後兩節車廂、最多承載150人的老式大巴退出了曆史舞台。

李德順回到車間,兩個工友邊擺弄着手機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輕聲說話,老周則坐在旁邊擺弄着手裡的一個零件,頭頂的四個大吊扇讓這個小空間比外面涼快很多。

除此之外,車間裡和車間外一樣安靜。

黃金歲月

老周以前的車間不在這兒。

他是名機械技工,負責生産和修理軋制筆尖的機床,算是整個生産線的後方。李德順他們是前方,在一線車間制作筆尖。前幾年人員精簡,廠子把幾個機床搬到了這個不到90平米的小車間裡,車間從中間被一面窗戶隔斷,老周在左邊那半修理零件,李德順他們在右邊這半生産筆尖。筆尖是一支鋼筆的靈魂,李德順所在的筆尖部也是整個金筆廠最大的車間部門。

1958年,全國上下“超英趕美”,金筆廠也提出了“英雄趕派克”的口号。工人們拿着從美國買來的派克筆,把筆上所有的小部件都拆掉,仔細研究每一個細節,就是為了做出一款質量更好的鋼筆。

經過9個月的技術攻關,工廠确定的抗漏、圓滑度、間歇書寫、減壓、耐高溫、耐寒等12項指标上,有11項最終趕上甚至超過了“派克51”,金筆廠迄今為止銷量最好的“英雄100”問世了。

随之而來的是國家領導人劉少奇的到廠慰問,91歲退休工人宋師傅清楚地記得,那天,保衛科的人早早就出來維持秩序,大家也停下手上的活到大門口排好隊,等待領導人們的到來。那個年代裡,這意味着最高級别的重視。

老周記得,廠裡最好的時候,一台機器每天能軋出幾萬個筆尖,一個一線工人每月最多能生産25萬個筆尖。做好的鋼筆整齊地裝進鐵皮箱,一卡車一卡車地往外面送。

那段時間裡,有時候太晚了不能回家,李德順和幾個工友把車間門口的門簾扯下來,往機床下一鋪,就這麼睡在廠裡,第二天醒了到水槽邊洗把臉,再繼續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末,金筆廠迎來了巅峰10年。英雄金筆占據了70%以上的國内市場份額,更是遠銷歐美和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處于絕對的霸主地位。90年代初,英雄先後在A股和B股市場上市,成為上海市最早上市的企業之一。

在老周的記憶裡,那時候廠子裡“錢多得很,随便拿個三五千萬投資别的廠”,還一度進軍房地産市場。

更讓老一輩職工驕傲的是,他們生産出的鋼筆,書寫着這個國家的曆史:1984年4月13日,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就是用英雄筆簽署的;1987年12月19日,簽署中葡兩國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的,又是英雄筆。

最好的鐵飯碗

李德順也把那段黃金歲月說得有滋有味。

他是山西人,早年間父親跟村裡一個做鋼筆的老闆到上海的廠子打工,上世紀50年代全行業公私合營,村裡老闆的鋼筆廠被并到了後來的英雄金筆廠,父親也成為了新廠的職工。

1980年,父親退休,李德順子承父業,他打心眼裡珍視這個機會,用心地跟着師傅學技術,琢磨理論知識,很快就從學徒變成了一名普通技工。

彼時,廠區周圍都是國企的生産車間,左邊是塑料薄膜廠,後面是染化廠,廠子門口馬路的對面是一片莊稼地。可生活并不無聊,給外地員工準備的宿舍裡有電視,廠裡還有一個舞廳,周六晚上可以去那裡跳舞。

李德順最喜歡在周末和工友一起騎着自行車進城,那時外灘修得沒有現在這麼好,黃埔江對岸也是一片平地。車水馬龍的城區裡,人們衣着光鮮時髦,處處都透着洋氣,但讓工人們驕傲的是,洋氣的城裡人幾乎都認英雄鋼筆這個牌子。

在那個年代,英雄鋼筆幾乎排在人們每個月預購清單的首位。對于小孩子而言,從鉛筆換成鋼筆成為“長大”的一個儀式;而大人們都想在胸前的口袋裡插上一支英雄鋼筆。

買一支金筆尖的英雄鋼筆,成為一些年輕人的奮鬥目标。七八十塊錢的價格在那時都是奢侈品,彼時有些人月薪最多還不到50元,為了擁有這樣一支鋼筆,他們要一連攢上三個月的錢。

因為珍貴,英雄金筆在那個年代甚至成為了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代表着誠意和實力。

這幾乎是當時上海市國企工廠裡最好的一個牌子,工資福利遠高于其他國企的平均水平。因為這,越來越多的人想進鋼筆廠工作。廠子甚至開了一個技校,跟随市裡的統考一起招生,每年通過考核的隻有不到40人。

李德順記得有一年,幾個在校教書的老師辭了職,報名參加技校的考試,就是為了能進英雄金筆廠,拿到這個最好的鐵飯碗。

“以前不想走,後來沒走的都後悔了。”一個老廠工略帶戲谑地說。

鐵飯碗出現了裂縫。

英雄遲暮

在下崗潮最熱的那幾年,英雄金筆廠曾經因為沒有一個職工下崗而成為國企神話。可1997年以後,廠子的狀況越來越差,工人數量也越來越少。

從前專門負責廠區綠化的工人都離開了,雜草和灌木終于得以放肆地占領花壇,遠遠看去“亂得不成樣子”。老周不喜歡這樣的廠子。

最近一周,有很多七八十歲的退休職工聽說廠子要搬走,特地回來看最後一眼。有兩個老女工,一進廠門就掉眼淚了,嘴上不住地念叨“怎麼變成這麼差了”。

“以前大樓外面的窗框每年都刷一次新油漆,現在窗戶掉了都沒人管。”和其他工友一樣,老周也習慣了用調侃的口吻來回憶廠裡這些不怎麼想談論的變化。他脾氣耿直,有什麼說什麼,盡管退休後可以去工資更高的私企繼續工作,他還是選擇了接受廠裡的回聘。

“我這人沒什麼文化,不懂啥叫懷念,我就是覺得廠子以前特别好。”老周坐在那個已經蹭得發亮的細鐵腿高椅子上,空蕩蕩的車間裡隻剩他一個人。

窗戶另一面的車間區,9台機床隻有3台亮着燈。這也是近來廠裡僅有投入生産的機床:每個月制作5000多個“英雄100”金筆筆尖,僅相當于以前一個工人月産量的2%。

我們從媒體報道的數據中就能看出英雄遲暮:截至2012年7月31日,英雄的總資産不足2500萬元,淨資産隻有208萬元,而“英雄”1996年的半年财報顯示,當時總資産超過7億元,淨資産高達3.72億元。

過了16年,萎縮到隻剩下原來的零頭。

作為老技工,老周很清楚廠子是怎麼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市場經濟到來後,工廠沒有抓住最好的轉型機會,私營的小廠子卻如春筍般噌噌長起來。

老周覺得,國内任何一家品牌聲譽鵲起,都會被無盡地仿造,直到被玩兒死。河北一家英雄鋼筆的代理商曾言:“(假貨)很猖狂,一度國内假英雄比真英雄還多。”假英雄的價格僅是真品的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當鍵盤取代了書寫,除了書法愛好者和被老師要求使用鋼筆的學生,還有多少人視鋼筆為必須呢?

就連老周自己都不用鋼筆了。

但“英雄100”仍是老周和幾個工友心裡面最好的一款筆。盡管“現在的100号用料遠沒有以前的好”,可經營部的銷售記錄裡面,它一直占據着銷量第一的位置。

前些天,有媒體報道英雄鋼筆“曾經資産超7億,現250萬賤賣49%股份”,後被上海英雄(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力怒斥“這完全是诋毀、英雄風采不減當年”。2014年的APEC會議上,英雄金筆還在履行了作為“民族品牌”的使命。

老周不理會這些新聞,也不談論什麼使命,他按亮了設備旁的小台燈,燈光把黑色粗鐵的工作台面照出了一大片暖黃色。

台面上布滿了細小的刻痕,但在光下仍顯得油光锃亮。老周從小抽屜裡找出一個中細的鑽頭,用它給手裡的金屬零件鑽了個洞,替換掉原來零件上的塑料扣……隔壁擺着的那幾個龐然大物是幾十年前老周和師傅一起合力造出來的,這些年,他一直和老夥計在一起。

他依舊穿着那件藍綠色的半袖工服,左邊的袖口上,印着白色的英文單詞:“HERO”。來源:每日人物(微信公号:meirirenwu)

(上圖)上海英雄鋼筆長内,工人正在進行質檢(下圖)上海某文化用品商店裡在售的英雄鋼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