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沈麗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少數.."/>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家在珠三角

家在珠三角

時間:2024-10-23 03:31:41


    □文·圖/本刊記者沈麗

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極少。

改革開放後,孔雀東南飛,少數民族群衆從各地來到開放包容的珠三角城市群。進入21世紀後,珠三角成為全國輸入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區域。高樓林立、工廠星羅棋布,“滾滾東流”的用工潮帶來了企盼改變命運的各族群衆。目前,廣東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已有290餘萬,其中流動少數民族人口超過260萬,絕大部分在珠三角。

廣州

快過年了,廣州越秀區光塔路63号的穆伊家清真超市人來人往,來自甯夏南部山區的回族老闆蘇正軍忙活開了,食客們正是沖着他家從甯夏空運過來的新鮮牛羊肉而來。街坊鄰裡時常會來超市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才10元錢。

1988年,27歲的蘇正軍來到廣州打工。曆經十餘年的拼搏,他漸漸積攢了資本,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外來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變成專營清真食品企業的老闆。如今,他家的産品已輻射至整個華南地區。

蘇正軍已在廣州生活了27年。這27年,他勤勤懇懇做營生,努力地融入南方城市生活并學會了粵語,成為地道的“新廣州人”。當年,妻子随他一起到廣州打拼沒少吃苦。現在苦盡甘來,他把另一家穆伊家清真超市的大小事務全交由妻子打理。夫妻倆還有兩個寶貝千金,大女兒在馬來西亞留學,小女兒在廣州上小學。在多民族的光塔街和睦的氛圍裡,蘇正軍成為了大家敬佩的“人生赢家”。可在他看來,自己最大的成功莫過于為光塔街的民族團結事業盡了一份力。

就在兩年前,馬崗村還是廣州市著名的“髒亂差”的“城中村”。僅0.38平方公裡的面積,管理服務人口近1.2萬,流動人口是戶籍人口的17倍,街道兩邊長期擺滿違章地攤,社會管理面臨巨大挑戰。12年前,玉素甫江·拜克力就在這一帶做服裝生意。

針對“城非城、村非村”這一城市環境問題的瓶頸,廣州市政府痛下決心。經過一年多的治理,馬崗村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條歐洲風情街。

玉素甫江回到裝修一新的馬崗村。政府蓋起了一排沿街小商鋪,他通過投标租下其中幾間店面。在新疆伊犁州政府的支持下,他新開了一家專營新疆幹果的小店。不遠處,他又租下一間店面賣清真牛羊肉。

以前,廣州的清真牛羊肉多是冷凍肉。為讓廣州穆斯林群衆吃上放心的新鮮牛羊肉,2015年6月玉素甫江拿出本錢,在街道幫扶下創立了廣州市首家由維吾爾族開設的正規清真屠宰場。他的屠宰場裡飼養着來自新疆、内蒙古、青海、山東等地的牛羊,以滿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玉素甫江還是街道的少數民族法律援助志願者之一。在廣州生活的12年間,他積極幫助街道調解市民糾紛,又承擔起維吾爾語翻譯的角色。

在石井街少數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我遇到了維吾爾族的艾麗和她的丈夫。兩年前,廣州市平安辦到烏魯木齊市招聘工作人員,夫婦倆便應聘到廣州工作。艾麗在街道出租屋管理中心工作,負責出租屋情況的登記。少數民族在城市租房有時會遇到困難,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使得戶主與房客間會産生矛盾。兩年來,艾麗用她那溫柔的“家鄉話”巧妙化解了一樁又一樁誤會糾紛。

石井街一帶新疆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較多,其子女上學曾經是一件難事。他們的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年齡,卻因不會說普通話或者粵語,幾乎聽不懂任何課程。在烏魯木齊時,艾麗曾是中學教師。她不忍心看到孩子們辍學,便騰出一間屋子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孩子們随做小買賣的父母在廣州過着“都市遊牧”的生活,流動性很大。艾麗說:“我不知道他們會在廣州生活多久,但隻要孩子們在廣州一天,我就教一天。”

東莞

這裡環境宜人,勞動密集型企業雲集,好似一座座“城中城”。

遠近聞名的綠洲鞋業三廠就坐落在東莞近郊赤嶺工業區。這個鞋廠需雇傭8000名員工才能滿足訂單需求。近年來,沿海地區用工緊張的狀況不斷加劇,公司高層決定從邊遠地區招募一批素質較高的務工人員。借着東莞市對口支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三師圖木舒克市的契機,自2011年至今,公司陸續招聘了360餘名新疆籍員工,又從青海、甘肅等地勞務輸入600餘名少數民族員工。由于清真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綠洲鞋業是東莞市目前唯一的援疆定點勞務輸入基地。

在制鞋車間的劃線小組,一位90後的回族女工引起了我的注意。她頭戴粉色鑲金邊的頭巾,在轟隆隆的機器嘈雜聲中顯得格外亮眼。通過甘肅臨夏州政府組織勞務輸出,她來到千裡之外的東莞。半年來,她輾轉在制鞋流水線上的幾個車間小組工作。

“機器對兩隻鞋分别劃線可能會對不齊,還要人工比對、檢查一遍。”她一邊說一邊抓起鞋子比對着,俨然是小組中的“老手”。這些勞務輸出的工人們,最初與用人單位簽訂為期一年的勞務派遣合同,如果工作得力便有機會續約。她說:“這個工廠的培訓體系很完整,我學會了很多手藝,工資也越掙越多。廠裡為了解決穆斯林員工的夥食問題,專門為我們開設了清真餐飲窗口,非常人性化。明年我想繼續留在廠裡工作,能有機會來東莞打工很幸運。”

這個工廠的新疆籍員工主要來自兵團農三師、烏恰縣及阿克陶縣。柯爾克孜族的阿依夏是阿克陶縣的一名民政幹部,一年半前她被抽調為帶隊幹部,專程來到東莞管理柯爾克孜族的員工們。

據阿依夏介紹,這家企業則考慮到穆斯林員工的飲食需求,每半個月供應一次清真羊肉。來此打工的新疆籍員工年紀大多在20歲左右,企業高層真正把這些背井離鄉的打工者當成自己的孩子。合同期滿返疆的員工在阿克陶縣進行了積極的宣傳,所以越來越多的柯爾克孜族年輕人選擇離開家鄉,到珠三角地區的工廠打工。

“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都能到東部沿海的城市增長見識。”阿依夏說,“打工掙錢雖然是主業,但城市生活對青年人思想認識的改變更有意義。你在車間裡看到了新疆籍員工,看到了他們的精神面貌,這與他們在新疆時差别很大。他們每個人也包括我自己,都在積極地适應鞋廠這一‘小社會’,積極地融入大城市生活。”

深圳

深圳的關鍵詞是“包容”。“來了就是深圳人”,是每位外來少數民族心目中共同的“深圳夢”。

2000年,松崗中學成為全國首批開辦内地新疆班的學校之一。經過15年的辦班實踐,這所中學為各高校輸送了2400餘名優秀的新疆籍學生。

來自莎車縣的米合熱阿依就讀于此,她今年高一。見到這個滿臉洋溢着笑容的維吾爾族少女,我的心都被她融化了。她從小生活在一戶傳統的維吾爾族家庭,但父母卻決定送她上漢語學校。父母要求她在學校裡盡量多說漢語,多和各民族同學交朋友。10年漢語學校的曆練,使她能說一口标準流利的普通話。她自豪地對我說:“我現在是校電視台的播音員。将來,我還要努力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

米合熱阿依有一個妹妹。每次回莎車老家,她都會給妹妹講内高班的學習生活,鼓勵妹妹走出新疆到内地求學。“我把妹妹說得心動了,她就和爸媽說:‘以後我也要像姐姐一樣去上内高班。’”米合熱阿依是家中孩子的榜樣,親戚家的孩子們也紛紛到北京、大連等地接受内高班的教育。

1992年建立的寶民社區是一個外來流動人口占86%、擁有27個民族成分的社區。深圳的社區民族工作模式,以寶民社區最為典型。

38歲的覃惠紅來自廣西大化縣。2004年,她随作為技術人員引進的丈夫一同來到深圳生活。那年這對壯族夫妻便在寶民社區買了房,一直居住至今。他們十多年如一日勤奮工作,攢錢開起一家小公司,成為社區中的創業典範。

回憶起剛開始在深圳生活的日子,覃惠紅的眼眶突然紅了。她說:“因為我個子矮小,普通話說得不好,一連幾個月都找不到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超市做銷售,僅僅維持了3天。”但這并不能成為覃惠紅放棄在深圳生活下去的理由。

為了走出大山,為了改善生活,為了心中的奮鬥理想,夫妻兩人來到深圳“淘金”。一家又一家公司,一次又一次挫折,覃惠紅慢慢成長了、大膽了、自信了,也漸漸摸索到了從事銷售行業的訣竅。“深圳是個對外地人特别包容的城市,隻要肯吃苦,沒有過不下去的日子。”

覃惠紅終于等來了好日子。2012年,夫妻兩人拿出攢了8年的積蓄創辦了一家電子科技公司,主要生産适合老人、小孩佩戴的定位儀。在公司中,丈夫負責項目的研發和技術支持,“老闆娘”覃惠紅則做起了财務工作。

“在深圳生活太方便了!”覃惠紅說,“我從小就向往大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但又常常聽說城市生活壓力大。深圳給了我走出山區的機會,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選擇來深圳闖蕩是我最正确的決定。”

布依族的吳國琳來自貴州省黔南自治州,今年53歲。1992年,她還在前電子工業部(現工業與信息化部)的直屬單位工作。那年,她與丈夫一起調來深圳工作。夫婦倆選擇在剛剛成立的寶民社區居住。可以說,吳國琳見證了寶民社區的變遷,寶民社區也見證了她在深圳的奮鬥曆程。

黔南是民族地區,也是革命老區,發展相對滞後。深圳則是座年輕的移民城市,日新月異,充滿活力。吳國琳在貴陽讀到大專畢業,當時是貴州少數民族中高學曆的技術骨幹。如今,她慶幸能調到大城市工作生活。在城市中,她作為少數民族的幸福感更強了。

有人說,外來少數民族很難真正融入一座陌生的城市,他鄉畢竟不是故鄉。吳國琳卻說,要讓外來少數民族群衆真正找到歸屬感,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第一步就是要提高社區的服務水平。初來乍到的吳國琳的确對未來生活有過擔憂,但寶民社區的氛圍化解了她的憂慮。她熱愛這個社區,社區就是她的家。

吳國琳在誇贊社區的公共服務時說:“我年輕時就來到深圳工作,社區這一大家庭接納了我,我也充分地融入了城市生活。但社區裡有一些少數民族老年人,他們為了子女就業發展不得已從内地搬到深圳居住,剛開始肯定不适應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有些老人向我抱怨過,深圳太大,人生地不熟,出門會迷路。所以,白天子女們上班時,他們都獨自守在家中很是寂寞。寶民社區的老年協會得這一知情況後,便主動把老人們組織到一起開展集體活動,決不讓任何一位老人在城市生活中感到失落和孤單。”

少數民族群衆進入珠三角城市群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每個人在城市中實實在在享受到的優惠政策是相同的。正如蘇正軍與吳國琳共同提到的,珠三角城市對外來少數民族的服務管理越來越細緻入微。

張開雙臂,珠三角城市群歡迎各地少數民族“東南飛”。(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