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愚公支書和他的村

愚公支書和他的村

時間:2024-10-23 05:51:24

店子坪村的新民居

2016年8月26日上午,王光國(前)與到店子坪村學習考察的人員重走"愚公路"

2016年8月24日下午,王光國(左二)在店子坪村紅色基地建設作戰指揮部與現場總指揮胡福先(右二)等商議工作

越來越幸福的店子坪村民站在店子坪村口公路一側,愚公支書王光國指着村子所在的幾座山頭說:“你看,那裡像不像一隻大青蛙?”順着王光國所指方向望去,隻見一座高聳前傾的大山猶如青蛙的頭部和身體,兩側山體則像青蛙的兩隻遒勁有力的大腿,整個看上去俨然一隻要跳出山裡的青蛙。“以前交通不便,讓我們村裡的老百姓猶如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此時是8月26日上午,是我來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采訪的第三天。

村口,大山兩側的峭壁上已經在上級政府幫扶下修通、拓寬了挂壁公路,去年建成的橫跨洋芋河的大橋将兩側公路連接起來。此時王光國所站位置的背後,就是店子坪村老百姓曾經肩扛背負的巴鹽古道。隻見一條狹窄、殘舊的石闆小路沿着峽谷一側蜿蜒伸向洋芋河谷底,然後再從大山另一側蜿蜒而上。過去的這些年裡,曾經有六位村民在這裡摔落山谷失去生命。

“大山的石頭再硬,沒有店子坪人的骨頭硬。修路的困難再多,沒有店子坪人的方法多。”自2002年當選村支書後,王光國就把帶領村民開山鑿路當作自己的使命。“路不通,任何發展都無從談起。我們這代人修不通,也要給後代人打下基礎。”面對隻能用斧頭、鐵錘、鐵杵等手挖背扛的土方法以及炸藥等各種物資匮乏的現實,不少村民猶豫過,也有村民在中途遇到困難時退縮過。“我們也明白這樣幹不是辦法,可是停下來又有什麼好辦法?等靠要,不是我們的出路。”

古有愚公移山,後來感動神仙,将兩座大山搬走。王光國帶領村民連續多年開山修路的事迹被新聞媒體報道後,引起外界的關注,也得到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通往山外的公路終于修通。不僅如此,幾年來,村裡老百姓大部分都住進了土家族特色的新房,全村大力發展猕猴桃和魔芋等特色産業,生産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如今,這個山村再次迎來了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發展機遇。

今年6月12日,時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來到店子坪村考察。早在2011年3月,中央電視台播出《湖北建始:當代愚公在天塹築通途》的報道。李鴻忠看到節目後馬上作出批示:将王光國同志的事迹作為全省“十二五”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先進典型來宣傳和弘揚。近年來,雖然王光國各種榮譽加身,但他始終保持着一個“愚公支書”的本色,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此次李鴻忠書記親眼看到當年修路環境之艱險以及村民緻富奔小康的成效,超出了他的意料。原本隻有十幾分鐘停留的參觀,變成了3個多小時的考察。由此,省委号召全省黨員學習王光國精神,并提出将店子坪打造成“湖北省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基地、精準扶貧示範基地”的要求。

随後,恩施州委領導及州直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到店子坪,向身邊的典型王光國學習,并現場辦公部署貫徹李鴻忠書記調研時的指示精神。

8月24日至30日,我來到店子坪采訪。

8月24日,晴。“三個基地”建設的第56天

從建始縣城驅車到店子坪村約兩個小時。入村公路兩側,幾個工人正懸在峭壁上鋪設防護網,以防碎石掉落。這些天,來往店子坪的車輛不斷,有遊玩的,也有參觀學習的。

靠近村口一側山坡上,建起了木質結構的瞭望台,從那裡可以俯瞰王光國曾經帶領村民修路的巴鹽古道,當地人俗稱“愚公老路”,也可以近觀在政府幫扶下修建的“愚公新路”。背後,便是依山而建的店子坪村一組。一長排白色小樓錯落有緻地掩映于玉米地、猕猴桃果園和茂密的山林之間。

店子坪村共175戶,673人,7個村民小組,從一組到七組都是沿着山路環繞而上,雖然已經鋪上了柏油路,但彎道多且陡急。一些村民的樓房坐落在公路邊,或白牆灰瓦大氣亮麗,或木質結構古香古色。路上,到處是忙碌的身影。他們大多是參與“三個基地”項目建設的工人,還有來村裡開展“我是黨員我先行”活動的州直縣直各部門人員,他們都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繞過一道道盤山路,來到大山高處的垭口,店子坪村委會出現在山間的平壩上。這裡是五組,村委會辦公樓和周邊的住戶和諧地融為一體,一面五星紅旗在陽光下迎風招展。

王光國的家距離村委會約百把米。這兩天,他到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給大學畢業生村官講課去了,不在家。王光國的老母親正坐在屋前休息,雖然已75歲,但身體和精神狀态都很好。曾經在外打工的弟弟王光曙,在家裡經營起了農家樂。他今年45歲,比哥哥王光國小一歲,人非常淳樸。此時,他的媳婦譚大秀和妹妹正在後屋做着飯菜,自“三個基地”建設以來,現場指揮部的同志每天都到這裡統一進餐。院子另一個角落,還坐着一位老人。他是王光國的父親,今年72歲,曾是村裡以前的老主任。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前兩年老爺子做了手術。

從院裡向村委會望去,辦公樓上的“土家愚公精神大講堂”紅色條幅格外顯眼,不遠處是一座漂亮的山泉民族幼兒園。村委會前人來人往,一側有幾個工人正在鋪設水泥地面,據說要建停車場。

村委會不遠處的田地裡,縣城管局系統5個支部的81名黨員正在給對口幫扶戶的苗圃除草。局長陶偉介紹,縣裡對“三個基地”建設非常重視,有20多個對口單位參與。其中,村裡的環境衛生專項規劃,比如垃圾轉運、垃圾桶設計以及路周邊環境整治等,都由縣城管系統負責。到店子坪參觀學習和幫扶的人員,吃住費用都自理。

對口幫扶戶何培營,今年60歲,家就在村委會邊上。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外面打工,小兒子已經結婚并在外安家。“工作組來了,我感到心情蠻舒坦的,現在政策好,王光國當書記以來确實工作有很大成績。”何培營呵呵地笑着。此時,他和老伴劉大媽已經給參與幫扶的同志們煮好了一鍋老玉米,忙着招呼大家洗手來吃。

老何家的房屋是多年的老房子,屋内很寬敞,也很涼快。不知何時,劉大媽已經來到廚房炒起了青椒臘肉。“這是給在村裡做工的人做的,我負責10個人的飯菜,材料都是他們自己買,做一個月的飯菜有1500塊錢收入。”劉大媽對我說。現在村裡搞“三個基地”建設,外面公司的工人都分到各組各戶吃住,給村民帶來了增收的機會。

老何家廚房對面的一間小屋角落堆滿了小土豆。在當地村民的飲食中,土豆是日常的主糧。“今年土豆産量不行,上半年下了3個月的雨,爛了很多。”老何說,他老兩口原來種了3畝多田,前段時間村裡征收了一畝田用來修建村委會前的道路,剩下的兩畝種包谷和黃豆,前幾年還套種了70棵猕猴桃。屋外,經過水煮去皮後晾曬的小土豆金燦燦的,據說要賣10元錢一斤。高高的台階下面,還圈養着4頭豬和十幾隻羊。提到以前養豬養羊,店子坪人很是辛酸。“打杵子、背簍子,賣豬還得擡轎子。”這是他們挂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禅。由于以前沒通公路,村裡的物資都靠人背進擡出,因此收購肥豬和買羊的客商,每斤價格都要比鄰近的青裡壩至少便宜一塊錢,而且還要幫擡着豬羊過洋芋河才行。如今,這樣的境況一去不複返了。

臨近中午,城管局參加勞動的同志們坐在老何的堂屋裡啃着煮玉米。堂屋左側的一個小房間裡,并排着10來張床鋪,雖然擁擠了點,但陽光照射進來,也很舒服。這是在村内施工的國土治理第一标段施工隊工人住宿的地方,他們已在這裡住了兩三個月。兩個施工隊的小夥子正在輪休。他們告訴我,這裡民風很淳樸,而且夏天特别涼快。像何培營家這樣的老房子也已經不讓再翻蓋新房,而是由“三個基地”建設統一規劃打造。

離開老何家,我看到縣司法局的肖家勇書記帶着全體機關黨員幹部剛從山泉民族幼兒園走出來。他們是來店子坪參觀學習的,同時走訪一些農戶,進行法制文化宣傳。村委會一側的法律工作站内,挂起了嶄新的法律顧問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調解庭的牌匾。

中午,王光國書記家的小院裡來了很多人。原來,是“三個基地”建設現場指揮部的同志們到這裡吃午飯了。自6月25日成立現場指揮部以來,每天十幾位同志都在各自崗位上抓緊落實督辦好各項工作任務。

店子坪村的黨員群衆服務中心王光曙的農家樂裡,一張大圓桌上擺放起了幾道土家菜:炸土豆片、炒合渣、炒青菜以及被稱為“土家鮑魚”的大塊臘豬肉。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風卷殘雲,很快就吃完了。指揮部的同志高興地向我介紹說,恩施有“硒都”之稱,半個月前,湖北省第二地質勘測大隊專門到店子坪村進行了硒含量測試。普查的結果顯示,整個村都含硒,所以村裡種養殖的東西都是富硒的健康食品。

飯後,現場指揮部指揮長、州旅遊委副主任胡福先帶我來到“三個基地”建設現場指揮部。村委會邊上一戶村民家的二樓一側牆上貼着一面鮮紅的黨旗,另一側牆上張貼着店子坪紅色基地建設作戰圖,中間擺放着指揮部同志們的辦公桌椅。胡指揮長介紹,“三個基地”建設是省委的決定,是一場戰役,采取挂圖作戰、倒排工期的形式進行。第一階段是建設紅色教育基地,于今年9月起組織全省村幹部到店子坪學習培訓;第二階段是建設紅色旅遊基地,從2017年開始接待遊客;第三階段是建設精準扶貧示範基地,全村2018年達到全省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邁入小康。

“今天,是現場指揮部進駐店子坪開展工作的第56天。每天,我們都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安排和要求,統籌協調,規劃設計,現場推進項目建設,并每天向州委指揮部彙報戰況,請示事項并及時調整。”胡福先指着紅色基地作戰建設圖上的31項工作任務說,目前已經交工7項,明天是第二個階段的交工日,将有8項任務交工。就在頭一天,店子坪紅色旅遊規劃剛剛經國家紅色旅遊委的專家以及省旅遊局評審通過,村裡的産業規劃、交通規劃、村莊規劃等基礎設施規劃已經全部完成。

說話間,縣史志辦的黃主任到指揮部跟胡福先指揮長溝通“三史”寫作情況。随着紅色教育基地的打造,由縣史志辦和三位文史專家負責撰寫店子坪村史、王光國家史和王光國個人成長史。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加班加點,入戶口述資料記錄整理工作已經完成,正在對部分内容進行核實與寫作,将于紅色教育基地開學期間印發。

在胡福先一個16開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着“三個基地”建設的相關工作情況,厚厚的本子已快要寫完了。經過近兩個月以來的現場辦公,胡福先對王光國精神也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并将其概括為四個氣:一是學他的正氣;二是學他的骨氣;三是學他的靈氣,愚公不愚,有智慧有情懷,有點子有辦法;四是學他的底氣,不管風吹浪打,坦然從容面對困難,面對一切,不斷進取,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下午,王光國家的院子裡,老父親正和四位從周邊村莊過來串門的老漢聊天。說到店子坪近些年的變化,每位老人都有發言權。來自鄰村青裡壩的龍世林老人告訴我,他年輕時常來店子坪,那時路沒通,碎石機之類的建築機械設備等要十幾個人從河對岸花一天功夫擡過來。後來路修通了,特别是店子坪大橋通車的時候,他第一個開着電動三輪車就過來了。

正說着,村支部副書記劉英來了,讓王光曙去村委會領取毛主席像。原來,根據店子坪打造紅色基地的規劃,村裡正在進行“五個一”入戶工作,即每戶一幅毛主席像、一張八仙桌、一個家庭故事、一張創業照片及一幅對聯。其中,家庭故事、創業照片和對聯共選了100戶村民,由相關部門進行入戶采訪後,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進行創作。

此時,又有人來到王光國家,在老房子裡挂上了他鑿山開路、做群衆工作、授愚公旗、研究發展規劃以及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受表彰等内容的7幅照片。屋門口的兩側,也挂起了對聯:“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橫批是“不忘初心”。

2016年8月31日上午,店子坪村幼兒園的孩子們“牛記者,你看誰來了。”順着聲音望過去,隻見王光國身着白襯衫、藍褲子,拎個皮包回到了家裡。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曾在北京采訪過王光國代表。此次在他家裡再次見面,倍感親切。

顧不上休息,王光國放下包就要去村委會。因為他聽說州委黨校的周教授昨天就來了,想與他談一談,好準備紅色教育基地培訓的課程。來到村委會黨員群衆服務中心二樓,黨校三位同志已在此等候。周教授主要和王光國交流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關于理想信念,即他如何能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帶領老百姓開山鑿路、脫貧緻富;另一個是如何保持愚公精神,帶領老百姓繼續前進。這也是很多前來采訪的媒體關注的問題。對此,王光國的回答真誠樸實,有時還帶點小幽默。

“我們站在這個位置,就是為老百姓搞服務的。原來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要想緻富,路是最關鍵的。精準扶貧,基礎設施改善很關鍵。”“為什麼這麼難還要修路?就像學生解答一道難題,吃飯的時候想,睡覺的時候也想。隻要有這個激情,就一定能解決。我們做工作也是如此。沒有困難是不可能的。說得再好,不往前走,老百姓也不會跟着你。”

“同樣,對于老百姓,現在發展成這樣,也不能忘記初心,要有新的目标,目标越高才越有奮鬥的力量。思路一旦定下來,就要朝着這個目标邁進。”

“鄉村治理是一門學問,農村是個大課堂。修路最終要靠黨和政府,但要提高老百姓的素質,不能隻是等靠要,哪怕用傳統原始的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的原則。”

總的來說,王光國認為,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一要有忠誠于黨和人民的心,二要有感恩之心,三要有責任和奉獻之心,四要公道正派,五要有好的心态,六要有擔當精神,有氣魄也要有智慧,還要善于學習。

與周教授的交流告一段落,王光國随即來到現場建設指揮部。此時,幾位同志正在門前挂對聯,隻見上面寫着:“遠處着眼近處着手望大夥加把油,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為

書記點個贊”,橫批是“合力興村”。縣文體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最後一戶要挂對聯的人家。

王光國和胡福先一直在現場指揮部商量項目進展以及外來人員參觀線路安排。期間,州電信局的人來了解電信塔和網路鋪設安裝情況,确保全村4G網絡信号全覆蓋。

臨近傍晚,由于明天有省地稅局的黨員幹部要來店子坪參觀學習,指揮部的兩位同志前往二組安排參觀人員的就餐問題。店子坪村一瞥

随着“三個基地”的打造,特别是第一階段紅色教育基地開學日期臨近,所有學員都将在店子坪村解決吃住問題。這為發展農家樂提供了好機會。但先前村民大多沒有經驗,因此指揮部和村委會在村裡選了五六家進行試點,采取邊建設、邊參觀、邊培訓、邊發展等方式,對各戶的衛生條件、飯菜質量以及接待禮儀等進行指導,既為紅色教育基地開學做準備,也為今後的長遠發展打基礎。

王光平家在二組靠近山路邊的位置,是一幢修舊如舊的土家木樓。門前照例有新挂的對聯:“古色古香民族樓,原汁原味農家飯”,橫批“客至如歸”。2014年,他家參加了村裡的第一批房屋改造。一樓經營餐飲,二樓住宿,屋内外幹淨衛生,還配有大客廳。縣民宗局于2014年和2015年在村裡投入15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部分民居依土家族特色進行了改造。

“這都是享政府的福啊!”王光平高興地說。他今年42歲,雖然開農家樂還不到一周,沒啥經驗,但他表示有指揮部和村委會的幫助,對今後的發展很有信心。他家的猕猴桃長勢喜人,快要成熟了。“這是王書記2013年帶領我們種的,由于一些村民擔心沒有銷路,王書記就聯絡了外地的公司,而且成立了猕猴桃合作社。我家有3畝多,都承包給了公司,每畝地租金300元,政府再補助200元,加上管理費,搞猕猴桃年收入有2000多元。”“這個在北京要賣10多元一斤,全部是農家肥,而且富硒。”看着挂滿枝頭的猕猴桃果子,王光平美滋滋的。

不遠處是黃友蘭家,幾個工人正裝修着她家剛建起沒多久的三層小樓,旁邊緊挨着的是她家的老房子。現場指揮部的人讓黃友蘭加快點進度,并告訴她明天有10位客人來吃飯。二樓和三樓的住宿客房裡,白牆配上瓷磚地闆,明亮敞快。這裡海拔較高,夏天不用裝空調,很涼快。臨走,指揮部的人還不忘囑咐:明天别忘了給每位客人煮個老玉米。

夜色降臨,吃過晚飯,現場指揮部要召開會議,我也列席。在胡福先主持下,每位成員圍繞“三個基地”建設進展和存在問題等進行了溝通,王光國邊聽邊談,大家一緻表示要确保如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會議結束,已是淩晨兩點。

8月25日,晴。人人都是新愚公

早上7點,村裡廣播開始播放的湖北早間新聞将我從睡夢中喚醒。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王光國屋前和村委會之間套種着猕猴桃的玉米地,在陽光折射下呈現出夢幻般的色彩。自“三個基地”建設以來,店子坪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能路燈亮起來了,大喇叭廣播響起來了,房前屋後及路邊環境也越來越整潔漂亮了……一輛輕型卡車開到村委會門前,拉來滿滿一車物資。

随着“五個一”工程的入戶,家家也都成了文化館,戶戶都有講解員。上午,我随縣文廣局的工作人員和州楹聯協會會長在村裡觀摩一些人家的對聯,聽到了不少的故事。

過去,由于貧窮、偏遠,娶媳婦曾經是村裡很多年輕人頗為頭疼的事。村民李世德在海南打工時愛上了當地一個姑娘,但女方父母嫌棄他家太窮一直堅決反對,甚至小兩口領取結婚證有了小孩,嶽父母也一直沒有來往。路修通後,女方父母來到店子坪看到這裡的發展,思想轉過彎來了,于是剛剛在上個月給小兩口補辦了一個體面的婚禮。

類似的真人真事還有很多。像“三鬧别扭”、“爹媽跟着姑娘趕”、“背起哒一棟樓”、“懸崖上的愛情”、“帶血的膠鞋”等等。每個故事,都反映了修路、通路帶給村民的巨大改變。

這天,由于“三個基地”建設有多項任務要交工,村裡顯得格外熱鬧。

從三組回村委會的路上,到村裡參觀學習的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黨員幹部、老師正在幫助清理道路兩側的雜草雜物,縣電力部門的工人也在此架設線路。一輛小貨車開過來,車上的四個年輕人是修築店子坪1.5公裡繞村公路的工人。他們介紹,為保證工程按期完工,幾十名工人采用輪班倒的方式24小時作業,目前正在鋪瀝青,當晚12點就可以通車。

村委會前,本縣花坪鎮農技中心主任項緒鋒正與縣農業局的幹部交流。花坪鎮搞猕猴桃種植已有十幾年了,而店子坪的氣候、土壤有很大區别,他帶了同事過來幫着搞種植技術咨詢。縣農業局的幹部說,目前,村裡産業規劃已經落地,專家對村裡的土壤進行了檢測,并對農産品市場作了調研,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傳統種植習慣和市場發展行情,按照田塊一戶戶進行項目對接。這項工作也将于今天完成。

村委會一樓辦公室,鄉村幹部正在給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開會,主要是安排做好紅色教育基地開學期間的接待工作,強調每個村民都是店子坪的形象,每個村民都是愚公精神的傳揚者。二樓會議室對面,一個愚公精神展示館也在改建當中。大門外,來自州廣播電視台的人正在安裝“雲上恩施”大型電子顯示器。通過觸屏點擊,就可以浏覽店子坪以及恩施州各地的新聞和資訊。

此時,省地稅局的黨員幹部正在山泉民族幼兒園參觀。漂亮的環境,可愛的孩子,完善的設施,盡職的幼教老師,與城裡已經沒啥區别。這所幼兒園是同為全國最美村官李全興牽頭援建的,李全興被王光國愚公精神所感動,發動江蘇省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的企業籌資興建。

在一組,同樣是忙碌的場景,修苗圃、砌圍欄、修管道、平整停車場、豎标志牌、建公廁,雖然有些項目占用了村民的用地,但大家都很支持。村民劉太友家門前不遠處正修建一個污水處理站,還專門請來了清華大學的博士設計。屆時,全村的污水處理後将直接引去澆地,污水處理池的水面上将種上水草,既保護環境,還是一道景觀。劉太友的兒子劉斌半個月前從廣州打工回來,也在家裡開起了農家樂。

8月26日,晴,内通外聯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後面大山坡,祖祖輩輩像騾馱。”這是店子坪流傳多年的民謠。如今,洋芋河兩岸的愚公新路早已修好,1.5公裡繞村公路今天正式通車,而石柱河岸一條被稱為“愚公二路”的公路也在修建當中。

我兩次去到繞村公路工地。不到一個月,在原本沒有路的山崖間硬生生地劈出了一條1.5公裡長的平坦的柏油公路。周邊的鄉鄰都把它當成奇迹,說這是山村裡的“深圳速度”。

沿着盤山路從三組的一處岔口進去,“愚公二路”便出現在眼前。公路蜿蜒在大山兩側,一側連着店子坪,另一側連接着當地有名的石門河景區。不遠處的一座紅色标牌很是醒目:延續愚公精神,扶貧攻堅不落一人。正在鋪瀝青的“愚公二路”,從石門河景區到村裡,長9公裡。這條公路修通後,店子坪紅色旅遊基地将和石門河景區緊密銜接起來,為當地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這天上午,州衛生系統250名幹部職工到店子坪參觀學習。王光國和現場指揮部的黃大洪等在村口迎接。又一次站在巴鹽古道入口處,王光國暢想着将要開發的洋芋河漂流和水産養殖項目,不禁感慨萬分。

8月27日,多雲轉小雨轉晴。新撼山記

王光國最初帶領村民開山修路的過程中,建始縣電視台一名記者來村裡采訪一個月,拍攝了記錄片《撼山》。該記錄片播出後,觀衆無不受到感動和震撼。我在村子走訪期間,也時常會聽到村民談起那些鑿路往事。其實,在打造“三個基地”的當下,王光國帶領村民不忘初心奔小康的精神和實踐,又何嘗不是一場新的“撼山”行動。

經過劉太友家時,這位老人突然對指揮部的人說:“沒得水了。”原來,店子坪雖然近幾年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們早已不用再從洋芋河挑水吃,但水源還是主要靠山上的山泉,如果20來天不下雨,不及時在家裡蓄水的村民吃水就會困難。“請您放心,我們下午去查看水源。”指揮部的人安慰劉太友老人并告訴他,前段時間從店子坪靠近209國道處找到了一處新水源,将把這股水引到村裡,然後再分到每個組。如今正在鋪設管道,估計還有三四天就會完工。

距劉太友家不遠,是劉和清家的“店子坪愚公農家樂”,兩名工人正幫他家鋪設污水管道。劉和清一家三代人修路,爺爺修的是七組通往209國道的路,父親和自己都是在王光國帶領下修的愚公路。在客廳裡,他打開電視機,給我播放了紀錄片《撼山》。劉和清的後母周慈菊曾在片中接受采訪,如今62歲的她已經比那時顯老了,但精神頭還在。“我們天天修路,最少的時候隻有三個人,但一直堅持修。”劉和清也給我講述了修路期間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曆。那天下午,幾十個村民花幾個月剛修好的一個駁坎,在王光國招呼大家到旁邊去休息一會兒的當口,駁坎突然垮掉了,一塊塊石頭滾下溝谷。婦女們吓得抱頭痛哭,大男人的眼睛也是濕哒哒的。回過神來的王光國說,我們這幫夥計都還活起的,是不幸中的萬幸!“你們要曉得,坎子垮嗒,可以再砌,人沒嗒心散嗒就拐嗒(當地土語,意即糟糕)!”

站在村口,指揮部的同志指着前面一塊玉米地說,明天這塊地就要鏟除了,将變成一個停車場。此時,我突然想到劉和清的話:“如今周邊村子有些人嫉妒店子坪,但他們不曉得我們以前吃了多少苦!”

下午,又有一家民營公司的黨員幹部來參觀學習。

天淅淅瀝瀝下起小雨,我和現場指揮部的同志去查看水源。讓人安心的是,村委會邊的一個蓄水池裡,水還滿滿的。随後,我們乘車前往六組。路邊一戶村民家門口挂着省飲水工程監理部的牌子。經理向澤貴介紹說,新水源管線長六七公裡,其中一段落差很大,需要用特制的鋼絲骨架管,約1200米長,明天就能運到工地。“管線到了,很快就能鋪好。這裡的水質相當好,夏天冷冬天熱,從山洞裡流出,可以直接飲用。”以後,店子坪還要建一座水廠。

從六組沿着坡道向前是新佛寺村,再向前便是209國道。村民徐東剛剛在附近開了農家樂,她的上門女婿也不再外出挖煤打工了,回家幫老婆打理活計。這裡的景緻很美,剛修好的柏油路蜿蜒通向大山深處,幾棟老吊腳樓與新房立在路邊,有婦女在家門口整理着剛摘下的煙葉。路上,正遛彎的張九鑫老人熱情地對我們說,如果有公司來搞旅遊,一定要讓他來帶路。

8月28日,晴。走訪精準扶貧戶

這一天,我走訪了村裡的四個貧困戶。

第一個是劉太福家,教育扶貧戶。碰巧,劉太福的兒子劉建這幾天剛剛打工回家,正在陪着女兒劉合娜複習功課。“女兒要開學了,我就趕回來陪陪她,希望她能好好讀書。”今年30歲的劉建小學沒畢業,十五六歲就外出打工,他說現在有錢就要教育投資,讓女兒有更好的發展。劉太福老人也是當年修愚公路的元老之一,說起話來聲音依然洪亮。“我們在王光國愚公精神的帶領下,為子孫造福,自己也過上了幸福生活。我70歲了,但還要繼續發揚愚公精神。”劉太福老人說。他的孫女一學期隻交50元學費,吃飯也不要錢。

第二個是周賜雄家,産業扶貧戶。他家享受到猕猴桃産業發展的優惠政策,5畝地承包給公司,自己種了兩畝,這一項年收入就有幾千元。還有兩畝包谷地,明年起改種蔬菜。當天,鄉村幹部和黨員及村民代表等7人陸續來到周賜雄家,進行低保核實。店子坪村要在今年實現全村脫貧,現在全村還有39戶貧困戶,正一戶一戶核查,達到脫貧标準的要“摘帽”,達不到标準的要制定下半年的脫貧措施。低保核實小組将周賜雄家各項收入逐一相加,再除以家裡人數,最後得出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以上。再經過雙方熱烈的讨論,最後老周欣然接受了脫貧“摘帽”的事實。

第三個是王在文家,沒有結婚,享受二級低保。55歲的王在文不善言辭,但人緣很好,鄰裡也很關心他。他除了種地,也在村裡打點零工,對如今的生活很滿意。

到店子坪的第一天,位于三組環山公路邊的一座破舊老房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它與村裡的環境顯得很不協調。這天下午,我再次來到這裡時,一台挖掘機正哒哒哒地撬着巨大的山石。這是劉太和家,異地扶貧搬遷正要建新房。他的兒子劉修林和媳婦從杭州打工回來幫忙。他建125平米的房子,享受每平米720元的獎勵。劉修林準備不去杭州了,想在家開農家樂。

夜色已深,忙碌整天的王光國回到家裡。這些天,他最關心的就是“三個基地”建設的進展。談到“三個基地”建設之間的關系,王光國表示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要通過紅色教育來統領、帶動我們的精準扶貧和紅色旅遊。目的就是推動老百姓緻富,真正過上小康生活。”

就在我離開店子坪十多天之後,國家民委在恩施州召開了第二屆全國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驗交流現場會。與會代表同在店子坪村的王光國進行視頻連線,愚公精神再次打動了全國30個自治州的黨政領導。

11月8日,履新第一天的恩施州委書記李建明随同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于紹良來到店子坪村參加“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中,全體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王光國誦讀了《黨章》、州委黨校教授宣講了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店子坪村基層黨員做交流發言并現場繳納了黨費。省州領導再次強調,要把店子坪村“三個基地”建設成為有特色、接地氣、受歡迎的平台。(責編梁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