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草原上的人們”

“草原上的人們”

時間:2024-10-22 10:31:16

變幻的燈光,動人的旋律,鄂溫克等各民族的歌手美妙的歌聲,親朋好友正為新人送上最誠摯的祝福:這是一場達斡爾族小夥和鄂溫克族姑娘的新婚典禮。

迎娶到美麗賢惠的新娘,新郎雪軍掩飾不住内心的喜悅和激動:“真的像做夢一樣!”興奮之餘,雪軍講起了婚禮的場景:“從接親、敬酒、叩拜老人等,都采用了鄂溫克族的傳統婚禮方式,但簡化了很多細節。我充分感受到嶽父母全家對我的關心和包容,我也會努力成為一個好丈夫、好女婿。”

婚禮現場,本文的主人公薩仁其其格正身着淺粉色的鄂溫克族長袍,滿臉洋溢着喜氣,忙着招呼來賓,因為這是她親戚家大喜的日子。薩仁其其格的家族合影和樂一家編織幸福生活

58歲的薩仁其其格是一位傳統的鄂溫克族女性,平時她總是身着本民族的傳統服飾,笑眯眯的,初次見面就給人一種鄰家阿姨的感覺。

談起自己的多民族家庭,薩仁其其格很自豪:“我是鄂溫克族,我愛人是蒙古族,女婿也是蒙古族,兒媳婦是漢族,我們的大家族中還有達斡爾族等。”

生活在一個由135人、5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中,薩仁其其格感覺很有趣:“我平時和孩子說鄂溫克語,跟愛人、女婿講蒙古語,雖然漢語不是很好,但我盡量和兒媳婦用漢語交流,有達斡爾族親戚在場就說達斡爾語。”當家庭成員們全聚在一起時,幾種語言不停轉換,就像電視機遙控器換台一樣快。

去年,薩仁其其格家裡又多了一位新成員: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兒子白智勇和漢族女孩代行吟結婚了,兒媳的知書達理和為人處世讓老倆口贊不絕口、十分欣喜。

剛當上媽媽的代行吟是南方人,嫁給白智勇讓她第一次感受到少數民族的熱情善良:“認識老公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鄂溫克族。公婆都非常關心我,聚會時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活躍的氣氛讓我也不由自主地陶醉了。”

提起弟弟的婚禮,作為大姐的永賽印象深刻:“在旗裡,我們用傳統的鄂溫克族方式舉辦了婚禮;在深圳,我們又參加了中式傳統婚禮,兩種婚禮形式同時在我家舉辦還是頭一次。”看了看手機裡剛剛滿月的小侄子照片,永賽笑着說:“弟弟和弟妹在深圳生活和工作都很順心,真為他們高興。”

喜事在薩仁其其格的大家庭裡接連不斷。兩年前,一位洋女婿從大洋彼岸來到他們家。她的達斡爾族外甥女畢力格去美國留學後,認識了電腦工程師約翰,并喜結連理,讓這個多民族家庭又增添了“國際範”。正值呼倫貝爾水草豐美的夏季,畢力格帶着丈夫和孩子回家探親。初到妻子的家鄉,約翰就被這裡獨特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這次來到薩仁其其格的家裡,他想給一歲半的女兒買件達斡爾族衣服。“我希望我們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民族,多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約翰用流利的漢語與薩仁其其格交談着,小女兒在柳條包裡翻來翻去,對一切充滿好奇。

因為愛,多個民族融情到一家;也是因為愛,他們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一片癡心喚醒民族記憶

1978年,薩仁其其格走上工作崗位。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她毫不猶豫地回到家鄉當了人民教師,在三尺講台上傾注半生年華。

歲月如梭,家鄉鄂溫克族自治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塵土飛揚的土路逐漸被平坦暢通的柏油路代替了,農村牧區都通了電和水,家家戶戶的生活都越變越好。薩仁其其格的兄弟姐妹也都組建了各自的家庭,他們當中有老師、政府公職人員、文藝工作者……各自都在不同的人生軌迹中奮力拼搏着。

母親過世後,薩仁其其格的腦海裡時常浮現一家人熱火朝天搭建柳條包的情景:這邊父親正在立地杆,找柳條做圍、拿蘆葦做頂,再附上天窗和蘆葦簾;那邊母親在制作馬尾線、五畜繩,以便父親捆綁柳條包。搭建好柳條包後,他們就跟着母親一同布置内部擺設。到了冬季,還要給柳條包披上一層厚厚的氈子保暖。

随着社會的進步,鄂溫克人告别遊牧生活,過上了舒适的城市生活,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手工藝卻漸漸被人淡忘,這是她不願看到的。她希望用餘生找回民族的記憶,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工作。

薩仁其其格不怕别人說她愛“折騰”,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她說幹就幹。

2015年,薩仁其其格聯合5名婦女成立了鄂溫克族自治旗達坎手工藝品牧民專業合作社,在一間狹小的地下室開啟了她的圓夢之旅。

創業對于年逾半百的薩仁其其格來說,是一次從未經曆的艱難挑戰。為了讓合作社運轉起來,她自掏腰包填補資金缺口;在工作室裡,她和夥伴忙着做手工活,常常忘記夜晚的來臨;為了盡可能多地找到傳統手工藝人,她四處打聽,耐心勸說。慢慢的,多位牧民藝人紛至沓來,她的心終于踏實了。

2016年,一個好消息傳來——旗政府投資建設了鄂溫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産業創業園,向非遺傳承人、高校畢業生和工藝師提供資助。于是,薩仁其其格很快将工作室搬到創業園,并成立了鄂溫克族傳統文化體驗基地。

衆人拾柴托起“非遺夢”

傍晚的霞光映照在薩仁其其格的臉龐上,忙碌的一天快結束了。自從合作社入駐創業園,人氣越來越旺。

走進這間原木色裝飾的門店,濃郁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店裡展示的柳條包擺件、五畜繩、皮雕飾品、民族服裝……每一件手工作品都訴說着鄂溫克人的故事。緊挨着門店,一座蓋好的柳條包向顧客敞開,内部裝飾得古色古香,充滿鄂溫克族的生活氣息。

“合作社就像我們手藝人的家,我會盡己所能,将手藝傳授給更多的人。”牧民哈斯其木格是薩仁其其格的表妹,更是她多年的知己。聽說薩仁其其格在做非遺項目,哈斯其木格毫不猶疑地加入了,現在她是呼倫貝爾市五畜繩非遺文化傳承人。在合作社的幫助下,21位牧民已成功申報自治區級、呼倫貝爾市級、鄂溫克旗級非遺文化傳承人,柳條包、五畜繩、恩格日奶酒、皮具、索黑溫特等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得以保護。

今年,薩仁其其格不僅把非遺項目帶到了校園,為學生現場指導制作傳統手工藝品,還代表全市參加了北京民族文化宮的展覽,引起很大反響。夢想越來越近,薩仁其其格覺得這幾年吃的苦都變甜了,暗下決心要将這條路走到底。

鄂溫克族自治旗60周年大慶期間,豐沛的雨水讓草原越發翠綠,旗裡處處洋溢着喜悅的氣氛。在這次盛會上,怎能少了薩仁其其格一家!他們或參加文藝演出,或參與組織慶典,用各自的方式共同慶祝這場家鄉和民族的盛會。被分配到文體導演組的永賽,為開幕式忙得不可開交。

受邀參加此次旗慶,薩仁其其格的老弟額日德尼特意從錫尼河東蘇木趕來,對慶祝活動的籌備工作充滿信心:“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下舉辦旗慶是很有深意的,這是電影《草原上的人們》的拍攝地點,是歌曲《敖包相會》的故鄉,展現了鄂溫克旗各民族的團結進步,也表達了草原兒女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這個多民族大家庭就是一個縮影,他們在鄂溫克草原上生存繁衍,見證了這片草原日新月異的變化。他們的家庭與鄂溫克草原上的千萬個家庭一樣,也曾經曆酸甜苦辣,但終究把日子過得充滿了幸福和希望。(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