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個對“死亡”不曾陌生的作家

一個對“死亡”不曾陌生的作家

時間:2024-10-22 03:39:34

他把一生獻給了小說,讀小說、寫小說、教小說

1959年,菲利普·羅斯憑借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再見,哥倫布》摘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轟動美國文壇2012年11月,美國著名作家菲利普·羅斯(PhilipRoth)先生在他80歲生日的前一周宣布封筆辍耕。“我把一生都獻給了小說,讀小說、寫小說、教小說。我已經将擁有的天賦發揮到了極緻。”那一刻,他不想寫作了。羅斯半個多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畫上了句号。

2018年5月22日,羅斯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于夜間逝世,享年85歲。于是,他的一生也畫上了句号。

毫無疑問,羅斯是美國當代文學界最為重要,也是特色最為鮮明的猶太裔小說家之一。1933年,羅斯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是祖籍東歐的第一代移民,并非文學世家,年少時期,他的家中“隻有三本書”。

羅斯17歲時從當地的大學轉入了賓西法尼亞州的巴克内爾大學,興趣也從法律轉向了文學。畢業後他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那裡他結識了他的精神導師也是好友—作家索爾·貝婁,同時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集。

1959年,菲利普·羅斯憑借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再見,哥倫布》摘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轟動美國文壇,由此開啟了他長達50多年的文學寫作生涯。那一年,羅斯26歲。

猶太身份、反猶太主義與猶太人在美國的生存體驗是羅斯小說中最為常見的主題。“我的出身是不起眼的、無趣的,但相對來說還算幸福—我成長的三四十年代,紐瓦克那個區域就是一個猶太人的特雷霍特—那裡給了我野心和動力,但我也同時吸收了我那代美國猶太孩子的擔心和恐懼。”羅斯曾說。

童年的成長環境浸染了他的筆觸,羅斯的小說經常以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為背景,具有強烈的自傳性質,并在更深層次堅持不斷地探索猶太人與美國人的身份認知與生活異境。在他的晚期作品中,他的叙事風格轉向現實與虛構之間,比如他将紐瓦克描繪成一處消逝的伊甸園:那裡有着中産階級的驕傲、勤奮與美好的願景。

羅斯在《人性的污穢》裡寫道,沒有任何東西恒久存在,也沒有任何東西轉瞬即逝。但羅斯,如他自己所言,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小說。在他的一生裡,他撰寫了30多部小說與多部文論集,其中包括《波特諾伊的怨訴》、《美國牧歌》、《反人生》、《被釋放的祖克曼》等。

盡管羅斯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但他獲得了其他榮譽:兩次美國國家圖書獎,兩次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三次筆會/福克納獎,一次普利策獎等等。此外,他還是第三位在世時作品就被收入“美國文庫”的作家(前兩位分别是索爾·貝婁和尤多拉·韋爾蒂)。

停筆後,他每天會看一點小說,或閱讀曆史類的書籍。閱讀取代了原本寫作在他生活中的地位,成為了他持續思考的主要途徑。

2018年1月16日,《紐約時報》在對羅斯生前的最後一次采訪中聊到衰老,羅斯非常坦誠,“對于‘我依舊活着’這件事,我感到非常高興,好似這一切都永遠不會結束—盡管我當然知道到達終點的那一天定會來臨。”

羅斯曾在他的兩本書中讨論過死亡,一本是記述了父親臨終歲月的《遺書》,另一本《凡人》則從一個普通中産階級男性的葬禮講起,講述了他瑣碎悲喜的一生。不論是面對父親的死亡還是書寫死亡,羅斯在面對這個議題時總是非常克制且理智。《凡人》的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他不在了,不再存在,進入了他根本不知道的烏有鄉。正如他當初的恐懼。”

如今,羅斯也前往了生者未知的烏有之地,面對死亡,顯然,他要豁達更多。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