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原研哉的家:極簡主義者如何日常生活

原研哉的家:極簡主義者如何日常生活

時間:2024-10-22 02:21:22

原研哉為《人物》手繪自家最滿意的抽拉水龍頭生活實驗1:房子

原研哉先生買下現在住的家,一共花了15分鐘。那一年他48歲,讀大學的兒子決定搬出去自己住,他和妻子回到了二人世界。有天早上6點半,距離出差去機場前還有一點點時間,妻子拉着他跑去附近一個正在轉賣的公寓看房。

在說起這個家的故事之前,他還是一個很酷的人—原研哉是日本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作為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日本設計中心社長,極簡主義不僅存在于他的作品裡,還鮮明地活在他身上。純黑色的T恤、純銀色的眼鏡、純白色的頭發,接受《人物》采訪的時候,他身上沒有一點多餘的色彩。他端坐在日本設計中心駐北京辦公室裡,講述自己的設計理念,一絲不苟,連回答都是極簡的,沒有一絲多餘的情緒。

直到說起自己的家,他終于從一個不怎麼笑、看上去有點兇的社長,變成一個親切到甚至有點話痨的胖胖中年人。他熱心地翻出簽字筆,埋頭畫演示圖,笑眯眯地講解家的樣子。

家是他最少為人所知的秘密作品,這是他在公開場合第一次描述自己的家,連與他合作多年的翻譯都忍不住評論,認識原先生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些故事。

說起妻子的時候,原研哉還有點害羞,兩隻手捧着臉,趴在桌子上,“平時沒怎麼說過關于家的事,我會盡量回答,可以嗎?”

當時去看的是一棟日本經濟泡沫崩潰後留下的房子,建成已有9年,隻有一層,戶型非常寬敞,院子也很大,最讓他心動的是,入口很氣派,适合好好設計一番。缺點也很明顯,家的内部裝修老舊浮誇,他不喜歡。

原研哉一邊擔心着航班的登機時間,一邊跟妻子談判。在外工作的時候,他是設計界的權威,設計過長野冬奧會的節目紀念冊,也決定了茑屋書店的風格,他崇尚簡單、自然、原生狀态,并讓這種風格活在了許多人家裡。在美學上他有近乎執念般的堅持,辦展覽的展品誤差超過0.2毫米都會讓他受不了。

但“家是妻子的勢力範圍”,他沒什麼發言權。在家裡,他是連買什麼款式的勺子都做不了主的配角。單身時代的原研哉住的幾乎是“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的現實版,家裡隻有最基礎的擺設,但妻子的到來徹底讓家變了樣。作為極簡主義的代表大師,原研哉原則上不喜歡鞋櫃,但是妻子的媽媽擔心,女兒怎麼能嫁給“一個家裡沒有鞋櫃的人”,于是,家裡隻好多了一個鞋櫃。

所以,在買房的決定瞬間,他提了一個條件:如果能把設計這個家的機會交給自己,那他就同意。

夫妻談判成功。去趕飛機前的最後15分鐘,原研哉買下了這棟房子,一直住到了現在。他說,也正是從那時候起,他開始了一場中心舞台為自己家的設計實驗—如何把家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創造一個理想的家?

實驗的第一步,就遭遇了滑鐵盧。原研哉請來在無印良品工作時認識的好朋友、著名室内設計師杉本貴志幫忙設計。他們都是喜歡簡潔、追求自然狀态的極簡主義者。新家設計從零開始,他們幹勁十足地把地闆、牆壁、天花闆、水池全給砸了,房子隻剩下骨架,内部電線水管都露在了外面。妻子到新家一看,完全心碎,“整個房間仿佛爆炸事故後的廢墟現場”,一氣之下拎包跑回了位于廣島的娘家。

從那時候開始,原研哉就背負上了“必須讓新家取得完全勝利”的重任。對他來說,妻子是最高等級的客戶代表,不好好幹可不行啊。

就這樣,這位被設計界譽為“日本恐龍般珍貴的設計人才”,開始了設計新家的戰鬥。

在工作上,原研哉是一個細膩的完美主義者,就算隻是選一張白紙,他也會反複比較,是光滑亮面的白紙,還是摸起來像雞蛋清的乳白色紙,抑或是那種扔起來能在空中漂浮3秒的日本紙……這種極緻也應用在了自己的家裡。在京都參觀銀閣寺的東求堂時,他默默拿出尺子,記下來推拉門上木質邊框的間隔距離,打算應用到自家推門上。路過佐賀縣,還專門跑去找适合洗手池的有田燒盆。到中國出差,他也會跑到古董店,比着新家尺寸,淘了一個老鞋櫃寄回日本。

“當時我想要自己徹底大幹一番,算是一種實驗,也真的很有意思。這個機會不僅讓人重新去思考天花闆、地闆、照明,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确認,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的理想。”原研哉對《人物》說,“不是為了建一個專門給人炫耀、拿來登雜志的家,而是為了自己,建造一個讓自己滿意、舒服的家。”

原研哉的理想家,每一種材料都處在它最自然的狀态。家裡大部分木材用的是竹子,直接把竹切成條,平鋪成闆,做成竹子的地闆,竹子的櫥櫃,竹子的牆壁。他喜歡材料的原生色,竹子就是竹子的顔色,石頭就是石頭的顔色,不用刻意塗上别的顔色,已經很好看。

在最看重的玄關,他用了一塊從香川縣運來的庵治石。在他的設想裡,一整塊石頭按照玄關的形狀做了切割,從原産地運來,嚴絲合縫地卡進玄關裡,完全自然材料,連石頭上的裂紋都完全保留,那真是太舒服了。

隻是等石頭好不容易運過來,他才發現,上面的花紋比想象中鮮明太多了,無法接受。“平時如果我覺得不行,無論如何我都會直接說NO,但這次真的有點說不出口了。石頭這種材料,切割很費工夫,一點一點慢慢磨成了玄關的形狀,被吊車運過來,啪的一聲卡進玄關,已經來不及說NO了……”

妻子從老家回來了,他忐忑地打開了玄關大門,等待妻子的最終審判,想着“萬一她不喜歡,我就徹底OUT了啊”。不過,妻子一進門,反而很高興,“啊呀,這不是挺不錯的嘛!”

原研哉說,那一刻的心情就像是得到了全世界最嚴苛的客戶的認可。實驗第一階段,成功。

生活實驗2:創作自己的生活

原研哉熱衷于研究家。他曾住過各種各樣的房子。小時候家裡窮,一家人從鄉下搬到市區,擠在租來的房子裡,像是在荒蕪的土地上,稍微創造點生活的樣子。上小學的時候,他還養了一條小狗,取名小不點(チビ)。家裡沒有能養狗的地方,小不點就被養在家旁邊的小巷子裡,那是個狹窄綿長的死胡同,兩邊都是牆壁,小狗就呆在胡同的最深處。

盡管生活清貧,父親卻能把家變成另一副模樣。他有一個發黑的工具箱,裡面有鋸子、鑿子,還有用舊糖罐裝的滿滿一罐釘子。一到休息日,父親就會變成“星期天的木工先生”,修窗戶,搭隔闆,他還跟小原研哉一起,在窄巷深處做了一個人字形屋頂的狗窩,作為小不點的家。大概也是因為巷子窄,空間小,小不點學會了一則隻有這對父子才知道的命令—對小狗說“House”,别人家的狗會乖乖鑽回窩裡,而他們的小不點會興奮地跳上狗窩屋頂,搖着尾巴吐舌頭。

這一點點生活的改造改變了家的形象。直到現在,小時候的家在原研哉印象裡依然是幸福的定義:傍晚6點父親就會回家,每天放學後,他會陪小狗散步,奔跑着玩耍,喊“House”逗它跳上屋頂,日子總是自由自在的。

後來上了中學,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他又開始了改造實驗,在窗戶外挂上一串串彩燈,還從夏日祭買回來小雞養在房間門口,平時關在一個木質小栅欄裡,回家以後就把它放出來,讓它在房間裡玩兒。這個生活實驗給他留下了意外的回憶:因為小雞越養越大,長得比狗都大了,隻能拿去學校,從學校雞舍的栅欄縫裡把它塞進去。最後,它長成了那個學校雞籠裡最大的一隻。

“定義一個家的并不是某個建築或者具體的家具,而是‘想要這樣生活的願望’,我覺得,正是這種生活願望創造了我們的家,它不僅僅是舒适,還要再向前踏出去一步,有種‘稍微再努力一下,人還可以這樣生活’的感覺。”原研哉說。

就自己而言,成家之後,他也在努力創造一個家。妻子曾是做京友禅的老師,和服塞滿了整個衣櫃。他們住在一個院子朝北的公寓,原研哉把院子裡的小石塊全都挖了出來,種上了草,天氣好的時候把桌子搬到院子裡,寫點東西。那是孩子長大的地方,那裡有他上過的幼兒園,常常帶他去的烤年糕店,每個聖誕節都會去訂蛋糕的甜品店……

現在,兒子又在創造另一種樣子的家。他是一個生物學家,研究一種叫做猩猩蠅的小蒼蠅,每次見面,他都會興緻勃勃地跟父親分享自己的發現,“說是兩周就會發生一次世代的更替,卻具有和人類幾乎一樣多的基因數量,所以對遺傳的研究很有幫助”。兒子對設計沒什麼興趣,他的家是典型的研究學者風格,跟兩代父親的家都不一樣,沒什麼裝飾,還常常需要為了研究,搬去新的研究地點,“實在是太寂寥了,甚至覺得他有點可憐了……”

原研哉說,經曆的每一個家、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一種新的“創作自己的生活”。

“創作自己家的過程,也是發現自己的過程。”他說,那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喜好差别,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變得清晰。“我喜歡保留材料的原色,讨厭塗色;寬敞的空間讓我放松,但是呆在狹小的書房才能集中注意力,原來我喜歡這種張弛有度的狀态啊!我是在創作自己的生活,發現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創作一個家,重點未見得是讓房子本身變得更好,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越來越懂自己。這也是整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

這種“創作自己的生活”的嘗試,讓活着的感受完全變了一副模樣。幾十年過去了,已經是滿頭白發的原研哉還能夠清晰描述出小時候的家。那并不是富裕的生活,但在記者的采訪提綱上,他還饒有興緻地把“幸福”畫了出來,“一隻小狗會一直站在小屋頂上,搖着尾巴”,隔了一會兒,他取回稿紙,對“幸福”進行了補充—那個狹窄的巷子盡頭,在記憶裡也不再像個閉塞的死胡同,光線非常好,擡頭看到的天十分開闊,一邊是郁郁蔥蔥的柿子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另一邊是一望無際的白雲,湛藍色的天。

原研哉為《人物》手繪童年時代的家,上圖為養在窄巷深處的小狗,下圖為養在自己房間門口的小雞生活實驗3:日常的和平

在現在的家裡,原研哉最喜歡的地方是書房。那是一個榻榻米房間,因為他經常需要寫東西,所以書房設計目标就是實現各種各樣姿勢的寫作—坐着寫,趴着寫,寫累了向後一仰,躺在榻榻米上歇會兒,爬起來還能繼續寫。書房有三面書架,包圍着書桌,在小小的房間裡,坐着一伸手就能拿到書。窗前是糊着和紙的障子窗,再刺眼的陽光透進來也如同月光一樣柔和。

書房是家裡更自在的“小家”,整個房間雖然小小的,卻沒有任何一絲多餘的裝飾,伸手可及的每一寸角落都讓人舒服。

隻不過,書房之外的領地,依然是生活實驗的戰場。

原研哉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極簡主義者,多一根線條都覺得難受,而妻子喜歡華麗的寶冢風,“恨不得衛生紙上都有蕾絲”。兩個人一塊兒逛街,妻子會指着造型繁複的玻璃杯贊歎,“那玻璃是波蘭的呢!”而原研哉卻看不上,“這樣的曲線根本沒有必要啊!”

“那就是她的審美世界了。不能說是和最好的客戶一起生活吧,但就是這樣了。”他摸着下巴,歪着頭小聲嘀咕,“不知道該不該這樣說啊……”

于是,生活實驗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個家裡,我開始了一個實驗,就是和喜歡不同室内裝修風格的妻子,一起經營生活。”這也成了他在設計中一直在探索的主題。

在家裡,妻子的勢力範圍大概是他的三倍多。妻子有一間大大的書房,那是完全不同的畫風。在原研哉的形容裡,妻子最愛的一切都是“像蛋糕一樣的”—蛋糕一樣的挂鐘,蛋糕一樣的垃圾桶,蛋糕一樣的紙巾盒。他有時候會鼓起勇氣跟她建議,“别老買這些垃圾似的東西回來啊!”但妻子會馬上反擊,“對您來說可能是垃圾,但是我看着覺得安心,挺好的。”

一個最大的沖突就是垃圾桶。妻子有一個金屬垃圾桶,而原研哉用的是無印良品的藤編垃圾桶。關于在客人會看到的客廳放什麼垃圾桶,一度成了家裡的頭号議題。

“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像是我闖進妻子的空間,并在那裡住了下來。妻子在家的時間遠比我多。”有時候他洗完澡跑到妻子的房間,自在地在床上躺成一個“大”字,妻子就會出來訓斥:“這裡可不是您能這麼随意躺着的地方!”

與設計師阿部雅世對談時,說起這場生活實驗,他坦白投降,“情況對我很不利。”

戰況慘烈的還有廚房。家裡的廚房是妻子的絕對主場。妻子是做飯的主角,原研哉隻有幫忙剁蘿蔔泥和切火腿的份兒,頂多等螃蟹做好了以後,往盤子裡擺。廚房用具都是妻子的喜好,連紙巾盒都鑲着蕾絲花邊。

其實,原研哉是一個廚房愛好者。如果沒有人攔着,光是廚房的細節,他就能饒有興緻地講一下午,“水龍頭的設計是我永遠也看不膩的”,水龍頭彎曲的弧度,擰開水龍頭的角度,轉動門把手要用多少力氣,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真的會改變生活品質。

對他來說,生活就是那些“在感覺深處不斷回蕩的細膩感”,是插在花瓶裡的花,剛鋪好的一塵不染的床單,抑或是脫掉鞋子進門口玄關的整齊。“設計日用品就是人類生活智慧的總和。”

所以,他常常想要改變現狀,給廚房添置點好東西,可惜完全沒有機會。

他的一大願望是親手買個熱水壺,“用‘買’這種形式來獲取成就感”。在無印良品工作的間隙,他看上了新款熱水壺,也想要柳宗理設計的壺,JasperMorrison的也好看。每天這麼盤算着,等家裡的燒水壺壞了,就在它們之中做一個選擇,帶回家來。結果回家一看,熱水壺終于壞了,但妻子也已經自顧自地買了新的回來。

原研哉不喜歡新水壺,一看就是沒怎麼花心思挑選,雖然内心在悲憤哀嚎“我的人生怎麼能容得下這麼奇形怪狀的熱水壺?”口頭上卻隻是理性抗議:“人生一共也沒有幾次買熱水壺的機會吧,您卻想都不想就買回來了,怎麼就這麼輕易地把這個寶貴機會用掉了呢?為什麼不交給我辦?”

當然,妻子也不甘示弱:“男人一般不會買水壺吧?再說妻子買水壺,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可不想因為這麼點事聽您數落!”

“妻子是家庭主婦,家就是她的領地。雖然我的工作是做這些家裡用的東西,内心很想往家裡買各種東西,濾盆啊,勺子啊,杯子啊,什麼都想買,但大部分都被她買好了。我喜歡的東西,總是很難真的來到家裡。”原研哉說,“這種事與願違的狀況常常發生,可能就是我的宿命吧。”

這場生活實驗,最終以雙方休戰告一段落。夫妻迥然不同的喜好混雜在一起,同時存在于這個家裡。無印良品的收納風格整齊利落,講究統一,但這種風格的締造者家裡卻“總是稍微有一點亂亂的”。妻子挑的新家具旁邊擺着丈夫最愛的老古董。在廚房的抽屜裡,丈夫喜歡的純白色圓盤,跟妻子色彩斑斓的歐洲風碟子摞在一起,不分彼此,抽到哪個用哪個。

當然,偶爾還是要反抗一下的。每次出差旅行,一旦看上喜歡的雜貨,盤子啊水杯啊垃圾桶啊,原研哉就會大膽地買下來,安慰自己“如果現在不買,很可能再也遇不上了”,然後把它們帶回家,偷偷替換下現役的東西,占領家裡日用品的名額,一點點“收複失地”。

現在家裡有了第三個垃圾桶,那是在泰國曼谷旅行時買回來的紀念品,一個藤編的垃圾桶,雖然不夠簡潔,但終于也不像蛋糕一樣了,它被選中擺在客廳。就這樣,極簡主義者奪下客廳垃圾桶的決定權,生活實驗取得階段性進展。

生活實驗4:地球制造

原研哉對現在的家很滿意,一切都變得更舒服了。家具的尺寸都是自己特意挑選的,總是“剛剛好”,專程淘回來的有田燒磨成了洗手池,上面有叫做唐草的植物圖騰樣式,有點像是明朝繪畫裡的青色圖案,就算隻是清水流過水池,都讓人覺得很漂亮。

不過到現在為止,他還是沒能實現采購家庭日用品的願望,一直期待說出口的“耶!我終于買到了夢寐以求的勺子”,到現在一個勺子也沒買過。雖然還是會時不時為了日用品跟妻子吵一吵,但這似乎也成為了家的一種樂趣。“兩個人就一邊稍微吵吵着,一邊一起過日子,我們可能是沒法統一了。但并不是統一的人生才是精彩的,觀念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邊吵架一邊一起生活,這樣也挺有趣的。家裡有些小混亂,不也正意味着這個家是豐富的嗎?”

在丈夫設計的家裡呆久了,妻子終于開始承認,讓他布置家是個好主意。在原研哉的計劃裡,廚房是“家的肚臍眼”,這裡是生活的中心,不隻用來做飯,它也是喝咖啡的地方,夫妻也可以在這裡聊聊天,有興緻的時候,還可以在這裡小酌幾杯。妻子喜歡養花,原研哉特意在廚房用了抽拉式水龍頭,這樣妻子往花瓶灌水的時候,可以方便地自由移動。事實上,妻子的确迷上了這個新水龍頭,每天在水槽邊上倒騰好久,呆在廚房的時間過得很高興。

“隻是一個廚房,一個水龍頭,就能讓人快樂,這很有意思。”原研哉說,“隻要給家裡換一個好的水龍頭,好的門把手,生活質量就會大有不同。喜歡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葡萄酒會因為一個好杯子變得更好喝一點的。這就是生活的樂趣。”

關于理想生活,每個人都應該去試着尋找隻屬于自己的标準答案。“我的家沒什麼了不起的,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氣派、高級。但通過一手建起這個家,我獲得了一個最大的設計靈感,那就是,把家看作衡量一切的标準。如果大家也能把家作為洞察自己的一個窗口,那麼可能有更多人會從中發現未來、發現自己的理想,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發現。”原研哉說。

從2011年開始,原研哉将對“家”的興趣發展成一項設計項目HouseVision,邀請設計師、建築師和産業相關的公司合作,在東京做了巨大的展覽,展示1︰1大小的未來居住可能—理想的家會是什麼樣子?未來的家會有什麼可能?HouseVision項目還被帶到中國,原研哉也常常出差到中國,研究中國人的生活,在他們的家裡,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今年在北京,原研哉邀請了中國建築師一起,參加由長城會主辦的“ChinaHouseVision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探索家在中國的答案。在設計師互動平台站酷主辦的活動上,原研哉這樣解釋他的願望,“家是衆多産業的交叉點,和建築、能源、交通、科技等方面密切相關”,以“家”為衡量标準,探索未來的生活方式。在即将到來的中國展覽期間,原研哉還計劃着在站酷的活動上和更多人分享這個關于家的發現。

不過,如果現在再有一次機會,重新回到最初的看房現場,現在的原研哉可能會做出另一個決定。“以前會想要從零開始設計,建造自己的家,最近覺得,那樣可能做不出好的家。”他今年已經60歲了,換在現在,他會買一套“古董級的好房子”,然後慢慢對它改造,“已經不是三四十歲的人了,已經懂得舊東西的好了,什麼都比不過曆史的厚度啊!”

在他鐘愛的書房裡,他最喜歡的家具就是自己的書桌。桌子上的木闆是學生時代認識的咖啡館老闆幫忙做的,這是還在讀大學的原研哉第一次自己畫草圖,請人做的作品。木闆下面用膠粘上桌腿,樣子很簡單,但這塊木闆保存得很好,也一直舍不得扔掉。“用到現在也沒什麼壞的地方,也就是有點掉漆吧。但是用舊的東西,真的隻有好處。”他說,“18歲時設計的木闆,它很适合我。”

前陣子,他去了一趟科隆群島,那是因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島,所以原本隻有熔岩,沒有沙子,後來生活在島上的生物逐漸變成了沙子,“我用手捧着沙子,一粒粒地去看,它的顆粒很粗糙,每一粒都能看出來它們曾經是什麼,像是貝類啊,動物骨骼還有珊瑚碎片。近距離觀察這些沙子,才更真切體會到,沙子是曾經生活在這裡的生命啊,我很受觸動。相比于人類制造的東西,我最近一年更感動于那些地球制造的東西。”

現在的原研哉喜歡家裡放些舊東西,“感覺很舒服”。他很認同一種觀點,舊的材料才是未來的材料。人的一生很短暫,但岩石會留下,城市會留下,建築也會留下。其中的很多智慧,還沒有傳達給人們就已經被遺忘了。所以,如果能夠讀懂凝結在各種東西中的智慧,世界會變得更好。

日本有位雕塑家,叫做野口勇,他有個理論—碰上雕刻失誤的時候,把它先放一放,讓它自己在環境裡呆一呆,不要管它,久而久之,它就會跟環境自然融在一起,自己就會好起來的。

“石頭或者其他,都是自然的産物,它們是一種習慣,由不得人喜歡或者不喜歡,人隻能跟它越來越熟悉,越來越親近,自然就會越來越喜歡。”原研哉說。

家是和自己最親近的地方,它和自己最相似、最相通,也是人能夠最安心、最放松的地方。活在身邊的一切,最終都會成為家的一部分,這也是他從家的實驗中學到的道理。

住在這個家裡已經超過12年了,他終于開始喜歡玄關門口的大石頭了。那些過于鮮明的花紋,在時間裡磨着磨着,看起來越來越順眼了,它終于成為了家。

(翻譯郭小軒對此文亦有貢獻)原研哉家中的書房,圖片來自《為什麼設計》

原研哉在工作室創作圖片來自PaulBarbera/WhereTheyCreate

攝影|五十嵐絢也(JUNYAIGARASHI)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