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二戰煙雲:東方主戰場,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二戰煙雲:東方主戰場,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時間:2024-10-22 11:07:25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發生根本性轉折的一年。蘇、美、英三國盟軍接連取得勝利,法西斯軸心國陣營的失敗已成定局。

從1944年開始,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和中日戰争形勢的變化,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積極主動地向敵發起攻勢作戰,打擊和牽制日僞軍,以擴大抗日根據地,壯大我軍力量,配合正面戰場國民黨軍作戰,并開始由以遊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為進行大規模的攻勢作戰和戰略反攻作準備。在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在同日軍的多場戰役中,以巨大犧牲消滅了大批日軍,并收複了一些失地。這些反攻,大大消耗了日軍,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正面戰場:日軍成強弩之末

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正值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和蘇聯之際,中國戰場進行了兩次長沙會戰,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援了盟國作戰,制約和打亂了法西斯軸心國之間的戰略配合。

1941年12月23日日軍再次對湘北發動攻勢,并揚言要“在長沙過1942年元旦”。

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總結前兩次長沙會戰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個新的戰術——“天爐戰法”。所謂“天爐戰法”,按照薛嶽的解釋,即随敵之變化而采取“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多種手段,逐次消滅敵之主力”,最後“于決戰地帶,使用優勢兵力施行反包圍及反擊,予敵以殲滅打擊”。此戰法因“如爐熔鐵,如火煉丹,故名”。

守備長沙城的第10軍全體官兵立下遺囑:“成則以功勳報祖國,死則以長沙為墳墓”。元旦這天,1500封家書寄出:“這一次不成功一定成仁!”第10軍預10師第28團官兵,在長沙城東瓜山一帶與敵激戰,該團大部官兵壯烈殉國,僅50餘人生還。

就在此時,外圍的中國軍隊正按計劃從南、東、北三面加速向長沙推進,壓縮包圍圈,準備實行向心攻擊。面臨不利形勢,日軍不得不撤退。

據統計,此役中國軍隊傷亡約2.8萬,日軍傷亡人數則超過5萬。日軍在戰後報告中沮喪地承認:“當時完全陷入了重慶軍的圈套中”。薛嶽将軍更是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

在滇西,為重新控制滇緬公路,1943年10月中國遠征軍與英、美軍隊聯合發起對緬北、滇西日軍的反攻。

此役共斃敵4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弘揚了國威。

1945年4月,侵華日軍集結約8萬餘人的兵力,在第20軍司令官闆西一良指揮下,采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向湖南西部發起進攻,企圖合圍芷江機場,摧毀中美空軍的前沿陣地,并一舉占領湘西,威脅重慶,挽救其行将滅亡的命運。

在湘西民衆的大力支援下,中國軍隊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實施頑強抗擊,并主動出擊,不斷給日軍以重創。日軍進攻一再受挫,攻勢逐漸衰退。會戰後期,中美空軍出動強大的空軍機群,從空中對日軍地面部隊實施猛烈打擊。中國第四方面軍乘勢出擊,向日軍發動全面反擊,收複了所有失地,擊敗了日軍的進攻。

湘西會戰(芷江戰役)是中國抗戰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曆時近2個月,戰線長達200餘公裡。中國軍隊以傷亡1.9萬餘人的代價,殲敵2.8萬餘人,取得了抗戰正面戰場最後一役的完勝。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徹底停止進攻作戰,直至戰敗投降。

敵後戰場:敵寇土崩瓦解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發展的形勢下,中國解放區軍民展開了對日全面反攻作戰。由于日軍占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早已處在解放區的包圍中,對日全面反攻的任務,主要是由解放區軍民來承擔的。

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宣告:“對日戰争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于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财,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8月10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立即布置動員一切力量,向敵僞進行廣泛進攻,迅速擴大解放區,壯大人民軍隊,并須準備于日本投降時,能迅速占領所有被我包圍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

8月10日24時至11日18時,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關于受降和對日展開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命令華北、華中和華南各解放區的人民軍隊,迅速前進,收繳敵僞武器,接受日軍投降,如遇日、僞武裝部隊拒絕投降繳械、即應予以堅決消滅,并命令在冀熱遼邊區的人民軍隊迅速深入東北。

中共中央和延安總部的指示和命令下達後,各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遊擊隊等人民軍隊在東北、平津、歸綏、太原、平漢、隴海、濟南、膠東、津浦、滬甯、運河、廣九、東江、瓊崖、雷州半島等各抗日前線向日、僞軍發出最後通牒,對拒降的日、僞軍則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

晉察冀軍區對拒降的日軍及僞軍展開全面反攻:一部攻奪大同、豐鎮、集甯、商都等城;一部配合晉綏解放區的部隊進攻太原;一部包圍北平;一部攻張家口、張北、多倫、沽源;一部攻唐山、秦皇島、葫蘆島等地;一部攻天津、塘沽;一部攻石家莊、保定。

晉綏軍區部隊一部向平綏路以北進攻;一部沿黃河北上攻擊歸綏;一部在南線由同蒲路西側反攻太原,先後攻克太原市外圍的日軍據點,對太原形成包圍之勢。

晉冀魯豫軍區的太行部隊向新鄉、博愛、太原等地進攻;太嶽部隊向平遙、介休地區之間的日、僞軍進攻,以策應晉綏軍區部隊進攻太原,同時切斷介休至臨汾段的同蒲鐵路交通;冀魯豫部隊相機進攻開封、新鄉、安陽、邯鄲,并配合山東解放區的部隊進攻濟南。冀南部隊首先對運河以東的僞軍展開進攻,接着攻擊臨清城,突入城内,并截殲逃敵大部。

山東軍區組成山東野戰兵團,以五路大軍向津浦路山東沿線及膠東半島沿海各地日、僞軍展開全面反攻。魯中部隊向津浦路濟南至兖州段沿線進攻;濱海部隊分别配合膠東部隊和新四軍進攻青島、新浦(今屬連雲港市);膠東部隊向膠東半島沿海各城市進攻;渤海部隊向津浦路濟南至滄州段沿線進攻;魯南部隊向津浦路徐州至兖州段進攻。

在華中,新四軍蘇浙、淮北、淮南、蘇北、蘇中及鄂豫皖湘贛、河南等各軍區所屬部隊,分别向長江兩岸、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及甯滬鐵路各地的日、僞軍舉行反攻,直逼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解放了華中地區大片國土。

在華南,東江縱隊、珠江縱隊、瓊崖縱隊等人民武裝力量集中主力,分别向廣九路沿線、東江兩岸、雷州半島的日、僞軍據點及當面之敵展開猛烈進攻,擴大了解放區,直逼廣州、汕頭、海口等城市。

此外,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還從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山東、華中、陝甘甯等解放區抽調大批部隊和幹部,向東北進軍。東北抗日聯軍在中蘇邊界營地召開反攻誓師大會後,回國配合蘇聯軍隊作戰,并改名為東北人民自衛軍,與挺進東北的八路軍等人民武裝力量會合,占領戰略要地,解放了東北一批城市和鄉村。

日軍在中國解放區軍民的全面反攻和蘇聯軍隊的沉重打擊下,迅速土崩瓦解。1945年8月9日,日本政府最後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照會中、美、英、蘇四國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诏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宣布投降後,侵華日軍并沒有立即停止對中國解放區的抵抗作戰。中國解放區軍民的大反攻仍在堅決、猛烈地繼續。

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在對日軍全面大反攻的作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1945年8月11日到9月2日,共解放縣以上城市150座,其中包括華北重鎮張家口,但由于日、僞軍和國民黨軍隊的阻撓,人民軍隊未能解放被自己包圍的一些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裡”号巡洋艦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結束。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紀念日。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