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國産電影消費首超國外的弦外之音

國産電影消費首超國外的弦外之音

時間:2024-10-21 08:08:16

2017年真正賺到錢的國産影片實在寥寥無幾。通往成功之路上,電影人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圖/《羞羞的鐵拳》電影票房達22.02億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其中,國産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首次超過國外。同時,票房過億的影片92部,國産占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種種迹象表明,2017年度中國電影事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俨然新中國電影史上一座裡程碑式的存在。

“頭部”效應凸顯,難掩普遍虧錢

2017年是中國電影全面産業化的第16個年頭,電影市場實現高速增長,漸趨成熟。2002年全國銀幕數尚不足2000塊,到2017年銀幕總數已達50776塊,銀幕數量的幾何級增長為觀衆的觀影需求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與此同時,經過16年發展,中國電影全年票房已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躍升至559.11億元,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驕人的業績背後也暗藏一些隐憂。整個去年一年,内地上映影片376部,但排名前十的影片就貢獻了177.1億元,約占全年總票房的32%,“頭部”現象十分顯著。國産電影也一樣,雖然2017年國産電影總票房多達300多億元,但僅排名前兩位的就占據了30%以上的份額:《戰狼2》以56.79億元的超高票房獨占鳌頭,愛情輕喜劇《羞羞的鐵拳》以22.02億元獨領國慶檔風騷。緊随其後,《前任3》《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芳華》和《乘風破浪》等多部影片票房均突破10億元大關,“頭部”效應極其明顯。

“一起拍電影”對2017年國産電影盈虧現象作過統計,在2017年國産電影TOP100中,僅28部影片實現盈利,19部做到持平,而剩下的53部,則全都處于虧損狀态。據了解,2017年備案影片過千部,制作798部,而整個2017年上映的影片僅376部,其中還包括不少國外影片。如此看來,2017年真正賺到錢的國産影片實在寥寥無幾。通往成功之路上,電影人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事實上,不少已經上映的國産影片票房慘淡,有的隻有幾千元,甚至幾百元——《商界》票房收入3311元,《水神娃》票房收入1518元,《村長相聲哥》票房收入1205元,《我的舞林江湖》票房收入550元,《嘻哈英熊》票房收入255元,《故鄉面·參花情》票房收入169元。票房如此懸殊,無不折射國産電影質量的參差不齊,票房結構的嚴重失衡。

何以成為“頭部”?探尋制勝法寶

反觀2017年取得佳績的國産影片,它們何以脫穎而出,其制勝法寶又是什麼呢?

《戰狼2》是當之無愧的票房擔當,一上映就橫掃各大影院,接連創造票房神話:4小時破億,28小時破3億,85小時過10億,甚至把克裡斯托弗·諾蘭導演的超級大片《敦刻爾克》擠到全球票房老二的位置。作為一部走心之作,《戰狼2》導演吳京不但用心了,還拼命了,整部電影精彩不斷、一氣呵成,拳拳愛國之心随處可見。這是一部正能量滿滿的主旋律動作片,充分展現了中國人的信心和勇氣、力量和擔當,其藝術性、觀賞性、價值觀都毋庸置疑,迎合了觀衆的心理需求,點燃了觀衆的愛國熱情。良心之作從來不乏自動傳播者,一時間網上網下人們交口稱贊,媒體更是不遺餘力推波助瀾,票房紀錄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時刻刷新。

上面提到的28部盈利影片,類型大都以喜劇為主,由于題材的限制,這類影片往往成本不會太高。比如《羞羞的鐵拳》,以8000萬元制作成本赢得了22.02億元票房;《前任3》,更是以3000萬元投入斬獲了19.4億元票房,回報率之高令人咋舌。從《夏洛特煩惱》的一炮而紅,到《驢得水》的石破天驚,一路走來,《羞羞的鐵拳》已是開心麻花出品的第三部電影。不用擔心影片質量,更不用擔心演員演技,觀衆需要做的隻是跟着劇情酣暢淋漓地笑就行,這樣保質保量、穩穩當當的喜劇片,想不收獲人氣和票房都難。《前任3》之前已有《前任1》《前任2》做鋪墊,口碑票房皆表現不俗,《前任3》不但沿襲了前兩部的制作水準,又在宣發上别出心裁。“感激前任珍惜現任,每個前任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的話題互動成功撓中觀衆“癢點”,激發了更多人參與的積極性。

檔期也是三部影片得以成功的不二法寶。《戰狼2》選擇了暑期檔,上映時間高度契合八一建軍節,薩德事件的發酵也在客觀上帶來了宣發利好;《羞羞的鐵拳》選擇了曆來“兵家必争”的國慶檔,好在《芳華》的悄悄後撤,成就了22.02億元的高票房;《前任3》則選在了新舊年相交的初冬檔,大概在這種年終總結盤點的時節,回首往事最容易戳中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吧。

“頭部”之外,國産電影路在何方

随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消費越來越旺盛,正反過來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1月19日,“2017中國文化産業系列指數發布會”在京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7)。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介紹,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正持續增長,已由2013年的73.7增長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長率2.6%,我國居民文化消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值得關注的是,18~25歲居民的文化消費意願和水平指數最高,90後青少年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最旺盛,已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力軍。而電影正和文化娛樂活動一起,成為消費意願最強和實際支出最多的方面。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不但以559.11億元的亮眼成績順利收官,在觀衆滿意度方面也大獲認可。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開展的中國電影觀衆滿意度調查顯示,觀衆對2017年重點國産影片的滿意度較2015年和2016年分别高出2.1分和2.3分,得分83.3分。整體而言,2017年重點國産電影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如今,文化消費已占據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一隅,日趨成熟的觀衆有着良好的審美修養和鑒賞水平,電影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然而,時代的發展又對電影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從渠道拉動票房的時代升級為内容帶動票房升級的時代,作品質量如果不過硬,票房增長就無從談起。《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戰狼2》面前完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現在很多觀衆已經厭倦了一味追求視覺效果的快餐式電影,過度的“大IP+流量明星”崇拜顯然已經不靈驗了,人們更在意電影的内涵、演員的演技以及制作細節等“幹貨”。

既有“頭部”效應明顯的重點國産影片作示範,又有良好的文化消費環境作支撐,國産電影的春天理應指日可待。但“指日可待”也有前提。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離不開生活,更離不開時代。作為藝術的重要方面,國産電影絕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要在弘揚時代精神的前提下追求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唯有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增強精品意識,運用工匠思維精雕細琢,回歸藝術本身,或許才是國産電影最好的出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