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式教育出國記

中式教育出國記

時間:2024-10-21 07:53:15

中國過去100多年來,向西方學習要做好學生,今天,我們要學做好先生。

2018年3月,中國的乘法表測試,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來自近300所英國小學的約7000名4年級學生參與該測試,之後将于2020年在全英國強制推行。

對于消費6鎊抵死拒絕收11找5,非要收10找4個鋼镚兒的國外收銀員這一場景,相信出國的小夥伴們大都見怪不怪了,真心替他們從小的數學教育捉急。

今天,這一現狀終于要被中國人改變了,中國的數學教育正在逐一叩開世界之門。

乘法表走進英國課堂的背後,是推進近十年的上海“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這是第一個與發達國家間的教師互派項目。上海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上海TALIS項目負責人張民選接受本刊采訪,表示其對中國基礎教育“走出去”意義重大,該項目的實施對中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提升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深遠。

前不久,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訪華期間促成中英兩國教育合作項目。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一系列教育合作項目總價值高達5.5億英鎊(約合47.9億元人民币),其中就包括雙方數學教師交流項目延長至2020年。

記者發現,中英兩國的教育合作開始于30年前,當時中方是文化輸入方。1987年,在鄧小平的支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與英國朗文集團合作,将朗文教材引入中國。30年後,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中國實現了教材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

“上海模式”淵源

九年前,上海中學生在國際賽事上的一次亮相令西方國家震驚!

2009年4月,上海152所學校的5115名學生首次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PISA)獲得第一名,擊敗了來自包括英國在内的數十個國家的競争對手,且數學平均分和優秀率遠高于英國,這樣的成績令全球教育工作者震驚。

PISA是一項由“發達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2013年12月,經合組織公布了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2012年PISA測試結果,上海學生在三個科目中均排名第一。不少國家紛紛掀起學習上海基礎教育經驗熱潮。

這一結果立即引起國内外教育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歐美多家媒體驚呼“意外”,并追蹤分析上海及亞洲教育的成功經驗。對比本國學生在測評中的表現,美國聯邦教育部部長阿爾尼·鄧肯表示,這是一個“警醒”。

“測試15周歲男女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基本素養是衡量一個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指标之一。”上海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民選告訴記者。

2014年2月,時任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ElizabethTruss)訪華期間專門觀摩了上海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随後邀請中國教師70個人示範教學。英方完全出資。

“這是曆史性的,英國首次出資向發展中國家學習教育。”張民選表示,上海對此積極回應,并在教育部指導下與英方開展了具體溝通。

2016,特蕾莎·梅當選英國首相,再度推動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流的項目進一步發展。英國教育部2016年7月宣布,英國将在未來4年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廣“上海模式”。

“英國破天荒的花巨資來中國接受培訓。”張民選激動地看到英國專門成立數學研究中心,研究中國數學教育。

2016年12月,中英高級别人文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了第二輪《關于數學教師交流的諒解備忘錄》。根據上述協議,雙方共互派數學教師540人次。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評價該項目是“中英兩國文化教育交流的典範”。圖/2017年11月14日,上海市徐彙區彙師小學教師顧蓉婷在曼徹斯特AlexandraParkPrimarySchool,“分數的大小比較”課堂給學生教學。英國小學生捧起中國課本

英國近年來的數學教育問題頗讓政府頭疼,據其官方2013年的一項統計結果顯示,由于民衆并不理想的數學水平給英國帶來的經濟損失占該國GDP的1.3%,約合200億英鎊。

2014年,中英兩國啟動數學老師交流項目。英國《衛報》等媒體評論,英國老師對乘法表感到震驚,中國老師把“數學的藝術”帶進英國課堂。

英國媒體認為,中國教師讓學生反複學習相同的知識點,并随着課程的推進逐漸提升學生的水平,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以确保每個學生都跟上課程進度。這就是“上海精通式教學法”。它是一套系統性課程安排,旨在讓學生對基礎性數學概念有深刻認識和清晰理解。

“中英基礎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國基礎教育比較重視“雙基”,而歐美國家過分以兒童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興趣愛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要求。”在回答記者關于中英數學教育差異時,張民選告訴記者。

2014年,英國教育部選派72名小學數學教師到上海考察學習。在上海30所小學學習考察結束後,英國教師進行了專門的讨論總結,張民選将此次讨論寫作成《英國教師眼中的中國數學教育秘密》一文,在文中,張民選指出,上海數學教育的幾大優勢:包括中國教師普遍認為,每個孩子不僅都應該學好基礎性的數學,每個孩子也都有能力學好基礎數學的相信和期望;中國教師專業性較強,在職進修的機會,更強調“集體分享”;同時,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和信念有價值,“乘法口訣表”、“珠算”和“心算”,都令他們震驚。

從追兵到标兵的轉折

每個好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好老師。

2017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39屆全體大會在巴黎總部以“無辯論”通過的方式,批準在中國上海設立“教師教育中心”,這是迄今落戶上海的首家聯合國二類機構,其目标明确為“成為教師教育領域的服務提供者、标準制定者、研究與資源管理中心”。

“中國過去100多年來,向西方學習要做好學生,今天,我們要學做好先生。”教師教育中心申辦籌建工作小組負責人、上海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民選表示,中國的優質的教師教育體系正在赢得國際認同。中國有條件也有能力在這教師教育方面從“追兵”變“标兵”。“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增強我們在教師教育上面的國際發言權”

教育自信彰顯文化軟實力,也成就了中國教育從“好學生”的“追兵”到“好先生”的“标兵”轉變——早在2015年,中國的《一課一練》數學分冊就已被翻譯成英文,迄今已被400餘所英國學校采用。中國基礎教育的輻射力早已不止于英倫三島。美國、芬蘭和南非等許多國家,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不少國際組織,也都來過中國“取經”。

不過,中式教育走出國門,是機遇更是挑戰。

“剛剛開始,萬裡長征第一步。”張民選冷靜分析,首先,中國要有自己的優勢,第二你要找到優勢所在,第三,有了優勢你要怎樣講給外國人聽?跨文化的教師教育存在很多差異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式教育“出海”,走的是取長補短的雙赢路徑。中國基礎教育改革也在汲取西方經驗,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

“我們也有反思,過多時間用在基礎知識上,應該多讓一些時間出來,讓孩子們發展自己的個性。”張民選補充,借鑒不同教育理念,對中英數學教師共同成長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真正實現互利共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