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無現金社會”:沒有“錢”的生活更美好

“無現金社會”:沒有“錢”的生活更美好

時間:2024-10-22 03:03:28

如果不帶現金,你敢出門嗎?這個問題3年前提出來,絕大部分人都會毫不遲疑地說“不”。但是今天,很多中國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敢”。中國,正在步入一個象征着時尚、快捷、智慧生活方式的“無現金社會”。

勢不可當的“無現金社會”

當看見那滿滿一牆百元人民币時,饒是見多識廣的侯亮平也驚呆了。239554600元!趙德漢一分錢都沒有花,每一張人民币都成了他的罪證。《人民的名義》裡的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橋段可能會越來越少,因為貨币正在逐步退出曆史舞台。中國正在逐步進入“無現金社會”已經成為一個共識,很少需要用到現金已經成為大家近兩年來越來越強烈的共同感受。出門不帶錢包,隻帶一部手機就可以随心所欲購物的生活方式,已成為我們的常态不止是大城市如此,連小縣城也如此;不止是年輕人如此,連許多老人都已經開始适應。

“不僅僅是我,周圍的大多數人,包括我父母在内,都會使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00後劉小樂,幾乎完整地經曆了移動支付的社會化浪潮。對她來說,花錢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掏出手機而不是打開錢包。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消費環節,如打車、吃飯、上超市、逛街、看電影等,都會選擇手機支付。

“現在我出門不帶錢包也沒事。以前旅遊時總擔心,現金帶少了不方便,帶多了又不安全,今年春節去三亞,吃飯,打車,住賓館,一個手機就搞定了。”60後的王确,早早就欣然接受了無現金生活。他說,無現金支付還意味着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手機像是一個高科技時代的阿拉丁神燈,隻要摩擦一下,就可以實現自己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需求。

退休兩年的畢雲在女兒的幫助下學會了用微信掃碼,打開樓下的共享單車。“以前都是走路去買菜,要走一刻鐘,現在騎一輛小黃車,幾分鐘就到了。如今醫院看病挂号都可以掃二維碼了,我們中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嘛。”

無現金支付的推廣,也給商家帶來了好處。在北京經營着一家飲品店的劉曉娜說:“如今顧客付錢基本都用手機掃碼付款,手機發出‘滴’的一聲提示音,就代表顧客完成了付款,我隻需要查看一下手機記錄就一目了然,也不用找零、晚上盤點了。”

趙成夫妻倆在某生活小區經營一家超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謹慎的基因在他骨子裡根深蒂固,覺得手機支付不可信。直到陸續有許多顧客向他提出可否使用手機付款時,他才意識到,真的有什麼變得不一樣了。他将打印好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維碼貼在了收銀台上,大部分顧客會直接選擇掃碼支付,操作更快了不說,也省去了很多麻煩。“最放心的莫過于不用擔心收到假币了。”

50後的杜娟和丈夫在菜市場租了一個小門面賣菜,和其他攤販一樣,他們在顯眼位置擺放着支付二維碼和微信二維碼。菜販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齡跨度大,從20多歲到60多歲都有,但對手機支付這樣看似很潮的付款方式接受卻很快。杜娟說:“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忘記記賬了。”由于賣菜這個交易過程的碎片化,很多店主一忙起來就沒辦法一筆一筆地記賬,手機中的收款付款記錄解決了這個問題。

“無現金支付”幾乎已經占據了我們所有的生活場景,支付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

隻要你将你的車牌号碼與微信賬戶綁定,開通免密支付,下高速時,自動識别車牌,自動從你的微信賬戶中扣款,發送扣費信息,高速實現先通行後扣費,支付寶從河南打響了第一槍,微信從山東打響了第一槍,不久後,全國的高速公路都将實現不領卡、不停車、全自動支付;

上海大量的室内停車場已不再需要人工收費,收費系統自動識别車牌自動扣費,而支付寶的總部杭州,走得更遠,連路邊停車也已實現自動扣費,再也不用提早準備零錢付停車費了;

支付寶正在更多餐廳啟動刷臉支付,不用手機,甚至不要密碼,你的這張臉就是新一代的付款碼,農行正推行刷臉取款,建行正推行刷臉支付,不帶銀行卡、不帶手機,一樣可以取款、支付;

醫院可以用手機繳費已經很普遍了,現在還有越來越多的醫院正在推行新的繳費方式,隻要提前綁定支付寶,哪怕手機沒帶,也能自動扣款,不再反複排隊繳費;

微信無人店已在上海開業,拿起商品就走,無需掏出手機支付,自動從微信扣款……

不帶錢就寸步難行,不帶錢就沒有安全感,已經成為過去式,我們就這樣,進入了“無現金社會”,心裡可能還有一點點疑慮,手指卻很誠實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業務共發生近300.1億筆,移動支付金額達到157.55萬億元;網上支付業務共發生近500億筆,金額更是達到2000多萬億元。

中國歡迎“無現金社會”

中國人曾有一種實物貨币的信仰落袋為安,眼見為實。對于最注重“穩當”中國人來說,消費曾是一種莊重的儀式:詢問價格、砍價往來、掏出現金,一張一張點給對方,對方再數一次。一套繁瑣的流程,暗示消費是一件鄭重的大事。這樣一個國度,如今卻成為了“無現金社會”的典範。原因很簡單:“無現金社會”在中國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

“天時”。“無現金社會”是貨币形态演變的必然趨勢。随着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支付方式也不斷革新。在人類曆史上,人們支付方式已有兩次“革命”:從物物交換到使用金屬貨币,從金屬貨币到全面紙币。紙币的出現不僅解放了體力,更能活躍貿易,派生金融。21世紀,現金支付逐步被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支付方式取代,貨币由紙币向數字化轉化,是必然會出現的人類支付方式的“第三次革命”。在2014年至2018年間,全球現金交易增幅僅有1.15%;而同期的非傳統支付方式交易數額增加近19%。曆史潮流已經滾滾湧來,勢不可當。

“地利”。西方發達國家由于擁有成熟與完善的金融體系,銀行與相關金融機構日趨保守,在無現金支付方式上主要停留在銀行卡支付,其他移動支付創新乏善可陳。而随着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迅猛壯大。2010年以來,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已經成為全球的領跑者。中國各級政府紛紛加大力度推動“互聯網+政務”,為“無現金社會”的到來夯實基礎。2017年,全國已有近400個城市入駐支付寶城市服務平台,包括車主服務、政務辦事、醫療服務、交通出行、生活繳費等在内的共計380項服務,為超過1.5億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體驗和無現金支付的便利。

“人和”。中國有全世界少有的人口紅利和最豐富的應用場景,為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2017年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39億。基于這樣的群衆基礎與用戶習慣,“無現金”作為主流支付方式指日可待。特别在4年後,“無現金社會”将是一個引爆點。因為到2022年,“00後”将步入社會開始工作,“85後”已經工作15年,和“90後”一起逐步成為主流人群,他們習慣的無現金支付方式将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他們對無現金化的認同将成為社會的主流認同。

支付方式的變革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十分深遠。“無現金社會”帶來的,遠不隻是生活的方便——

“無現金社會”可能是商業更加繁榮的社會。移動支付改變了中國人謹慎而保守的消費習慣,技術的變革,消除了中國人過去對交易的儀式需求:想從消費者的腰包裡掏出100元現金很難,但從手機上花掉100塊卻很容易。在無現金化的過程中,每一筆支付都會被記錄在案,掌握消費者行為信息就可以支撐精準營銷,提升用戶體驗。這對于商業來說,無疑是重大的利好。

“無現金社會”可能是治安更好的社會。大家都不怎麼帶錢了,那麼也就也不用擔心有人偷錢和搶錢了,扒手、小偷、搶劫犯們的“事業”越來越難開展了,我們離“天下無賊”又近了一步。

“無現金社會”可能是更加健康環保的社會。很多紙币由于流通較為廣泛都是髒兮兮的,可能傳播細菌和疾病。不需要現金交易了就減少了疾病和細菌的間接傳播。

“無現金社會”無疑是資源節約型社會。巨額的紙币消失,可以減少材料的消耗,減少造币成本和現金管理成本。同時還能節省人力成本。據統計數據,過去4年,33家大中型銀行減員超出36萬人,大部分是傳統的櫃台操作員。

“無現金社會”還是更有利于反腐的社會。通過電子支付手段進行的交易具有更高透明性,理論上說,一個人的賬戶資金進出都可以調查得清清楚楚,各種腐敗貪腐資金線索路徑變得非常容易搜尋與分析。

“無現金社會”是現代化程度更高的智慧社會。無現金化既是支付規則的重新制定,也是辦事規則的重新制定;是市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是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轉變;是城市文明的蛻變,同時也是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革。無現金交易背後蘊藏着大量的數據運算和技術支持。政府接入這樣的數據,能更有效地管理城市,服務市民。浙江政府的政務平台連接阿裡雲和支付寶,在交通、醫療、社保、教育、就業等領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辦理通道,在網上衍生出了一整個社會生活生态圈,形成全天候在線的智慧政府。無現金化對于智慧城市的建立有巨大的推動意義。

“無現金社會”的正确打開方式

讓每個人更高效、更便利、更舒适地生活,是“無現金社會”最大的魅力和價值,也是我們建設“無現金社會”的初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标。”“無現金社會”無疑為我們描繪了美好的生活圖景,但構建一個理想的“無現金社會”,需要各方合力。

一個理想的“無現金社會”,需要“安全”來守護。

“無現金社會”,我們最擔憂的是安全隐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方式都是需要實名制認證,支付過程中很可能洩露個人隐私,不法分子也可以通過病毒、系統漏洞獲取我們的個人信息。不少網絡詐騙正是利用非法獲取的個人信息開始實施的。由于社交媒體盜用、短信木馬鍊接、騙取驗證碼等手段而造成的電信詐騙,已經成為許多人使用移動支付時的隐憂。我國的無現金支付技術還存在不少安全漏洞,犯罪分子利用安全漏洞盜竊或僞造他人身份,很多用戶在這方面的防範意識以及防範能力都不夠,消費者往往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賬号已被破解,錢款也在網絡世界裡瞬間消失。這就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避免電子交易的易追溯性對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脅,用人工智能新技術為移動支付保駕護航。運營商和服務商需為移動支付産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完善的産業配套,第三方支付企業需竭力為消費者創造機會去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學習支付安全的相關知識,國家應為保護移動支付消費者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個人信息保護,加大對個人信息洩露等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無現金社會”,需要“耐心”來培育。

“無現金社會”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市場能完成渠道問題,解決工具問題,但城鄉覆蓋、相關立法、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地方政府部門積極支持,創造環境,更需要中央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對相關的創新,采取包容監管。

要考慮不同人群對“無現金”的接受情況,占總人口比例16.7%的老年人,社會生存技能和知識學習更新頻率非常低,對“無現金社會”感到茫然無措。同時,農民以及其他低收入、低知識水平和低信息技術接受度的人群也仍大量存在,他們是否會受到新支付技術的排擠,失去分享高效率金融技術的機會?如果應對不當,則可能導緻新的社會不公平和貧富分化。在津津樂道于“無現金社會”所帶來的方便和快捷時,我們不要忽略了那些“跟不上腳步”的群體。對于有些群體來說,或許還是現金用起來更安心,他們的訴求應該被充分考慮與尊重。“無現金社會”不是要消滅現金,移動支付隻是為公衆在消費時多提供了一種選擇方式,而并非為了取代現金。無現金支付和現金支付是平等和互補的關系,如果因為無現金支付而排擠現金支付,反而有違互聯網平等、開放的精神。建設“無現金社會”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讓一些處于弱勢的群體在生活中遭遇冷眼和歧視,甚至給他們帶來不便,造成損失,就違背了我們美好的初心。

“無現金社會”,需要“财商”來引導。

從現金支付到信用卡支付,從信用卡支付到移動支付,每一次支付方式的升級,都在逐步消解我們的欲望屏障。我們要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而同時,抵抗誘惑變得越來越難,不管是網購服裝,還是買遊戲道具,或是給主播送禮,隻要使用手機,輕輕一按,心願就達成。再沒有瞅瞅錢包鼓不鼓,數數錢讓你猶豫,讓你思考你是否真的需要這個東西的時間。當支付手段變得如此便捷,人們的沖動消費會大大增多,錢會變得越來越不禁花了。當錢不經過手的時候,錢的概念會變得越來越抽象,花掉的錢是多少,也往往會缺乏概念。

中國人向來有儲蓄傳統,如今要迅速步入消費型社會了。樂于消費甚至提前消費都沒有問題,但“沒有問題”的前提是要有基本的理财技能,對現金流和未來償付能力有概念才行。

社會應為民衆尤其是年輕人推廣理财教育,引導民衆量入為出,養成理性的消費習慣,涵養健康的理财文化。同時,應該用技術手段讓支付行為稍微有些思考的餘裕,對沖動消費設置一層“抵抗”,比如,各大支付工具開啟提示功能,讓消費者提前設置好預算額度,等到逼近或超支的時候,能夠做一些提示。我們自己,也應該有意識地保持一份清醒,一分節制,比如每月給自己和家庭列一個消費預算,對自己的錢财做好理财規劃。提高“财商”,理智對待誘惑,有效提高理财規劃能力,才能在“無現金社會”如魚得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