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上海味道”的英國數學課

“上海味道”的英國數學課

時間:2024-10-21 07:54:45

他們見證了中國數學課在英國課堂的落地、生根、成長,也欣喜地感受到今天英國數學課堂濃濃的“上海味道”。

圖/2018年1月19日,上海市黃浦區曹光彪小學教師陳懿懿在英國TheRussellSchool大禮堂給學生上課。作為2018年中英簽署的5.5億英鎊教育合作協議的成果之一,赴英執教是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重要環節。

中國老師在教學方面有什麼獨到之處?一批批上海數學教師嘗試在教學理念、方式上進一系列突破和創新,以求将“上海style”(上海模式)帶去英國數學課堂。

本刊記者就此采訪先後赴英國學校教授數學課的兩位教師,他們見證了中國數學課在英國課堂的落地、生根、成長,也欣喜地感受到今天英國數學課堂濃濃的“上海味道”。英國同行走進他們的教室,聽他們用上海中學生教材講課。評價:“中國老師的教學方法系統簡單,容易讓學生接受。”

陳懿懿:上海市黃浦區曹光彪小學教師,2014年第一批赴英交流的上海數學教師之一,2015年2月在伯明翰的ColmoreInfant&JuniorSchool進行為期四周的教育教學交流。2018年1月,在英國倫敦的TheRussellSchool進行為期兩周的教學工作。

顧蓉婷:上海市徐彙區彙師小學教師,2017年11月參與“中英數學交流”項目,赴英國曼徹斯特Alexandraparkprimaryschool為期兩周教學交流。

課堂變了

三年後,再度來到英國數學課堂,陳懿懿驚奇地發現,發生的變化超出自己想象。

陳懿懿:我發現英國的數學課堂與我之前所見已經大有不同。聽了英國教師上的《5的分與合》一課。雖然隻是教學片段,但是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英國的數學課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有上海的味道。從情景的創設引入,到題目信息的提取抽象都有着上海教學的影子。課堂上,老師不僅請學生回答問題,而且都要求學生解釋原因;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有個别說、同桌說、小組說、全班說;越來越重視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老師讓學生根據5的分與合寫出對應的加減法算式,進一步發現加與減之間的關系等等。

不僅僅是教學模式在變,教學内容也在變——通過上海教學的經驗,英國教師會在可行範圍内調整原來的教學計劃。如之前先上20以内加減法,接着上2和4的乘法,然後又回過去上100以内加減法。現在變成先把100以内加減法都學完,然後再上乘法,越來越看重對教學内容之間的聯系了。

同樣感到震驚的是第一次赴英教學的顧蓉婷老師。

顧蓉婷:培訓時聽去過的老師分享他們的經曆,我們都天真地以為英國的孩子都還處于掰手指階段,老師也教無定法,但是觀摩了這兩節課後,我們震驚于他們這幾年的所學。這兩節課的上海味道非常濃,都從複習舊知識引入,再開始新授環節,最後做練習,練習題的設計也有了明顯的遞進層次。不僅如此,小朋友們的坐姿也和我們的小朋友一樣端正,老師也會用拍手、喊口号來整頓紀律,很多細節都讓我們有一種在上海聽課的感覺。

一位以前非常讨厭數學的女孩說她現在覺得數學好像并不boring了,還有一位學生在課後抱着我說:“You’reagreatteacher.Idon’twantyougo.”我想這大概就是教書育人的意義所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老師、學生變了

中國的教學方式和教研模式和英國有什麼不同,體現在教師、學生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顧蓉婷:英國之前隻有教學大綱,類似我們的課程标準,但确實沒有教材,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都由老師自己決定。這對數學教育一定是有影響的,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教材。我們的教材非常系統,它是按照兒童認知發展規律,采用螺旋上升式的方法來編排的,非常适合學生的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一、二、三、五年級都學三角形,但是每一學年的内容和目标都不盡相同,這就是“螺旋上升”的意思。

而在英國,學生在一年級就要學習分數,這個年齡的孩子認知水平還沒發展到能夠理解的水平。老師通常會采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分披薩”來植入概念,雖然這樣的例子學生能明白,但也會起到先入為主的反作用。以至于就算後面每一年都教,學生還是停留在“分披薩”上。過早學習不但沒有體現優勢,思維定式還妨礙了學生對知識的再認識。

陳懿懿:統一的教材和專業的培訓的确是我們的優勢,這也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加系統,課堂教學更加嚴謹細膩。借鑒于上海數學教學的經驗,英國的大部分學校不再采取分班教學的方式,現在和上海一樣,班級裡各個學習程度的學生都有。分組時,将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學生分在一起,讓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的學生共同學習。分層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教研模式也随之改變。第一次參加項目時,由于英國小學教師一般都是全科教師,因此來聽課的教師主要集中在本身就對數學教學有興趣的教師。而這次在那裡上課,聽課老師的數量明顯增多,兩周的教學時間就有500多人次的教師來觀摩。

相信之後通過上海教材的引進,英國的數學課堂也将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顧蓉婷:我的英國搭檔在來我們學校交流學習時,聽了很多節數學課後感慨地說,最欣賞的就是我們的“structure”。另外,我們的老師通常教不止一個班的學生,這也有一個優勢。當我在一個班教學時如果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我會及時反思,并做出調整。

互相學習

中英兩國在教育界的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英國希望通過引入“上海模式”改善過于偏重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希望提高對學生應有的共性要求,并提高教學難度,以更快提升學生成績。與此同時,中國基礎教育也在汲取西方經驗,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

陳懿懿:現在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已經成功完成了四輪。通過兩次親身參與,我發現其實無論在上海教師,還是英國教師身上都發生了許多的變化。我們都在互相學習彼此教育教學上的優點,不斷改進自己。英國教師說“Why”這個單詞是在我的課堂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這樣學生們除了要知道問題的最終結果之外,還需要對如何得到這個結果有清晰明确的認識。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追問一個why,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

顧蓉婷:在他們眼中,對他們最有益的是“為了掌握而教的有效策略,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課程的連貫性,優化教材使用,變式教學”等等。然而,任何一個中國數學老師都知道這是我們課堂最基本的要求,但恰恰英國對此視如珍寶。他們對我們的這些做法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我們心裡明白,這些隻不過是我們過去幾十年所積累的經驗與成果了,我們還在研究,還在想辦法優化、提升我們的課堂。

當然,我們的教學這也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我們的課堂隻有35分鐘,學生要吸收比較多的内容,對一小部分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我們也沒有助教,全靠教師一個人協調,有時會照顧不到這類學生。英國雖然教學節奏比較慢,但是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比較到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會有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針對性更強。我們在确保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力求培養對數學有“志趣”的學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