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探訪北京冬奧場館

探訪北京冬奧場館

時間:2024-10-21 03:12:20

圖/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效果圖平昌冬奧會後,冬奧正式進入北京周期。倒計時已經開啟,2022近在眼前。

2018年5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總體建設計劃》正式發布,計劃确定了冬奧會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的時間表,根據總體建設計劃,北京2022年冬奧會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共列入52個建設項目。其中,場館項目18項,包括新建場館8項、改造場館8項、臨建場館2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1項;其他配套項目3項。

6月中旬,記者一行随冬奧組委及建設方有關人員對北京市區将在2022年承辦冬奧賽事的三個比賽場館——國家速滑館、水立方、首鋼滑雪大跳台進行了實地走訪。盡管其中有的正在火熱施工,有的還在籌備階段,但共同點是無一不體現節儉辦會原則,無一不關注賽後利用價值。實際上,這是被國際奧委會寄予了厚望的一屆冬奧會,希望北京據此樹立辦奧模式新标杆。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雙奧之城”的标志性場館

第一站是國家速滑館。在北五環附近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工地現場,随處可見緊張忙碌的工人和高速運轉的施工設備,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按計劃,地下結構工程将于本月底前完工。作為當初申奧時唯一一處計劃在北京市區新建的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是按照北京冬奧會标志性建築來打造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計劃于明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屆時将與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一起,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标志性建築群。

據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鄭方介紹,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國家速滑館,設計理念來自于一個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沿着外牆曲面由低到高盤旋而成的冰絲帶,就像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動時所留下的一圈圈風馳電掣的軌迹。冰上畫痕成絲帶,22條冰絲帶又象征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絲帶由3360塊幕牆玻璃完美拼成,這些幕牆玻璃采用晶瑩剔透的超白玻璃彩釉印刷,營造出輕盈飄逸的絲帶效果,而絲帶本身既是幕牆鋼結構的重要部分,又能起到遮陽、節能的作用。

國家速滑館設計高度33米,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規模雖不是最高最大,但室内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使用面積卻是亞洲最大的,其賽時使用功能和日常接待普通市民冰上運動健身的能力都堪稱國際一流。不同冰上運動要求的冰面溫度不同,全冰面的設計也就意味着要能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為了減少觀衆散熱對冰面的影響,設計中特地對氣流組織進行了精心排布,将觀衆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讓觀衆在舒适溫度中享受比賽的同時,比賽場地的冰面溫度卻能精确控制。

此外,國家速滑館還充分融入了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利用場館制冷産生的餘熱用于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可實現年節省電量180萬度。同時,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能,還可為3000平方米場館管理用房供暖,由此實現每年160噸二氧化碳的減排。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實現“冰水雙輪驅動”

第二站是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水立方将在比賽時化身“冰立方”,創造性地采取臨時拼裝方式,由于是臨時拼裝,所以目前尚看不出任何施工的痕迹。為了有效控制成本,盡可能地利用現有場館進行改造被大力推崇,本屆北京冬奧會就将最大程度地利用2008年的“奧運遺産”,水立方則是其中之一。

然而,怎樣改造利用是個技術活。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标志性場館,水立方當時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由水上比賽場館變身冰上比賽場館,并非易事,但這難不倒極富創意的中國設計團隊。

2015年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後,水立方曆史性地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将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場館”。據介紹,按照既定規劃,國家遊泳中心将對水立方場館設施進行改造,在2022年承接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并在水立方南廣場新建群衆性地下冰場,為普通民衆提供冰上運動服務。變身後的“冰立方”,将融彙水上、冰上各類業态,實現“冰水雙輪驅動”。

根據改造方案,水立方将在保有水上功能的基礎上,将冰壺賽事場地設置在水立方比賽大廳中部,通過搭建轉換結構面層及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布置形成4條标準冰壺賽道場地。為了實現場館的節能環保和可持續利用,水立方還組建了科研團隊,針對環境除濕、體育照明、建築聲學等關鍵技術難題進行突破研究并取得成果。據了解,改造後的水立方将實現在冰、水業态間切換,既能承辦冰壺賽事,又保留承辦水上賽事的功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冰上項目和水上項目同時運行的場館。未來,水立方冰上運動中心将全天候向群衆開放,成為普及冰雪運動的重要陣地。

此外,水立方還将在南廣場建設地下群衆性冰場,地下冰場設置一片标準冰場和四條标準冰壺賽道。地下冰場賽時供冬奧會配套使用,賽後将永久保留冰壺賽道作為奧運遺産供群衆體驗,推廣冰壺運動,同時開放群衆冰上運動。

首鋼滑雪大跳台——飛天創意畫龍點睛

最後一站是首鋼滑雪大跳台。大跳台位于廢棄的石景山首鋼工業園内。走過一段長長的雕梁畫棟式中國風長廊,記者來到美麗的群明湖畔,不遠處的湖對面就是屆時大跳台的比賽場地。從湖畔的效果圖上,能直觀看到建好後的大跳台及周邊景象。

依托北京成功申辦2022冬奧會的契機,首鋼積極協調并配合北京冬奧組委,穩步推進冬奧會單闆大跳台比賽項目落戶首鋼園區。2017年1月13日,國際雪聯确認單闆大跳台選址于北京市區,并推薦了首鋼園區選址方案;同年9月13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上,确定了單闆大跳台首鋼園區的選址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單位在大跳台方案的深化中,植入了古代飛天的概念。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産,一方面飛天曲線與單闆大跳台本身曲線較為契合,而另一方面飛天漢字中的含義與大跳台英文BigAir一詞,都有向空中騰躍,向空中飛翔的意象。

作為業主單位,首鋼将負責項目的建設及賽前賽後的運營。按照建設規劃,首鋼滑雪大跳台将嚴格遵循國際賽事标準,建成後将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大跳台場地。為了滿足冬奧會賽時觀衆、裁判、轉播等各項服務功能,實現工業遺産和冬奧會的賽時運行需求完美結合,設計團隊深入挖掘首鋼園區工業遺存文化價值,決定對首鋼原有老廠房和工業構件進行修繕與改造。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遺産之一,首鋼滑雪大跳台在賽後将保留其體育運動本質,繼續用于單闆大跳台的比賽和訓練,在更好地推進首鋼園區産業轉型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區域大衆冰雪運動的推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