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走進新疆絲路小城

走進新疆絲路小城

時間:2024-10-21 02:57:18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彙流的地方隻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兩千多年前的西域,水草肥美、牛羊遍地,絲路上駝鈴聲聲、客商往來、比肩接踵,街上店鋪的招幡在大風中獵獵作響,精緻的金銀器皿裡盛着葡萄美酒,剛剛烤好的馕餅子還冒着熱熱的麥香……西域,有着道不盡的神秘魅力。走進新疆,讓我們一起來探訪絲路上的小城。

入疆第一門戶——哈密

位于新疆東部的哈密,是絲綢之路進入新疆的第一個城市,素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之稱。

天山主脈巴裡坤山等高大山地橫跨中部,形成哈密中間高南北低的地勢走向。最高峰托木爾提峰海拔4886米,而哈密盆地最低處的沙爾湖海拔隻有53米,此處也是哈密市最大的綠洲地帶。由于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受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的影響,天氣幹燥,降水較少,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量大。高大的天山山脈加上複雜的地形條件,也使得哈密“一日遊四季,十裡不同天”。天山之北,濕潤涼爽、雪山皚皚;天山以南,酷暑高溫,戈壁瀚海。這樣的氣候特征在哈密天山國家森林公園有着生動體現:白石頭景區可同時領略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緻,雪山、森林、草地、流水、繁花融為一體;沿着寒氣溝自下而上,海拔從2200米上升至3000米,中山帶的郁郁森林、廣闊的草甸牧場、無垠的雪嶺冰川盡收眼底。

此外,古絲綢之路的印迹在哈密依然醒目,護衛絲路暢通的烽燧在哈密共51座,為全疆最多且保存最好。

消失的王國——樓蘭古城

樓蘭,現在隻能稱是西域古城的遺迹,它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扼古代絲綢之路之要沖,西南至且末、拘彌、于阗,北通車師,西北至焉耆,東達敦煌,南北兩條絲路從此處分道,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古代征伐西域的第一站。王昌齡《從軍行》詩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也能見其軍事要塞的地位。

樓蘭古城遺址位于羅布泊的西北岸,隐現于一片雅丹地貌群中,幾乎全部被掩埋,看起來隻是一處接近于正方形的沙丘地帶。盡管從這茫茫戈壁中已無從辨認樓蘭古城昔日的面貌,但從大量的科考資料和考古發現中,我們依然可以還原它當時河道密布、交通發達,客商往來、貿易繁榮的景象。可惜的是這些珍貴的出土文物大都被國外考察團掠走。

有關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曆來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有科學家認為是地殼運動,即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導緻羅布泊向北位移,泥沙淤積,堵塞河道緻使塔裡木河和孔雀河改道,原來的舊湖蒸發加劇,逐漸幹涸,加之人為過度開發、伐木砍林,最終導緻水源枯竭,樹木枯死,生态環境急劇惡化,百姓棄城出走,留下這座死城在肆虐的風沙中逐漸被湮沒,直至消失。此外也有觀點認為樓蘭滅亡于戰争、瘟疫,甚至生物入侵。

火焰之城——吐魯番

高昌古國上的駝鈴聲聲仍在回響,絲路上依然講述着玄奘與高昌王義結金蘭的千古佳話……

古絲路重鎮吐魯番,古稱高昌、姑師,地處吐魯番盆地之中,四周山地環繞中間地勢低窪,北部的博格達峰海拔達到5445米,而南麓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為中國地勢最低處。因增溫迅速,散熱極慢,使得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熱極”,曆史上出現過夏季地表83.3℃的高溫。高溫幹旱、日照長、溫差大,優質的光熱條件為瓜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使吐魯番成為盛産個大、味美、汁甜的葡萄和哈密瓜等瓜果的名産地,加之豐富的風能資源也使這裡成為風能、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的集聚區。

來到吐魯番,就不得不提火焰山。高溫炙烤下的紅色砂礫石騰起陣陣熱浪,橫貫東西的山脈像是一條火龍在翻騰,烈焰熊熊。但在這樣一片火海中還隐藏着一些清涼福地。由于地殼運動擠壓的緣故,火焰山的山腹中形成許多溝谷地帶,著名的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蘇伯溝等等。因為地處峽谷,有了山峰天然屏障的隔熱保護,不同于火焰山外部的灼熱難挨,這些溝谷裡倒是濃蔭蔽日、溪水淙淙,處處鋪翠疊綠、清爽宜人。

美玉的故鄉——和田

和田,舊稱于阗,藏語為“玉邑”,意為産玉石的地方。南枕昆侖,北卧大漠,地勢南高北低。發源于昆侖山的玉龍喀什河即著名的白玉河流經和田綠洲,與墨玉河彙流成和田河,因盛産白玉而聞名,其中不乏名貴的羊脂玉。每年洪水退後,都會吸引衆多玉石愛好者來河中挖掘尋玉。

曆史上的和田地區曾有過繁盛一時的尼雅文明,這片尼雅綠洲的主人擁有過自己的輝煌國度——精絕王國,也曾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燦爛的佛教文化。據《漢書·西域傳》描述,精絕城是一個袖珍小國,共480戶,3360人,軍隊500人,有官有民,還設有将軍、都尉、驿長等官職。隻是漢晉以後,就再也沒有關于它的記載,精絕國至此神秘消失了。直至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遺迹,這座沙海掩埋下的古城才浮出曆史,為人們所知曉。

新中國成立後和田又一次為人們所熟知,是緣于那位騎着毛驢去北京見毛主席的庫爾班大叔,這個幸福感人的故事影響很大,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今天,在和田團結廣場的中央,就醒目地矗立着毛主席和庫爾班大叔親切握手的雕像,成為和田市鮮明的時代印記和城市标志。

西部開放前沿——喀什

“都護樓蘭返,将軍疏勒歸”,這裡的疏勒,便是今天的喀什。

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疏勒,在漢代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唐代成為朝廷邊防重鎮,著名的安西四鎮之一。2010年,喀什正式被中央批準設立經濟特區。今天它已赫然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

喀什,無論是曆史上的輝煌還是今天的蓄勢待發,都得益于它“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樞紐地位,作為絲綢之路北路、中路、南路的交彙點,東西方文化在此處碰撞、交流、融合。東方文化經過喀什向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傳播,同時異國文化也經過瓦罕走廊傳入中國内陸。這裡留下了法顯和尚西行求佛的足迹,還有玄奘遠赴天竺的身影。

喀什三面環山、東面連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面高大的天山阻擋了北冰洋冷濕氣流的深入,南部巍峨的昆侖又攔截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但也正是天山、昆侖以及帕米爾高原的冰川雪水,滋養了美麗的葉爾羌河綠洲,賜予流域人民甘甜與幸福。

說起喀什的名人,香妃是最具吸引力的,有關這位回王妃的傳說給喀什這座本就充滿異域風情的小城更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總之,沒去過喀什,不算到過新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