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師:梅園唱徹牡丹亭

大師:梅園唱徹牡丹亭

時間:2024-10-22 06:24:50

文|萬伯翺編輯|洪鹄

大師雖都遠去,可喜梅韻有傳薪—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

3月30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藝術掌門人梅葆玖突然病重住進協和醫院時,我腦海中即浮現:我們60多年前在金魚胡同和平餐廳相識的一幕—那兒是青年梅葆玖經常出入的地方,他喜歡駕駛着自己酷愛、北京城當時罕見的進口大摩托車環城兜風,一點不亞于當今的時尚青年。那時,他剛剛随父親梅蘭芳先生拍完了彩色電影《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但繼承父業,傳承梅派藝術絕非他當時人生的首選,應該說後來他是尊從父母之命才堅定地走上京劇舞台的。而當時的他也想不到,在1961年8月他27歲那年,父親梅蘭芳突然在京病逝,這使得青年梅葆玖不得不放棄往日個人所好,于悲痛中毅然決然開始挑起中國京劇梅派藝術發揚傳承的重擔……

中年以後的梅葆玖扮相酷似父親,嗓音也愈發甜美圓潤,唱念字正味純,表演端莊大方,他是最能再現梅蘭芳大師風貌的人了。他的常演劇目有《霸王别姬》《貴妃醉酒》《宇宙鋒》《穆桂英挂帥》《斷橋》《太真外傳》等。多年來,他緻力于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李勝素、董圓圓、張晶、胡文閣、白金等梅派後學。就梅派藝術的弘揚來講,梅葆玖的影響力不言而喻,甚至對當今京劇界來說也是舉足輕重的魁首。

而梅派第三代男旦胡文閣為了追求中國京劇巅峰的崇高藝術境界,放棄了歌壇的豐厚收入,專心拜梅葆玖先生為師的感人故事,至今在戲曲界傳誦。2005年1月《北京晨報》有這樣一段報道:“昨天,記者在北京京劇院賀歲大戲《連升三級》的排練場裡見到胡文閣,剛剛調入北京京劇院,拿到北京市戶口和第一個月工資的他一臉驚訝和郁悶:‘我看到這個月工資條差點沒暈過去。我也知道京劇演員掙得少,可沒想到這麼少。我才是四級演員,我不得不回去唱歌,要不生活都成問題。剛出去走了兩場穴,就輕松掙了8萬塊錢。’因為在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中,胡文閣作為于魁智的替身表演了《貴妃醉酒》等幾段梅派大戲而一炮走紅。胡文閣作為北京市特殊藝術人才被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破格引進,成為專業京劇演員,而且目前是所有梅派演員裡男旦的繼承人。記者在京劇院的其他人處了解到,這個梅葆玖唯一的男弟子,當時每月的工資不算補貼隻有七八百元,而即使是京劇院的一級演員,工資也不到2000元。”

梅葆玖為了使梅派藝術後繼有人,對胡文閣有過長期的細緻觀察。據胡文閣在鳳凰衛視“魯豫有約”訪談節目錄制現場回憶:1993年,他當時還是一位反串流行歌手,一心想學京劇梅派藝術,經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介紹,親赴梅宅拜見了梅葆玖。梅葆玖見到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也看到你唱歌了,非常健康,很大方。”又對楊少華笑着點頭贊許道:“他的嗓子和體态很從容,身上沒有那種忸怩作态、令人讨厭的東西。他的氣質很好呦!”

這第一次見面,梅葆玖便把父親的琴師姜鳳山介紹給胡文閣,為他說戲,并把父親梅蘭芳先生的唱片、照片和自己的資料給了胡文閣,希望能幫助他學習表演。胡文閣2001年年底正式拜師後,梅葆玖從“功夫”、“人品”等方面與徒弟對談,闡述梅派藝術傳承的内涵要義。胡文閣記得,梅葆玖說,“父親一生為京劇藝術獻身,在同行中遵循的是“中正平和”的觀念,希望其徒弟都能踏踏實實學藝、本本分分做人。”而胡文閣經過梅葆玖的精心培養傳授,加上本身的悟性以及艱苦努力,終于成為目前梨園界公認的梅派男旦第三代傳人──也許是本世紀初難得的,甚至有可能是最後一名有名望的男旦。

梅葆玖(右)與胡文閣而之後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的青年旦角演員白金的出現,也給梅葆玖帶來了新的喜悅。從2011年開始,北京京劇院為推動青年演員的成長,展現青年演員文武生旦淨末醜全部行當的風采,舉辦了四屆“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台賽。今年的擂台賽上,剛加入北京京劇院的白金,成功地完成了一場梅派傳統劇目《西施》的演出。那是3月13日,長安大戲院座無虛席,喝彩聲不絕,而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的掌門人、82歲的梅葆玖不顧白天參加兩會的疲勞,早早來到後台,甚至在上場門前經久站立,親自為白金把場。再看《西施》的演出陣容,梅劇團的馬派老生朱強、葉派小生李宏圖、裘派花臉陳俊傑三大頭牌全數上場,分别飾演範蠡、文仲、吳王夫差。當劇終謝幕時,白金轉身向為她助演的大師哥們深深鞠一躬,又奔向上場門雙手攙扶着向她親授此戲的梅葆玖先生走向台口,鼓掌歡呼的戲迷們已經從梅先生燦爛的笑容上,看見了其對梅派藝術又現一代新星的強烈歡喜。

記者會上,白金轉過身面對梅先生恭恭敬敬地90度一躬,而梅先生也笑容滿面地向記者表達了他對白金的贊賞:“唱念做打條件都非常好!嗓音也亮,而且感覺有點像男旦的力度,聲音比女聲更寬一些呀,她唱好了以後能把梅派的亮度和厚度都表現出來。所以今天我很高興,有這麼一個好的後繼才女,今後多演多培養,多和觀衆見面,這樣也會得到觀衆的認同,必須通過演出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剛才祝賀她半天,今後有什麼問題我一定毫無保留地跟你說,一定幫你拔高。”我在台下聽了梅先生這番對青年演員發自内心的贊譽,内心一陣酸楚,望望他日漸消瘦的臉龐和稀疏白發—這是他不顧耄耋之年,為選拔培養第四代梅派傳人最後在拚老命啊!不禁熱淚盈眶,思緒萬千。

我想起了2010年8月中旬,我從小熟知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雲燕銘阿姨阖然辭世,我趕赴哈爾濱她家中吊唁。就是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雲先生的關門弟子—十幾歲的小白金。5歲那年,她的父親帶她登門請雲先生看看這孩子是不是個學戲的胚子,而雲先生一眼就相中了這娃娃,從此傾囊相授,祖孫相稱。對小白金,雲先生不僅認真傳藝,手把手教授了《拾玉镯》《穆柯寨》《打金枝》《貴妃醉酒》等自己拿手劇目,更下工夫教導白金為人之道,一再囑咐她不可為争名奪利而不講戲德。針對小白金執意專學雲派的想法,耐心地教導她:“奶奶雖能上演《四郎探母》《大二探》等文功大戲,但屬先天嗓子不好,隻能以表演彌補不足。你有一副天生好嗓子,應首先學習吸收各派之長,将來才能有出息呀!”15歲那年,白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本科。雲先生病重期間,白金從北京趕回哈爾濱,與其父白廣玉一起侍奉在雲先生的病榻前。

梅葆玖為白金(左二)《西施》把場光陰荏苒,轉眼近6年過去了,白金又先後師從張逸娟、王志怡、張娟、劉秀榮(親授《白蛇傳》《虹霓關》《謝瑤環》、梅葆玖(親授《西施》)、胡文閣等諸位先生,如今已成長為亭亭玉立、扮相俊秀、嗓音高亢寬亮(具有一般女演員所不俱備男旦寬厚嗓子)的主角了。而且她剛柔相濟,不僅有梅蘭芳先生盛年時期的韻味,還能在表演上注重劇情和人物的性格發展,以她紮實的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刻畫演繹出西施人物性格特征。難怪梅葆玖先生如此看重、如此欣慰,不顧年老體弱,為白金把場,這正驗證了葆玖先生曾經說過的話:“自己最驕傲的成就,便是将梅派藝術繼承和傳播下去。”

《西施》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代表劇目之一,首演于1923年。該劇是根據中國明代傳奇作品《吳越春秋》而改編的昆曲劇目《浣紗記》移植的,說的是春秋時期,範蠡輔佐越王勾踐,借助西施傾國傾城的美色迷惑吳王夫差,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的曆史故事。在這出戲中,梅蘭芳先生根據《大清會典圖》中的舞式,創作了西施為吳王獻“羽舞”的一場戲,飾演西施的白金和飾演旋波的青年演員王夢婷在絲竹優雅之聲中翩翩共起“羽舞”的精采表演,充分展示了梅派藝術的華美,當為全劇的一大亮點。

2011年,梅葆玖在新時期的曆史條件下,親自對劇本進行了加工整理,伴奏加上了交響樂,并再次親身搬上舞台。時隔4年的2015年,“梅派藝術培訓班”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開班。作為梅派藝術培訓班的助教和學員,胡文閣帶領白金演繹的交響樂版《西施》,在表演上繼承了梅派藝術的雍容華貴、端莊娴靜的風格,質樸中見俏麗,妩媚中顯大方,又于規矩平淡中顯現出深沉含蓄的内在,顯示出國劇特有的藝術魅力。在唱腔方面,體現出了梅派明朗圓潤、行腔婉轉的特點,成功地塑造了春秋戰國時浣紗女西施的舞台藝術形象,表達出中國東方女性溫柔含蓄、高雅睿智的特點,為喜歡京劇、喜愛梅派藝術的戲迷觀衆和專家領導們呈現出一場較為完美的演出。演出謝幕時,年逾八旬的梅派傳人梅葆玖先生攜手弟子胡文閣和學生白金再三向觀衆鞠躬緻謝。我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梅葆玖先生和《西施》的演員們,把觀衆獻上的鮮花又送還給台下久久不肯離去的觀衆,真切地感受到了京劇藝術魅力春天的融融暖意。梅派藝術可以說是綜合京劇各流派之美,更與中國哲學思想相近,看似沒有具體的技巧和特點,但最大、最難的技巧和特點,就是如何去掌握這種虛實結合大寫意的藝術感覺。湧向舞台的掌聲經久不息—這是觀衆對梅派藝術後繼有人、薪火相傳的共同祝願。

而這也是梅葆玖最後一次亮相舞台。3月29日是葆玖先生的82歲誕辰,弟子胡文閣發文寫道:“以此博祈祝師父師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2016年亦是我拜師十五周年!回往歲月,家師恩德,萬語千言,感激不盡!一願先生康泰!福壽綿長!二願梅華香韻,彌玖流芳!”白金也應梅先生特許于3月23日親往梅宅為恩師獻花敬酒暖壽。

正當我為京劇藝術流派傳承浮想聯翩時,想不到梅葆玖先生于3月30日在吃飯時突發支氣管痙攣導緻腦缺氧送醫搶救住院,更驚于4月25日不幸永遠離去。《西施》這出梅派傳統劇目,竟成為藝術家葆玖先生親自授課的最後一個劇目,也是他親臨觀摹,為弟子把場的最後一出大戲。梅大哥常叨念的一句話,在我耳邊久久回響,“學生受歡迎我就高興,就說明我沒教錯了。”走筆至此,深感在戲曲舞台上成就一個真正的角兒的艱辛和苦甜。

今天(4月28日)中午我剛剛從北京京劇院為梅大哥所特設靈堂吊唁歸來,真是不由我淚眼婆娑。在靈堂門口,見到迎上來的京劇院院長李恩傑,四樓靈堂擺滿鮮花,挽聯不斷飄拂而來,正廳上高懸梅大哥燦爛笑靥的照片,猶如昨日在舞台上仍然栩栩如生。以胡文閣為首的衆弟子分列兩廂,也如帶雨桃李花綻。也已耄耋高齡的梅夫人端坐椅上,我躬身握住,談起“文革”前我父親每逢春節、國慶總是代表市委、市政府親到北京護國寺街梅府去請梅蘭芳大師到人大會堂演出,他總是微笑點頭滿口承諾。我當時尚是紅領巾少年郎,曾接連兩個春節看過他帶葆玖唱《穆桂英挂帥》,謝幕後總是全場萬人起立歡迎緻謝父子兩人的精彩演出呢!大師雖都遠去,可喜梅韻有傳薪。今年莎翁和湯顯祖都是400年華誕,讓梅園的千古絕唱《牡丹亭》聲徹中華和世界各地吧!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深更定稿于北京蘋花書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