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心系重大工程

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心系重大工程

時間:2024-10-21 06:20:52

重大工程,牽引“中國列車”砥砺前行。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大工程猶如“破冰船”,鑿冰開路,為我國在諸多高科技領域的探索打開了通道,具有首創之功。

2013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說:“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産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确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

“搶占制高點”,無疑是實施重大工程的重要動因。

“重劍”與“定海神針”

五年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已成燎原之勢。

目前世界下潛最深的研究型載人潛水器“蛟龍”号,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遨遊星漢的天宮二号,“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

站在尖端科技制高點上,重大工程是一把把“重劍”,以雄渾厚重的力道,劈波斬浪,開天辟地。

高速鐵路總裡程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中國一張的“金名片”;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從2013年通水至今,受益人口超過1億;國家電網果洛聯網工程讓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班瑪、久治三縣徹底告别了“電力孤島”曆史;北京加快實施煤改電工程,截至2016年末,已累計完成58.25萬戶居民改造,核心區已基本實現“無煤化”……

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産業命脈的領域,重大工程是“定海神針”,立梁架柱,築牢基石。

重大工程,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

“活水”與“永動機”

重大工程,“重大”一詞,就說明了其難為。為何我們在短短五年間,能實現點線面的全面布局,能迅速實現質的飛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重大工程之“活水”就是創新。

習近平将創新視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禀賦。他強調:“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綜合國力競争說到底是創新的競争。”

十八大以來,我國重大工程,創新之光處處閃現。

“中國天眼”在口徑、靈敏度、分辨率、巡星速度等關鍵指标上超越國外同類望遠鏡,實現了大科學工程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跨越。中國“慧眼”,承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儀,洞見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沖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

從機體結構件到機載系統設備,從機頭試驗到機尾複合材料應用……十年磨一劍的“大塊頭”C919擁有反推裝置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102項關鍵技術突破,彰顯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科技實力和“中國智慧”。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的大橋,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其島隧工程更是一個開創性的工程,是世界唯一的深埋隧道。

……

在創新的路上,我們永不停步:2018年,我國将發射嫦娥四号,實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陸巡視探測;2020年,我國将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面向2030,我國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等重要項目……

創新,是“活水”,讓重大工程從理念的種子變為現實的參天大樹;創新,是“永動機”,讓重大工程建設的腳步一往無前,铿锵有力。

C919,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适航标準研制的150座級幹線客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補短闆”與“鑄重器”

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态”,多年積累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如何破解?習近平告訴我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态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确立的戰略思路。”“在适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适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補短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而我國的重大工程建設,既是鑄“重器”又是補“短闆”。

五年來,我們發展特色産業,發揮國家重大工程、農業産業化項目帶動作用,壯大扶貧力量;我們開展環境治理、防治大氣污染;高鐵、高速公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打造了日益緊密的城市“朋友圈”,推動了各地的協調發展;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科技創新項目體現了國家的重大需求,将帶動不少産業的發展;還有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在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信息化重大工程……

回顧梳理五年來的重大工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重大工程遙相呼應,協同作戰。它們,在默默補齊發展短闆的進程中,也為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偉大民族複興打造出大批基礎“重器”。

“破冰船”與“火車頭”

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财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明确要求:“要抓緊出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和部署,抓緊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協同攻關。”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大工程猶如“破冰船”,鑿冰開路,為我國在諸多高科技領域的探索打開了通道,具有首創之功。

以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為例,它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将有助于我國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對于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再如6月15日發射成功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将使我國在X射線空間觀測方面具有國際先進的暗弱變源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觀測能力等,推動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産業改造升級、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解決區域間、産業間發展不平衡問題,重大工程猶如“火車頭”,發揮着巨大的牽引作用。

C919,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适航标準研制的150座級幹線客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顯著改善了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面貌,并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鍛造了一條蘊藏巨大潛力的産業鍊。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中國高速鐵路“四縱四橫”鐵路網的基本形成,極大地激活了沿線的人流、物流、産業和信息流,帶動了區域協調發展。對滇桂黔、秦巴山、大别山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脫貧攻堅,更是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

習近平把科技創新作為“先手棋”,強調要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指出:“‘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實現突破,靠的就是重大工程“破冰”;實現“全面”,需要重大工程這一“火車頭”的帶動和指引。

重大工程,牽引“中國列車”砥砺前行。

編輯/餘弘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