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東亞之窗”變身記

“東亞之窗”變身記

時間:2024-10-20 11:14:12

“在我家那邊,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把歐洲各地的商品從俄羅斯帶到滿洲裡來賣”

滿洲裡口岸國際貨場

“我跟老公做邊貿17年,每年都來滿洲裡很多次。今年我們想在這兒買個房子,要不到旺季遊客多,酒店住宿會很貴。”

說這話的維拉,是地地道道的俄羅斯赤塔市人。原本在家鄉經營旅遊公司的她,因為看中了滿洲裡的發展潛力,便從俄羅斯來到這兒。2001年,她和老公開始從事邊貿生意。十幾年的經營,讓他們在滿洲裡紮了根,同時也愛上了這個中國的邊境小城。

“在我家那邊,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把歐洲各地的商品從俄羅斯帶到滿洲裡來賣。”維拉說,“這些年有些朋友來滿洲裡玩,就愛上了這個地方,發現做邊貿能賺錢,就加入了。”

内蒙古邊境小城滿洲裡,在建國初期整個城市的定位,就是口岸運輸與外事工作,包括物資的運輸和對外交往。而“東亞之窗”的美譽,則是在改革開放後,随着大量像維拉夫婦這樣的俄羅斯背包客逐步增加後,才得來的。

滿洲裡本地的一間小型商貿公司,每年都會接待上百位像維拉夫婦這樣的背包客。而這樣的公司,一年的進貨量就接近三百噸。對他們來說,巨大的吸引力來自中國不斷開放帶來的巨大貿易需求。

1988年,滿洲裡被國家設立為經濟體制改革開放試驗區後,這座城市的“變身之路”正式開始。對于這條“變身之路”,滿洲裡市曆史文化研究會會長王鐵樵感觸頗深。

“最初,那是咱們背着包去俄羅斯,各種大包小包。後來俄羅斯人也帶着東西來,主要是因為有免稅政策。”王鐵樵說,“貨主雇人,用免稅的名額運貨,賣貨的人來滿洲裡出完貨,就在滿洲裡消費,再帶些東西回俄羅斯去。雙方邊貿和遊客不斷增加促進了滿洲裡的轉型發展。”

滿洲裡作為我國連接歐洲的天然通道,東依大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這座城市便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不斷吸引着國内外從事邊境貿易的客商和遊人。

1992年,國務院批準滿洲裡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并設立唯一跨國界的國家級開發區——滿洲裡中俄互市貿易區,讓滿洲裡對外開放的格局進一步提升。擁有國際鐵路口岸、國際公路口岸和國際航空口岸,又增加了國際貿易、邊民貿易、出口加工、倉儲物流等服務項目,“東亞之窗”的名号便愈加響亮。

“1988年後,滿洲裡城市建設開始飛速發展。最初整個城市都是低矮的平房,很少有高樓,大街上都沒幾個人,人口也很少。後來外國人來了,各省的外貿單位、客商都來辦貿易公司、辦事處。這個城市突然大街小巷都塞滿了人,所以軟硬件各方面條件都跟不上了。”王鐵樵回憶道。

“食宿難,沒住處。政府就動員大家,有條件的單位,辦公室、圖書館都支上床,臨街的家庭改造成家庭旅館,結果還是接待不過來。”王鐵樵笑着說。

随着開放的腳步不斷擴大,滿洲裡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歐式風格的高樓替代了低矮的平房;中外客商和遊人遍布大街小巷,商貿、食宿等服務業功能發達;公路、鐵路、航空口岸設施完善,人流量和過貨量節節攀升,進出口總值也不斷提升。2017年,滿洲裡海關進出口總值達到376.1億元人民币。

“改革開放後,口岸的運量有一個跨越式的提升。滿洲裡站的站場設備包括後方通道能力也都得到了巨大釋放。以前最低的時候,貨運量隻有7萬噸。去年,我們進口完成了1478萬噸,出口完成了260萬噸,運輸收入完成了30.6億元。”滿洲裡火車站黨委書記姜洪偉說,“這些年來,口岸的國際形象也得到了充分展現,站在國境線上,你就能看到這種城市建設的巨大變化。包括對國際旅客的服務,現在也不像過去那麼單一,都是一種多樣化的、溫馨的服務。”

不久前,滿洲裡被國家設立為首批邊境旅遊試驗區,這座依托鐵路而興建的小城,城市規劃的中心便是車站。原本為鐵路運輸服務的小城,因為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而繁榮起來。融合了中俄蒙三國風格的城市建設,如今吸引了大量的國内、國際遊客。邊境旅遊的繁榮,又為小城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現在中俄雙方海關過貨效率很高,在中國掙錢要容易些。馬上到旺季了,我希望新政策可以帶來更多的遊客,這樣商品的需求又會增加,我得抓緊把庫房整理好,再進些貨。”維拉說完,扛起背包又走進了庫房深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