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長江尋“鱀”

長江尋“鱀”

時間:2024-10-20 11:12:42

“我們不認為白鱀豚已經野外滅絕”環保志願者呼籲,把已經設立的“中華白鱀豚保護地”納入到有關政府的長江保護規劃、範疇之内

日前,中國一家環保組織發布“白鱀豚再現”影像,并表示消失已久的“長江女神”可能仍在大江某處繁衍生息。有學者認為,或許,拯救白鱀豚希望仍存。是不是白鱀豚

自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以來,被稱為“長江女神”的白鱀豚已經十餘年罕見蹤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發文稱,4月中旬,中國環保志願者與自然攝影師在長江安徽段觀測并拍攝到已十餘年未見的白鱀豚身影。有專家認為,加強保護或許猶未晚也。

綠發會發布的文章稱,4月中旬由環保志願者、淡水豚研究者與攝影師共同參與的尋“鱀”活動中,拍攝到“高度疑似白鱀豚”的水生生物影像。

4月18日,在長江安徽段一處沙洲,攝影師焦少文拍攝到外表呈青白色、有長吻的水生生物。曾于上世紀80年代進行白鱀豚行為及種群規模研究的華元渝等學者認為,從露出水面的長吻、隆額和背鳍等特征來看,拍攝到的是白鱀豚。“近年來國家領導人講長江大保護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歡欣鼓舞,這個也是我們持續開展工作的動力。也使得長江白鱀豚、江豚的生境惡化趨勢得到了遏制。但是長江生态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中華白鱀豚保護項目負責人蘇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前一年的5月,環保志願者和白鱀豚研究學者聲稱在長江安徽蕪湖段目睹白鱀豚的身姿。然而當年11月,大規模的長江豚類科考活動并未發現白鱀豚的蹤影。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白鱀豚“極可能滅絕”,但不排除極少個體存活。水生所另有專家認為,從拍攝到的影像看,隻能判定是“高度疑似”。環保志願者呼籲,把已經設立的“中華白鱀豚保護地”納入到有關政府的長江保護規劃、範疇之内,采取緊急保護措施。

“我們不認為白鱀豚已經野外滅絕,”中國綠發會白鱀豚項目負責人蘇菲對記者說,“我們連續三年對白鱀豚進行調查,也曾走訪群衆,包括我們參與考察的志願者在内,多人多次看到(白鱀豚)。”

白鱀豚情緣

“如能加強長江航運管理,加強對噪音、排污和‘迷魂陣’、流刺網、電捕魚特别是電拖網等非法捕撈行徑的取締,加強對水體和沿岸濕地的整體保護,随着魚類資源的回升,白鱀豚可以在天然栖息地幸福地生活繁衍。”華元渝對記者說。

他呼籲将現有的銅陵淡水豚保護區範圍延伸到蕪湖一帶,并且繼續改善包括沿岸濕地在内的整體生态,為白鱀豚歸來營造良好環境。綠發會環保志願者已經連續三年舉行民間科考活動,長江尋“鱀”。

華元渝在上世紀80年代參與中科院水生所調查白鱀豚種群數量、分布和生态習性等方面的項目,并成功捕捉到白鱀豚活體。當時,根據觀測結果建立數學模型後推斷出白鱀豚仍有42個群體、總數不到300頭。

“目前由于現存數量太少,觀測不到很正常,但看不到不等于沒有。”華元渝說,“隻拍到一頭(白鱀豚),也不等于隻有一頭,很可能還有極少數量的白鱀豚群體在此次拍攝地點附近的水域幸存。”

他說,國家提出的長江保護戰略非常好,近幾年長江水文環境和漁業資源整體回升,未來随着長江綠色發展力度加大,生态環境還會更好。

長江應該是生命之河

白鱀豚是中國長江獨有的一種淡水鲸類,外觀呈灰白或青灰色,有長吻,背部有等邊三角形狀的小鳍,常潛于深水區。

據悉,白鱀豚在長江流域生息了2000多萬年的歲月,其優雅的身姿在古籍《爾雅》中就有記載,被沿江漁者視為庇佑航行安全的“江神”。

然而随着人類活動的加劇,原本分布廣、數量多的白鱀豚數量銳減。長江上往來如梭的機動航船制造的巨大噪音對于它們來說是極其嚴峻的挑戰。沿岸挖沙排污等活動影響水質,電網捕撈等不法行徑屢禁不止。

2006年底,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科考團隊,在長江進行了為期六周的大規模搜尋後,未發現一頭白鱀豚,并于翌年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近年來,長江生态環境不斷改善。王克雄表示,長江中下遊江豚等水生野生動物自然栖息地保護和修複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目前已經調整到正确的方向。

“長江應該是生命之河。監測、保護、恢複、修複自然生态和自然栖息地應成為未來的主要工作。”他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