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茭草工辦了個博物館

茭草工辦了個博物館

時間:2024-10-20 06:37:46

當得知出口海外的景德鎮瓷器,往往在外國口岸要更換包裝,售價高出國内數倍後,趙水濤深深地意識到必須改進景德鎮陶瓷包裝了茭草匠還原模型圖手指粗壯有力,掌心飽滿結實,結滿了厚厚的老繭,裂開一道道口子,摸上去粗糙得像松樹皮。

一雙飽經滄桑的手,像一張名片,道出了年過花甲的趙水濤從事陶瓷包裝四十餘載的辛勞。

在江西景德鎮,有一家特别的陶瓷博物館,館内的陶瓷隻是陪襯,主角卻是陳放陶瓷的外包裝。一年前,這家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圓了趙水濤三十多年的夢。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茭草工!”趙水濤向本刊記者解釋道,茭草俗稱“打草包”,是陶瓷包裝的一種方式。過去,在瓷器發運前,茭草工要用上好的稻草包紮瓷器。一般碗盤之類的,每十隻為一筒,用紙墊好後裹上稻草,再用竹篾紮捆結實,方可運輸。趙水濤17歲時就在景德鎮做茭草學徒,“那時雙手經常被鋒利的篾片割出一道道傷口,晚上痛得睡不着覺”。

計劃經濟時代,景德鎮瓷器暢銷海内外,一度供不應求,趙水濤卻看到景德鎮瓷器發展的隐憂。“那時我到外地出差,總能聽到因景德鎮陶瓷的稻草包裝不衛生,售貨員嫌髒不願拆包賣的情況。”當得知出口海外的景德鎮瓷器,往往在外國口岸要更換包裝,售價高出國内數倍後,趙水濤深深地意識到必須改進景德鎮陶瓷包裝了。為此,他毅然放棄了發展較好的陶瓷美術工作,成了景德鎮紙箱廠的一名包裝設計員。幾十年來,趙水濤一直緻力于陶瓷包裝産品的研發和保護。“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開一家記錄景德鎮陶瓷包裝曆史的博物館。”2013年,他自籌資金,開始準備申辦博物館的資質條件,最終成功地創辦了景德鎮陶瓷包裝曆史博物館,用多年來積累的大量曆史文獻、老照片、實物等藏品呈現出景德鎮陶瓷包裝的發展變遷。

景德鎮,素有中國“瓷都”之稱。景德鎮瓷器以“明如鏡、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聞名于世。在“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景德鎮陶瓷發展史上,保障陶瓷運輸安全的陶瓷包裝,是陶瓷産業的一個重要環節。随着景德鎮瓷器影響的日益擴大,陶瓷包裝也成為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行業工序。

曆史上,陶瓷包裝曆經豆麥發芽包裝、木桶包裝、簍筐包裝、草繩捆紮、稻草包裝、瓦楞紙包裝和彩印紙箱包裝等多次演變。在趙水濤的博物館内,陳列着不同時期的陶瓷包裝用具。趙水濤說,留住這些曆史記憶,就是讓不同階段的陶瓷包裝得以“活态再現”。

宋末元初,運輸皇家用瓷要裝進特制的木桶内,周圍用精篩過的秕谷稻殼充實填滿,再用車船運載。“盡管當時這種包裝成本昂貴、費時費力,但能有效地保證瓷器的完好率。”趙水濤介紹說,當時老百姓使用的瓷器,則是用竹筐裝束,周圍用碎稻草填滿即可運載。

元代,景德鎮瓷器已成為大宗出口産品,大量瓷器沿着“絲綢之路”進入中亞的沙漠和草原,翻山越嶺到波斯,再到地中海沿岸。由于一路上颠簸艱難,地理和氣候條件複雜,用木桶運輸易緻木桶變形爆裂,景德鎮人逐步轉用長稻草捆綁運送瓷器。“這一創新做法在保證瓷器質量的同時,還減輕了運載工具的重量,增加了瓷器的運量。”趙水濤說。

記者注意到,博物館内還陳列着上世紀80年代不同類别的包裝标準,涉及出口陶瓷、瓦楞紙箱(盒)、稻草等。“從代号規格到内包裝材料和形式,可以看到景德鎮陶瓷的包裝标準在當時就已是精細入微。”趙水濤說,得益于景德鎮陶瓷豐富多樣的器具種類,這些包裝标準有多項屬業内首創。

一年來,博物館已成為景德鎮陶瓷大學、南昌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基地,很多學生及陶瓷廠工人專程到博物館參觀學習,趙水濤免費授課,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如今,趙水濤仍耕耘在陶瓷包裝的研發一線。“稻草是一種可降解、可再生的生态環保資源,我正在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新的稻草包裝技術。”他向記者透露,運用現代科技對稻草作防黴處理,并配以新的編織工藝,既經濟實惠,又幹淨整潔,兼有藝術性。“不久的将來,新的稻草包裝會成為博物館裡的‘大明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