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這座名叫“廣州”的塔

這座名叫“廣州”的塔

時間:2024-10-20 06:30:16

2017年,廣州全新的城市LOGO正式推出,是由“廣州”二字組合成的廣州塔圖形

珠江之畔的廣州塔下,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售票處前排起長隊,他們要登高一睹廣州風采。

站在廣州塔上鳥瞰這座城市,不遠處就是琶洲島上的廣交會展館,對面則與廣州CBD珠江新城隔岸相望。這座千百年來從未中斷過對外貿易的城市,正以新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獨特的魅力。

讓廣州“變得好看”

廣州塔的故事,要從15年前說起。見證它從無到有的過程的,是擔任廣州塔總經理的羅玖。

在羅玖的記憶裡,15年前的廣州,“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那時珠江新城還是一片菜地,對面的“河南”是一片舊廠房和零散的居民樓。

那時的廣州,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要“變得好看”。2003年,廣州借鑒香港經驗,針對珠江新城啟動國内首個“規劃檢讨”,這意味着沉寂十年的珠江新城開發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一年後,廣州獲得第16屆亞運會舉辦權,開始大步邁開城市建設的步伐。亞運會助推了珠江新城的開發與“南拓”戰略的實施,是廣州借助體育盛會實現第三次飛躍的良好契機。

2005年,廣州市政府提出計劃在5年内投入2000億元用于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包含地鐵建設、珠江新城開發等大量市政内容。廣州塔,正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

2003年12月15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關于加快廣州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提出“由市建委牽頭負責,廣州電視台配合”,正式啟動了廣州新電視塔的建設工程;

2005年11月,廣州塔正式動工;

2008年8月,廣州塔454米的主塔封頂,成為“廣州之巅”;

2009年9月,廣州塔正式建成;

2010年10月,廣州塔正式對外開放。

“小蠻腰”過關斬将

廣州塔的“模樣”,與兩位來自荷蘭的設計師有着一段傾心相交的緣分。1995年,設計師馬克·海默爾和妻子芭芭拉·庫伊特來廣州度蜜月,這座城市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廣州塔舉行了國際設計競标。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在政府制作的競标任務書上,對廣州塔沒有常見的高度限制,沒有提及造價限制,也沒有詳細的功能需求,幾乎可以完全由設計方自由發揮。“這實際上是一座城市自信心的體現,它意味着不論你出個什麼方案,我都能接得住。”當時一位熟悉建築設計的業内人士曾這樣說道。

當時,正在荷蘭IBA事務所工作的馬克·海默爾夫婦靈光一現,在家裡的廚房中用兩個橢圓形木盤和橡皮筋,設計出一個塔中部逐漸扭轉成“纖纖細腰”的橢圓型塔身模型,這正是後來被稱為“小蠻腰”的廣州塔的“模樣”。

但當時海默爾夫婦的IBA事務所才開業5年,在業内默默無聞,于是,他們聯系了阿姆斯特丹的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ARUP)尋求合作,奧雅納是全球著名的工程公司,當時正在進行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設施的建設。

最終,“小蠻腰”方案一路過關斬将,競标成功。羅玖回憶說,真正讓這個方案勝出的原因是——“它足夠大氣,足夠漂亮,其他的設計方案都是清一色突出建築的陽剛之氣,隻有這個方案能同時反映珠江三角洲的水鄉柔情和大氣磅礴”。

但方案公布後,海默爾夫婦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外表如此華麗的高塔,究竟夠不夠實用?

為了解決“細腰”問題,海默爾夫婦建造了一個電腦模型,用于演算環梁的數量、支柱的數量和腰身的尺寸。最後他們發現,把笨重的36根柱子減為24根,“少女”就能擁有完美尺寸。

最終,最細的腰部被确定在280米的高度,在這個平面上,内部(核心筒)與外部的鋼架隻有1~1.5米的距離。

解決了内部空間和“細腰”的問題,施工人員又遇到了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塔的穩定性。最終工程團隊采用了最初提案中的混凝土結構,為了使結構更加穩定,每隔40米,外鋼架和内筒之間就加裝鋼材,并且,在塔身最容易出現拉力的地方,工程設計者設置了一些鋼結構,隐藏在混凝土牆體中。

對于這樣一個高層建築,安全是重中之重。高空狂風的隐患是海默爾夫婦最大的顧慮,如何讓它最大程度地阻遏台風的前行,是設計的重中之重。比如,廣州塔的不規則外形可以擾亂風吹過塔時産生的氣流漩渦;比如,廣州塔塔頂還隐藏着一個對抗台風的利器,即兩台裝滿超過十萬升水的巨型水槽,也叫作減震器。水能夠沿着軌道系統左右移動,當遭遇強台風時,水槽可以移動一米左右,以吸收風的能量,維持塔的穩定。廣州市海心沙公園的花朵與廣州塔相互映襯為廣州代言

廣州塔的征名過程中,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僅專家評審的前十名就包括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百越雲珠、嶺南摩星塔、南國旋塔、廣州明珠塔等,但這一堆名字并沒引起廣州人的共同認可。最終,選擇了一個樸素的“官方”稱謂:廣州塔。

廣州塔官方的英文名是CantonTower,不是常被誤譯成的GuangzhouTower。這是因為在中國對外開放通商史中,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和起點,廣州被世人所認識的英文名稱一直是“Canton”。

2010年,廣州塔建成後投入使用,承擔起轉播廣州亞運會的任務。此後,它正式接過了廣州老電視塔的職責,向廣州市千家萬戶發射電視信号,直至今日。

這座122層高,塔身主體高度454米,總高度600米的“小蠻腰”,其作用并不僅限于為電視轉播提供強大的硬件支持。

這座名叫廣州的塔,更被賦予了廣州文化建設上的意義:有高大上的會議及宴會廳,先進的4D電影體驗場所,400米雲霄之上的戶外觀景台,423米高的旋轉式餐廳地中海自助餐廳,同時也成為目前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

2017年,廣州全新的城市LOGO正式推出,是由“廣州”二字組合成的廣州塔圖形——從某種意義上說,廣州塔已經開始擔當起代言廣州形象的重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