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沙窩子”毛烏素之變

“沙窩子”毛烏素之變

時間:2024-10-20 06:31:46

從栽下第一株樹苗起,殷玉珍和丈夫冒着嚴寒酷暑,30多年來把近6萬畝沙地變成了綠洲殷玉珍扛着鐵鍬爬上家附近的一片沙丘一望無際的林草鋪成綠色的海洋,房舍村落在樹林中若隐若現。藍天白雲下,莊稼茂盛,牛羊成群……夏日,廣袤的毛烏素沙地上生機勃勃,一派田園風光。

“現在進沙地走走,真是心曠神怡。”《毛烏素綠色傳奇》的作者肖亦農感慨地說,他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40年,對風沙肆虐的景象記憶猶新。

沙海變田野

“黃沙滾滾半天來,白天屋裡點燈台,行人出門不見路,一夜草場沙裡埋。”毛烏素沙地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裡,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市南部的烏審旗、鄂托克前旗等旗區境内,過去,這裡是風沙肆虐的漫漫沙海。

經過60多年治理,如今,毛烏素沙地已經披上綠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為片片良田、果園和豐美的草場。

“看桃子杏子長多大,一點農藥化肥都沒用過。那邊是西瓜,還有玉米、谷子……”在烏審旗薩拉烏蘇村,全國治沙标兵殷玉珍領着本刊記者邊走邊看。

薩拉烏蘇村位于毛烏素沙地南端,1985年,殷玉珍嫁到這裡。“當時到處是大沙,方圓十幾裡隻有我們一戶人和一棵樹,我心涼得記不清哭了多少回。”從栽下第一株樹苗起,她和丈夫冒着嚴寒酷暑,30多年來把近6萬畝沙地變成了綠洲。

烏審旗烏審召鎮布日都嘎查,當地群衆大規模治理毛烏素沙地的起點,20世紀60年代,“牧區大寨烏審召”成為全國生态建設的一面旗幟。

現任嘎查長那仁滿都拉告訴記者,全嘎查有80多萬畝牧場,最嚴峻時有三分之二成了明沙,許多房屋被沙掩埋。如今,這個嘎查楊柳萦繞,草場裡長滿了檸條、羊柴等牧草。

“20世紀80年代初,全嘎查有7000多頭(隻)牛羊,由于草不夠吃,個個瘦得皮包骨頭。現在草場綠了,牛羊已經增長到3萬多頭(隻)。”那仁滿都拉說。

據介紹,20世紀80年代末,烏審旗和鄂托克前旗的森林覆蓋率分别為7%、2.58%,植被蓋度不超過30%,2017年底兩旗的森林覆蓋率分别達到32.89%和23.59%,植被蓋度超過60%,其他旗區境内的沙地生态也明顯改善。

綠富同興

濫墾亂伐、過度放牧曾導緻毛烏素沙地生态持續惡化。鄂爾多斯市在禁止開荒、禁止放養山羊等措施基礎上,2000年在國内率先實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發放貸款、補貼支持建設飼料地、棚圈,引導牧民種養結合、舍飼圈養。

“起初挺抵觸,白天有人查,我就夜裡放牧。”鄂托克前旗塔班陶勒蓋嘎查的牧民王楚格回憶說。他家在毛烏素沙地西北部,有近4000畝草場,政策出台前散養着600多隻絨山羊,連年過度放牧造成近半草場嚴重沙化,其中有1000多畝草場上到處是起伏的沙梁。

眼看草場有被流沙吞沒之憂,王楚格試着變散養為圈養,把草場分成兩片輪牧,小規模種植玉米作飼料,幾年下來,牧草真的多了高了。

“政策是對的,現在我完全接受。”王楚格感慨地說。近些年,他種植檸條、羊柴改良草場,現在他家圈養着400多隻羊,種着300畝青貯玉米和苜蓿,牧場裡滿目綠色。與王楚格一樣,保護生态如今已經化為農牧民的自覺行動。

生産綠色有機食品,發展棗、葡萄、文冠果等經濟林,開發沙地旅遊……當地政府和百姓還改變治沙單純為了生态效益的做法,向生态建設與生态經濟發展相結合轉變,努力構建生态經濟體系。

前幾年,殷玉珍挂出了“玉珍生态園”的招牌,吸引人們前去遊玩。她和丈夫還在林間改造出一片水澆地,種植瓜果蔬菜和小米、綠豆等雜糧。“沙地裡無污染,都是綠色食品。”殷玉珍說,現在每年僅雜糧就能收入二三十萬元。

王楚格也投入20多萬元,在草場旁邊興建了兩座蒙古包開“牧家樂”,2017年算上養羊,總收入近35萬元。目前,僅鄂托克前旗就湧現出近300戶“農家樂”“牧家樂”。

綠進沙退,金黃的沙丘反而成了稀缺的旅遊資源。“大沙頭”因是毛烏素沙地西北端的起點得名,鄂托克前旗依托這片被草木圍封起來的大沙丘,申報了國家沙漠公園,如今這裡成了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2017年遊客超過13萬人次。

生态與高質量發展協調共進

占地6萬多畝的烏審召生态工業園綠樹花草繁茂,成群的水鳥在湖面上嬉戲。蘇裡格天然氣開發公司等4家大型企業散布其間,園區一隅還建有面積達3000多畝的生态公園,每年接待遊客四五千人。

博源生态開發公司總經理李傑介紹,湖泊名叫察汗淖爾,曾是一個堿湖,30年前這一帶隻有94棵樹,70%以上的土地被沙丘盤踞,流沙不斷侵蝕湖面。

20世紀80年代末,堿礦枯竭,博源集團在此發展天然氣化工,興建工業園。“沙窩子裡想建工廠?”“癡人說夢吧”……面對質疑嘲諷,從1988年起,這家企業要求職工每年圍着堿湖植樹3~5天,2004年起又專門成立生态公司治沙,至今已投入1億多元,徹底改變了這裡的生态環境,企業也絕地重生。

毛烏素沙地上的樹以沙柳、檸條等灌木為主,這些灌木每隔三五年必須平茬一次,否則就會枯死。平茬的嫩枝條可以用作燃料或加工成人造闆、動物飼料。

2012年投入運營的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每年可消耗灌木枝條18萬噸,可發電1.5億千瓦時。該公司副總經理韓廣平說,公司投資營造了38萬畝灌木林,另外還以每噸三四百元的價格向烏審旗、伊金霍洛旗等地的農牧民收購幹灌木枝條,既帶動了生态建設,又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沙柳等灌木枝條幾乎不含硫等雜質,這家公司還收集發電時産生的二氧化碳,用來養殖螺旋藻,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禁止工廠抽采地下水生産、工業污水深度處理……毛烏素沙地範圍内的各個旗區,嚴格要求企業處理“三廢”。一座座現代化企業、一處處工業園區與綠色相映成景,廣闊的毛烏素沙地上正呈現出一幅生态與高質量發展協調共進的壯美畫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