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李永樂:科普視頻要講科學

李永樂:科普視頻要講科學

時間:2024-10-21 11:05:46

2018年6月25日,人大附中教師李永樂上傳了一條講解C羅任意球物理原理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李永樂分析了C羅發出任意球的特點:速度快,上升後突然下墜,具有電梯球的特點。但同時球本身發生旋轉,也符合香蕉球和落葉球的部分特征。截至6月26日22時,該視頻播放量接近2000萬次,轉發及評論均過萬條,有近3萬名網友為之點贊。

其實,李永樂早在2017年底就開始錄制類似教學視頻,每個視頻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目前已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老師。李永樂表示,自己錄制這些教學視頻旨在科普。但作為一名教師,網絡世界很複雜,現在的他也是如履薄冰。

“足球的不确定性要大得多”記者:何時開始關注起足球中的物理原理?

李永樂:這是初二年級的教學内容,講到氣壓和流速,涉及伯努利原理的内容。隻不過這次我把它更加細化。所以我又去查找了足球方面的相關資料,如《足球的科學》,裡面講了很多關乎足球的,包括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記者:這次C羅任意球的講解準備了多久?

李永樂:其實我也不算球迷,這次世界杯看到C羅踢出的任意球直接得分。解說員喊出“這是經典的電梯球。”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叫它是電梯球?當時我也不是很清楚,就去查資料,開始研究。後來終于搞明白了,前後差不多花了三四天的時間。

記者:一個是嚴謹的科學,一個是不确定性很大的體育運動,将兩者結合在一起你認為意義何在?

李永樂:比如隊醫可以幫助運動員調節身體狀态,營養學家幫助運動員營養配餐。數學家通過研究統計規律,研究如何排布陣型最有利。科學就是通過研究事物的規律,來指導方向。

以足球為例。我個人認為,排在第一位肯定是天賦和身體素質,其次是智商,再則便是科學的指導。它可以在運動員個人素質的基礎上,發揮提升的作用。比如通過科學研究,發現規律和原理,運動員則會節約時間和成本,着重展開訓練,而不是瞎踢。

“我的視頻内容必須是科學的”

記者:何時開始自己錄視頻普及科學知識的?

李永樂:這其實不是我第一個教學形式的網絡視頻。一切都很偶然。很多年前,我在一個培訓學校做兼職,當時他們會把上課的内容進行網絡直播。後來被人盜版,把教學視頻切成小段,發布在網上。起初我沒怎麼關注。當時我也在給自己的學生錄制教學視頻,比如講一個知識點或者講一道題,作為課堂補充教學。

2017年底,有人把我講“閏年是怎麼一回事”的視頻發布在網上,點擊量很大,我這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一些中學的知識點并沒有完全搞清楚。便想着大家既然喜歡科學,我就努力多做一些。從2018年初到現在,就一直在錄。

記者:錄像中使用的場地是哪裡?你有沒有團隊支持?

李永樂:場地就是學校裡一個沒有人用的教室。倒是設備方面,是一個逐漸更新的過程。起初我買了一個幾十元的架子,把手機放在上面錄,然後自己編輯壓縮,也沒有字幕。後來有人提建議,說畫質能不能好一點,我就買了個照相機。然後有人說我聲音也不行,就又買了一個麥克。後來又有一個粉絲義務幫忙加字幕,就是現在的樣子了。要說團隊支持,還真沒有,就我一個,算上幫忙加字幕的粉絲也就兩個人。錄制的話一般是半個小時左右。

目前錄制的視頻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屬于一些課堂上的知識點,是我本人平時備課就已經很熟悉的内容,不需要特别複雜計算的,大家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這些内容直接就可以開始講。

還有三分之二的視頻内容就需要特别準備一下。比如講黑洞,這種大學物理專業方面的知識,怎麼能夠講得比較清楚,讓不了解這方面内容的人很快能聽懂,就需要好好準備一下。有時遇到自己也沒有把握的,就要去查資料,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但最後視頻内容也就10分鐘左右。

記者:對自己的視頻選題有具體的要求嗎?

李永樂:現在就是随便想,看到有微博熱搜,有想法了就去做。

但我有一些原則,首先這個内容必須是科學的。涉及人的主觀判斷的内容。比如對于美的判斷,人生經驗的總結。如何學習就能考第一名,怎麼去努力就能賺到錢,這些我一般不做。我隻講大家公認的科學理論。

此外,科學理論上有争議沒有關系,比如地球磁場是怎麼形成的,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理論,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現在都有哪幾種理論以及成因是什麼。

我現在也想做點改進,比如說專門連續三期就隻說一個問題,說清楚,系統化。目前涉及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和經濟學,以後可能還會有一點天文地理化學生物等等。

“希望為社會科普貢獻一點力量”

記者:目前視頻的點擊量會給你帶來一些收入嗎?

李永樂:目前發布視頻的平台會按照流量分成,達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定的收入,好像跟内容、時長、粉絲數量、播放量還有廣告都有關系。說實在的,到現在我也沒有搞清楚他們是怎麼算的這個錢。現在有廣告找我接,但有些我覺得不是很合适,就比如有一些飲水機什麼的,我覺得不太搭。具體事宜還在讨論之中,但其實也無所謂。現在有出版書籍的人也找我,想讓我幫忙出科普類的書,我覺得這個倒是可以。

記者:作為一名在職教師,是否擔心會引起争議?

李永樂:目前我受到的網絡攻擊主要還集中在内容上,或是說我講的沒用,或是說講錯了。前者,我覺得就屬于純噴了。如果覺得沒用可以選擇不聽,但如果是講錯了,比如之前真的有口誤,把藍色說成綠色,那就得承認。畢竟現在我隻有一個人,沒有校對。

對于有些抨擊,我要麼就不理,要麼就回怼說“你可以不來嘛”。倒是會有些網友看不過去,替我怼回去,結果對方就認為是我雇人罵他,便發私信,或者發帖。

記者:出名之後,接下來自己有具體的計劃嗎?

李永樂:其實這10年來,我還是挺喜歡當老師的,隻是有時會感覺有點累。之所以錄視頻,剛開始也是為了避免一遍遍重複地講同一個問題。雖說錄制視頻更累,但弄完之後就可以一直用。現在将視頻上網,受衆面就更廣闊了,感覺現在通過互聯網,價值得以體現。其實我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社會科普的氛圍做起來,貢獻一點力量。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喜歡看,現在全平台的粉絲可能有400萬人左右,感覺是有人認可我的。大家看過視頻之後,覺得科學有意思,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