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是範雨素”:走紅隻用一天

“我是範雨素”:走紅隻用一天

時間:2024-10-22 05:14:16

44歲的湖北人範雨素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她的名字迅速蹿紅社交平台。

2017年4月24日,微信公衆号“正午故事”發布了一篇名為《我是範雨素》的文章。一天之内,這篇自傳體小說刷爆社交平台,迅速收獲“10萬+”的閱讀量。

文章爆紅,外界突如其來的巨大關注讓範雨素措手不及。接受記者采訪時,範雨素多次強調:“這是一次偶然事件,出名很意外。”

文章爆紅,緣于真情實感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範雨素在文章中不僅寫母親、寫哥哥,更寫自己。

對于《我是範雨素》的走紅,範雨素覺得是緣于自己的真實經曆,不僅融入了感情,更寫出了“我内心的看法”,比如關心“無媽村”的兒童,關心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幫助到他們。”

有人說,寫自己的故事最難,但範雨素的創作過程卻一路坦蕩。“一個月前,我幾小時便寫完了《我是範雨素》(母親部分)。”因為當時覺得“沒人看”,所以她寫得毫不糾結。

範雨素在湖北襄陽打夥村的家中排行老幺,因生于菊花盛開的時節,母親便“随意”為她取名“範菊人”。六七歲時,範菊人學會了看小說;12歲,她看了當年最流行的言情小說《煙雨蒙蒙》,便自作主張改名為範雨素。同年,她在房間目之所及的白紙上寫下“赤腳走天涯”的向往。

20歲,範雨素辭掉家鄉民辦教師的工作來到北京。她說,她要看看大世界。但到北京的她并不順利,蹉跎兩年後便草草把自己嫁了,生了兩個女兒。因不堪忍受丈夫的家暴,她帶着女兒回到襄陽,雖然母親沒有任何異樣,但大哥哥卻像躲瘟疫一樣讓她趕緊走。

無奈之下,她帶着兩個孩子再次來到京城,做了育兒嫂,每周休一天;而現在,她成為了“時間更靈活也更自由”的家政小時工。範雨素平日不愛逛街不愛看電視,一有閑暇就看書。受她影響,大女兒也特别愛看書。範雨素陸陸續續給女兒買了500多公斤重的書。“條件差,沒有能力讓孩子接受很好的學校教育。”範雨素說,20歲的大女兒已經工作,“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速記,成了年薪9萬元的白領”;小女兒則在河北衡水一家私立學校上學。

參加文學小組,嘗試寫作

皮村是位于北京東五環和東六環之間的一個“城中村”。兩萬多人口中,外來務工人員占據了絕大部分,範雨素是其中一員。

同是來自湖北的農村女性,範雨素免不了會被大家拿來與此前爆紅的農民詩人餘秀華做比較。範雨素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僅不會寫詩歌,還跟餘秀華老師“差距很遠”。即便如此,很多網友讀完文章後,依然感慨這是一篇讓靠筆吃飯的人都會絕望的作品,是“老天爺賞飯吃”。但範雨素不贊同:“我對文字一直很不自信,初一就辍學了。”

2014年,範雨素加入皮村文學小組,成員都是外來打工人員。和小組的大多數人一樣,範雨素以前幾乎沒有寫作經驗,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從來沒寫過”。秋天的時候,中國藝術研究院老師張慧瑜來到文學小組義務為工友們上寫作課。在其指導下,範雨素接觸到了小說架構和寫作技巧。一年左右的光景,她開始嘗試寫小說。老師張慧瑜認為,範雨素與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她豐富的人生體驗和閱讀積澱。“閱讀是範雨素生活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構成了和人生經驗相平行的另一條線,更影響着她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觀。”張慧瑜說,“範雨素用節制的語言描述了人生的曲折,用不經意把生活遭遇的波瀾傳遞了出來。”

這種“不經意”,也是網友對範雨素最大的“褒揚”。對于這種表達方式,範雨素說這并非刻意舉重若輕,隻是受過太多的苦,連苦本身也變成一種平淡的生活。

“不想出名”,出名後“措手不及”

“看着文章的閱讀量像火箭一樣蹭蹭上升,我有點害怕!”在北京皮村租來的小屋裡,範雨素有些慌,“早知道這麼火,我就不寫了,我不想出名。”

從《我是範雨素》爆紅的當天下午開始,多家媒體和出版社便蜂擁而至,盡管已經接受了一撥又一撥的采訪,但範雨素還是在電話中強調:“我真的很不适應媒體采訪,但大家都不容易,我一定要保持尊重。”

這位來自湖北農村的女性離鄉多年,在經曆民辦教師、服務員、潘家園小攤主、育兒嫂等多種工作後,發現自己不能相信别人了,早已喪失安全感的她在文章中說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更曾“對照心理學書籍給自己治病”。

範雨素說,很感謝網友的鼓勵和支持,但自己早已習慣獨來獨往的寂寞生活,對于現在的關注“太不習慣”。“雨素說,這是她生命中偶遇的沙塵暴。”認識範雨素多年的孫恒透露,她不停地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外界突如其來的巨大關注讓她措手不及。

範雨素反複向記者強調:“我不是寫文章的人,我靠做苦力謀生。”

寫作如今貫穿于範雨素的生活,她有時間就提筆寫長篇小說,寫家鄉親朋的前世今生。

“長篇的名字叫《久别重逢》,這是一個講述靈魂的故事,我把自己的這種寫作體裁稱為‘魔幻紀實體’。”範雨素說,“小說中的鄉親們在前世是帝王将相,今生卻是草芥小民,他們現在的精氣神都帶有前世的影子。”

2016年5月20日,在“正午故事”發表的《農民大哥》正是範雨素長篇小說的節選。對這篇“自娛”的小說,範雨素“總是不滿意”,雖然早已完成初稿,但還想改得更好,遲遲不願全文拿出,“目前已有五家出版社聯系我,但選擇哪家,我也很為難。”

在向範雨素約稿的淡豹眼中,她是“湖北女作家”“居住在北京的女作家”,也有網友将範雨素稱作“來自大地的詩人”,但範雨素更願意将自己定位為“農民作家”,“沒有想過通過寫作來改變命運,寫作是我的精神欲望,這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看完《我是範雨素》,網友們這麼說

意外和驚喜總是來得猝不及防。那個叫範雨素的人突然火了,她的那篇《我是範雨素》成為爆款,因為文字的魅力,因為她的遭遇和經曆,驚豔到了很多人。我們來看看一些網友的“讀後感”,就知道《我是範雨素》和範雨素該不該“紅”該不該“火”了。

@奕甯Yining:我的老天爺,寫得可真好。故事好,文字好,關鍵是人好。這才叫祖師爺賞飯。我熬過了許多網紅的作品,終于等來了這篇好文章!

@紅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這個開頭,炸不炸?

@淩:世态炎涼,生來悲苦,命途多舛,可這位女士的文字卻如一股清流,令人感慨。沒有大喜大悲,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激烈言詞,甚至沒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不讨好,不浮誇,就這麼平靜地娓娓道來。她是自己人生的親曆者,也是周圍人人生的記錄者。大社會,小人物,躍然紙上。

@Shiying:仿佛沒有沉重感而易讀的文筆,卷着卷着頁面卻像撞到了一個平靜的擁抱,熱熱的,抱在我的眼球上。記住了範雨素這個名字,希望可以買到她的紙質書。

@鐘靜甯:兩個會寫的人都是湖北人,一個是餘秀華,一個是今天的範雨素。相似又不似。一個激越強烈,一個幽默寬厚。兩種不同的風格,兩種不同的力量,我都很喜歡。

@野君Lyn:一筆疏開,一洩如注!好暢快的閱讀體驗!

@。:我的老天爺,寫得可真真是好!像吃了一抓爆爆糖,文字在其間砰砰砰炸響。看似輕描淡寫,卻直擊小心髒啊!

@seven:文字樸實,卻觸動。看似簡單,卻奇妙。她的媽媽,真好,她也好,大女兒也好,窮苦人家這麼好,太不容易了!

@cabbagechouchou:一行接一行地看,完全挪不開眼,真好!

@summer:歎為觀止,寫得太棒了!飽含深情的文字,讓多少文人寫手相形見绌!必須傳播!

@繪事後素:文字樸實又擲地有聲,樂觀中透露着自信,希望遠遠大于痛苦,即使很累很苦,還是向這個世界傳播着自己的愛。她是堅韌的母親,更是生活的強者!

@冬火旺:天下蒼生!心中的愛是面對苦難的最有韌性的力量。向作者緻敬!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