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黨外院士專家服務團 :精準對接“海藏咽喉”

黨外院士專家服務團 :精準對接“海藏咽喉”

時間:2024-10-20 02:16:13

黨外院士專家服務團連續多年開展考察服務活動,是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品牌,培養黨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戴均良率黨外院士專家服務團來到青海,在原子城學習“兩彈一星”精神(陳融雪/攝)7月26日至31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戴均良率36名黨外院士專家奔赴青海開展國情考察服務活動。這是黨外院士專家服務團成立以來的第十次出行,也是十九大後開展的首次服務活動。

據介紹,黨外院士專家服務團連續多年開展考察服務活動,是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品牌,培養黨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此次考察服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統一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形式。

這次活動,18名院士、18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6天的行程,在西甯、海北、海西、海東等4個市州,開展了20餘項考察服務和精準對接活動。黨外院士專家們考察青海格爾木光伏産業(陳融雪/攝)36名專家,求解一道難題

青海省情有一對“大小”之辨。“大”,是指青海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不包括自治區)。“小”,是指青海是經濟總量最小的省。

“青海去年的産值是2642.8億元。蘇州有1.73萬億。沒有了蘇州,中國還有泰州,但沒有青海可不行。”青海省委領導向考察服務團如是介紹,“自揭家醜”的同時,卻頗具底氣。

底氣何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青海地處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條河流的源頭,素有“三江之源”“海藏咽喉”“中華水塔”之稱,養了半個中國的人。濕地面積全國第一,地處世界“第三極”,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面積的高原凍土、冰川、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灌叢和森林等生态系統,是全球氣候形成的啟動器,生物自然物種的資源庫,國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6年8月,習近平考察青海時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态。”

可是,青海東不臨海、西不沿邊,北有山脈阻隔,南受川水阻礙,平均海拔4058米,72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中又有90%為禁止和限制開發區域……

生态重點省青海,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如何才能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

這道難題,也擺在了36名院士專家面前。

獻策治水清源

“對青海而言,生态保護仍是第一要務。”考察服務團團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雷對本刊記者說,“通過三江源生态保護建設和祁連山重大生态工程等項目,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雪豹、水獺等瀕危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正在恢複。但是,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高寒幹旱區,生态格外敏感脆弱,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考察服務過程中,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保安與青海省環保廳進行了對接。他在交流中發現,由于青海為高原氣候,溫度低,空氣含氧少,平原地區通用的污水處理器在這裡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污水中的小部分可以中水回用,但大部分會排入河道,導緻河道富營養化,被污染的水體還會進一步影響下遊。”李保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向青海省環保廳介紹了一種新型技術,可以通過氧氣分離膜技術和生物膜技術,有效解決高原污水處理的問題。

對于水污染,段樹民認為,這是青海包蟲病發病率很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健康。與此相關的是,“高原上的氣壓導緻水的沸點隻有七八十攝氏度,這樣的沸水殺不死蟲卵,直接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健康”。在與青海大學附屬醫學院的交流中,他建議全民普及衛生教育,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補貼推廣,“每家每戶都使用過濾器”。

考慮到青海生态的全局影響以及當地的經濟基礎,段樹民進一步提出:“能否實施水資源補償政策?比如支持開展水權交易試點、探索征收流域生态補償資金,以強化對水源地的保護和治理。”

磋議清潔能源基地

關于保護水源是否需要征收生态補償金,36名院士專家尚有不同觀點。他們已達成的共識是,青海有條件成為國家清潔能源基地。

“青海最大的潛力在生态。這裡的太陽能發電量全國第一、集中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居全國第一。僅海西全州年平均日照數就在3000小時以上,太陽能發電理論裝機容量達40億瓦,相當于177個三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孫昌璞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列舉了一堆數據。一群藏野驢在青海可可西裡地區奔跑“2017年6月,青海創造了全省7天共168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今年6月,又開啟了‘綠電9日’模式,連續216小時清潔能源供電。從多個維度考量,清潔能源産業已經成為青海轉型升級進而領跑全國的一個标杆。”孫昌璞說。

“但是,受消納難、送不出等因素影響,在光能資源最為豐富的西北地區,‘棄光’問題也相對突出。”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張鳳鳴也指出了問題所在。

“棄光”,指的是通過光伏發出的電力無法上網轉化為電量。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青海棄光率為6.2%。

張鳳鳴說,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和随機性的特點,不穩定的能源誰都不願意買。

青海要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必須解決“棄光”問題。

“這需要頂層設計。具體來說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大規模儲能,一個是青電外送。”美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東曉告訴本刊記者,大規模儲能是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不過,令人高興的是,青電外送已經取得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之後,國家能源局牽頭成立了青海電力外送工程協調推進工作組,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全清潔能源特高壓直流通道工程——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工程——已于2018年8月8日正式啟動建設。該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途經青海、甘肅、陝西、湖北、河南等5省,止于河南駐馬店地區,輸送容量1000萬千瓦,将于2020年建成投運。

然而,在大規模外送通道建成之前,“棄光”問題或将持續存在。

“為解決這個問題,青海進行了多能互補的嘗試,建造了全球最大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張東曉解釋說,所謂水光互補,就是當太陽光照強時,用光伏發電,當天氣發生變化或夜晚的時候,進行水電發電,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電能。

“這屬于比較前沿的探索。”他還期望,國家對于水光互補的電站給予一定的補貼,以支持鼓勵清潔能源基地的發展。

暢想能源大數據

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能源專家眼裡,青海的發展優勢是風、光、水。在中南大學湘雅國際轉化醫學聯合研究院院長段燕文看來,青海的優勢在于生物多樣性。“比如三江源,植被豐度很高,就是國家的微生物資源寶庫。我已經在這裡的菌種中發現了幾百個具有新結構的分子物,它們具有開發出抗腫瘤、抗感染成藥的前景。”

工信部新興産業百人會成員賈西貝認為,青海氣候涼冷、電力充足,具有發展大數據産業的獨特優勢。

他在此行中考察了青海省經信委、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并被後者聘為特邀專家。

“青海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左右,有獨具特色的冷涼幹燥氣候,省内風電、光電、水電等清潔能源豐富,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占總裝機容量的84.4%,非常适合建立PUE值小于1.5的綠色數據中心。”賈西貝說。

2018年1月8日,青海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台在青海西甯開市,成為國内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台。平台可實現對接入新能源電站的集中智能監控、生産運行管理、大數據分析診斷等功能應用。

賈西貝認為,青海發揮本地優勢将數據産業和能源産業結合推進,可以通過發揮數據價值促進能源優勢産業的發展。

他建議,青海結合已經具備的能源大數據基礎,在能源數據的數據運營方面着力發展,将數據技術與能源需求深度結合,将數據資源在能源業務場景中進行深度産品化,把青海建設成能源大數據、生态大數據的領先區域。

好主意也是生産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和知識分子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财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能夠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