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學擴招儲備巨量人才

大學擴招儲備巨量人才

時間:2024-10-20 11:03:57

我認為中國的大學擴招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又一個裡程碑,它跟當年恢複高考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擴招延續至今日,上大學已經成了更大衆化的選擇。2017年是我國恢複高考40周年,在40年中國高等教育以及普通高校招生入學考試發展過程中,1999年的那一次“大學擴招”,毫無疑問是一次曆史性的事件。

“大學擴招”改變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格局,使中國高校在校生人數在短短三年之中翻了一番,而後十幾年這一政策持續影響中國高等教育,因為這次擴招,也讓中國的高等人才儲備的增加量達到了千萬量級。據教育界專家估算,因為擴招,為中華民族儲備了2000萬至3000萬的大學生人才。

現在回顧18年前的這次“大學擴招”,是什麼原因堅定了決策者的信心?又是誰建議并推動了這次“大學擴招”?18年後,“大學擴招”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及各種争論又是如何?

擴招是時代需求

我國高校從1999年至2001年連續3年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使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曆史性變化。到2001年,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共招生550萬人,各類高等學校在校生達1350萬人,比1998年增加約570萬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1998年為108萬人,2001年增加到268萬人,同期在校生也從341萬增加到約719萬人。2002年招生規模仍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岚清,在公開發表的《李岚清教育訪談錄》中提到:大幅度擴大高等學校招生規模,是1999年6月上旬朱镕基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決定的,是在6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朱镕基總理宣布的。

為什麼作出這樣的決定?李岚清指出其中四個主要原因:一是我國持續快速發展的經濟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黨的十五大所要求的。1998年我國的大學生在校人數隻有780萬,占同齡人比例為9.8%,不但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也低于國際高等教育大衆化最低标準15%的水平。就平均每萬人中大學生的比例而言,我國也比印度低許多。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大學生。二是廣大群衆普遍渴望子女都能受到高等教育,政府有責任盡量滿足他們這種願望。三是擴招也可以推遲學生就業,增加教育消費,是拉動内需、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四是由于過去招生比例低,錄取人數少,考大學難,迫使基礎教育集中力量應付高難度的考試,因此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所以,高校大幅度地擴招是客觀的必然,也是民心所向,勢在必行。實踐證明,這個決策是完全正确的。到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約15%,标志着我國的高等教育開始進入大衆化的發展階段。

擴招圓了很多人的大學夢。“擴招之父”:3頁紙影響中國18年

最終被國家采納的“大學擴招”建議到底是誰提出來的?也許很多人想不到,提出這一建議的并不是教育界的人士,而是一位當時供職于亞洲開發銀行的經濟學家。湯敏,這位1977年恢複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在1998年向中央有關部門提交了一份隻有3頁的報告,而在次年的6月,“大學擴招”就變成了現實。

湯敏是現任國務院參事,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湯敏表示,過去18年來,高考大擴招政策的直接結果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從計劃經濟時代隻有少數人能上大學的精英教育,轉向多數人能上大學的大衆教育,未來十多年後還要進入普及教育(以大學入學率接近50%為指标)。“回過頭來看,對當時提出的擴招建議,我沒有後悔,反而驕傲。我不是為我自己感到驕傲,而是為朱镕基總理等當年的決策者與高校擴招的執行者們感到驕傲。”他說。

湯敏給了記者一組“大學擴招”前的數據:世界銀行有個統計數據叫“适齡青年入學率”,就是全世界18歲到22歲的适齡青年的大學入學率。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内地是2.4%,加上成人高考是4%;對比之下,韓國51%;中國台灣39%;香港地區20%;印度8%;印尼10%;泰國19%。

而1999年實行擴招的當年,高校招生人數就從1998年的108萬人增加到160萬人,增幅高達47%,18年過後的今天,我國高校年招生人數穩定在700萬人以上,是擴招前的7倍。如今,我國大學毛入學率已經達到44%,越來越接近50%的大學普及教育指标。

從1999年開始的擴招,為中華民族多儲備了數以千萬計的大學生,這是湯敏以及當時支持“大學擴招”的那一批人最值得驕傲的。按教育界專家的估算,如果沒有擴招,可能至少3000萬人上不了大學。

“現在人類正進入一個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世界在未來二三十年裡面要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哪個國家人才儲備得好,哪個國家跟得上這種新的變化,哪個國家就會先上去。在關鍵時期,擴招為我們儲備了這麼一大批人才,這是最重要的。”湯敏說。

當然,任何的改革都有利有弊,從教育微觀的角度來說,1999年的擴招也産生了很多問題,諸如各大學校舍嚴重不足、畢業生就業優勢逐漸喪失、大批以往達不到高校标準的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加入到高校隊伍中,并直接導緻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等等。但時至今日,“大學擴招”為中國儲備了大量人才的這一事實,已讓批評聲逐漸偃旗息鼓。

湯敏最後總結說:“我認為中國的大學擴招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又一個裡程碑,它跟當年恢複高考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如同所有的重大改革措施一樣,擴招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但是我還是堅持認為利大于弊,方向沒錯,時間過去得越久遠,它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越可以顯現出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