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雷聲:擊劍值得一生去修行

雷聲:擊劍值得一生去修行

時間:2024-10-20 10:17:24

“比如奧運會這件事,它非常重要,但并不能代表整個人生的全部意義,從人類曆史長河上看,就更微不足道了。”

“擊劍屬于小衆精英類的運動項目,我小時候訓練隻能通過體校,那時沒有俱樂部,沒有商業機構運作,普通學校也沒有這種課程設置。”2017年7月4日,北京,面對《民生周刊》記者,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運動員雷聲說,“現在學習擊劍的渠道有很多,一二線城市都能找到擊劍俱樂部,北上廣深是比較多的,北京就有40多家。”

2010年,男子花劍雷聲全年積分世界排名第一;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雷聲獲得男子個人花劍冠軍,這是中國男子花劍隊曆史上的第一枚奧運金牌。2016年8月5日,在裡約熱内盧奧運開幕式上,雷聲擔任中國隊旗手,這是中國隊曆史上首次起用非男籃隊員擔任奧運旗手。在中國擊劍運動方面,他無疑是目前最好的成績獲得者。

喜歡哲學

雷聲,這個已過而立之年的腼腆大男孩一臉陽光,1米93的個頭,十分挺拔,1984年出生的他已經在擊劍賽場上取得了相當耀眼的成績,一枚奧運會金牌,7枚世錦賽獎牌。

在中國,擊劍這項發源于西方宮廷決鬥的貴族運動,見證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的繁榮。

“我小學五年級時,市業餘體校去學校挑‘苗子’,我是‘左撇子’,教練就把我挑去了,當時有一個說法是,人的右半腦控制運動,左手是右半腦直接控制的,反應會比右手快一點,但是,這個‘快’可以忽略不計。”雷聲說,“我平時吃飯、寫字還是用右手,隻有運動時才會用左手。”

雷聲出生于中國天津,1990年,6歲的雷聲随父母遷入廣州。1995年,雷聲進入廣州偉倫體校正式開始擊劍生涯。2001年12月,17歲的雷聲入選廣東省擊劍隊。2002年11月,雷聲入選國家隊。

2006年多哈亞運會是雷聲“成長的起點”,在男子花劍團體決賽上,雷聲“收尾”出場,勝敗直接決定整個比賽,雷聲頂住壓力,幫助中國隊戰勝了韓國隊,斬獲了他的第一個亞運會冠軍。

2009年雷聲求學于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作為北京大學錄取的第一名現役國家隊運動員,雷聲一邊訓練參加比賽,一邊完成學業。

“我整天往返于學校和訓練場之間,有時候因為訓練強度太大,我在課堂上坐下來的時候雙腿都在發抖,而從課堂上回到宿舍,我常常累得倒頭就睡,什麼都不想去想。這樣兩邊跑雖然辛苦,但是我心裡卻很充實。”雷聲回憶說。

“剛進北大念本科的時候,我就覺得哲學特别有意思,雖然不是特别精深,但是哲學的宏觀對我的心态調整很有幫助。哲學會把鏡頭拉得很遠,比如奧運會這件事,它非常重要,但并不能代表整個人生的全部意義,從人類曆史長河上看,就更微不足道了,所以當我看到自己的渺小以後,再去參加一個大型的比賽會更加坦然。”

從北大本科畢業後,雷聲又選擇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繼續攻讀MBA(工商管理學碩士)。“我本科讀了5年,MBA延期兩年,48個學分要求,我已經修完40個學分,明年就可以畢業了。”談及馬上就要畢業,雷聲有些興奮,“沒有辦法,備戰比賽隻得延期。”

面臨轉型

2008年,雷聲遭遇人生低谷。他希望能夠在北京拿到夢寐以求的奧運會獎牌,遺憾的是,角逐失利,對于雷聲來說,那是傷心的記憶。

4年之後,2012年,倫敦奧運會擊劍項目,雷聲終于獲得男子花劍個人賽的金牌,實現了中國男子花劍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明天我要回北京大學,參加光華管理學院光華體育産業協會第一次秘書處工作會議,這個協會剛成立。”雷聲笑着透露說,“感謝大家的信任,我現在是‘挂’了個協會的副秘書長,著名運動員李甯先生是名譽會長。”

“我過去一直想成為一個優秀運動員,但我不知道除了成績之外,什麼才能評定一個運動員是否算是優秀。”結合自己的運動員經曆,雷聲感慨,“以前我可能覺得成為世界冠軍,取得一些成績,就是優秀的運動員,後來感覺這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比如擔當,比如克服困難的勇氣,具備這些才是優秀的運動員。”

“每一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奧運夢想,我也一直為這個夢想努力着。但經曆了三屆奧運會的起起伏伏後,我逐漸認識到,比賽的結果固然重要,但冠軍的輝煌終将過去,”經過多次大賽的曆練,雷聲收獲的是自信與從容,“更大的收獲,是經曆了無數次的成功和失敗之後,獲得了内心的成長,真正的體育精神是對自我的挑戰,是失敗後的不放棄,是成功後的不迷茫。”

“沒有強制性要求退役,運動員實際上是根據個人情況,競技狀态走下坡路了,或者是由于身體受傷的原因,向當地體育局申請。我個人趨向于轉型,有機會的話,希望去服務中國擊劍協會,為中國擊劍運動的發展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雷聲謙虛地說。

擊劍在中國

“擊劍在全民健身這個大的國家戰略中,貢獻主要是在青少年的培養,現在青少年學習擊劍的積極性比較高,現在全國大約有10萬人在學習這項運動。”雷聲介紹說,“擊劍是一項非常适合小朋友參與的體育運動,它起源于歐洲的貴族運動,一直被列為紳士的七種高尚運動之一,練習擊劍不僅能增強體質,塑性修身,還對孩子的心理、智力等都有益處,練習擊劍會讓人變得更加專注,同時也會勤于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雷聲認為,中國現在的擊劍俱樂部越來越多,這是好事情,俱樂部對擊劍的推廣一定是有非常大的幫助。但現在這些俱樂部的增長速度過快,行業規範會差一些,可能把所有人投到市場去做教練都還滿足不了這個需求,所以未來專業的教練一定是非常稀缺的,再就是辦賽模式和行業準則,要慢慢适應市場的變化。

雷聲說,中國的擊劍俱樂部發展正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傳統模式是體校培養,“以我為例,從廣州市體校到省隊,省隊打得好,再進國家隊,然後再打國際比賽。但現在很多家長不願意把小孩放到體校,走職業化或半職業化的道路,更多是希望能在業餘時間去練一練。大概在2008年後,俱樂部越來越火,俱樂部出來的這批人,水平也越來越高,打全國少年比賽的時候,金牌都被俱樂部出身的人拿走了。我們現在的傳統體校,甚至開始打不過俱樂部了。”

“俱樂部模式和傳統的體校模式,目前還沒有打通,我想未來最理想的方式是,俱樂部比較優秀的人也是有一條‘上升’通道,比如可以代表省隊去打全國性的比賽。”雷聲說,“如果這條通道打通的話,我想專業和業餘的概念就會越來越模糊,業餘選手也可以走一條職業化道路。整體來說這是個好事情。像我們之前專業的領域,全國隻有2000人在練擊劍,但現在業餘這一塊,已經接近10萬人了,隻要有十分之一的人留下來走職業化道路,這個數量也已經很大了。”

雷聲坦言,中國當下的擊劍産業發展不是很成熟,一方面大家對規則都在學習和了解的過程中,另一方面就是訓練方法各式各樣。“像國外的專業擊劍選手和業餘俱樂部選手沒有太大的區分,比如意大利,俱樂部教練教出來的運動員,國家隊能馬上接手,他們是一套體系下來,大家教學體系和方法都是一樣的。中國有很多不同的風格流派,不同俱樂部教出來的人完全不一樣,去到國家隊又不一樣,所以未來還是需要一個規範,形成統一的風格。”

編輯:郭梁美編:楊東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