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布

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布

時間:2024-10-20 08:35:05

下一步,相關部委将加大對列入項目,尤其是貧困地區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督促各地對列入項目着手制定振興方案,落實振興措施……

慶陽剪紙涉及14個門類、383個項目的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于日前公布。

據了解,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是該目錄的收錄組織方和發布主體。文化和旅遊部官網載明:建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是《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旨在選取并重點支持一批具備傳承基礎和生産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于帶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項目,推動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案例,帶動全國範圍内傳統工藝的發展和振興。

據悉,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将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為抓手,加大對列入項目,尤其是貧困地區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督促各地對列入項目着手制定振興方案,落實振興措施,以列入項目為重點,推動形成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模式。

項目錄入向“四區”傾斜

來自文化和旅遊部的消息稱,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是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重點考慮面廣量大,傳承人群較多,有助于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國家或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同時适當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的項目傾斜。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此次錄入目錄的383個項目,被編制在紡染織繡、服飾制作、編織紮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築、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食品制作、中藥炮制、器具制作等14個門類中。而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等“四區”确有相當一部分項目被收錄。

譬如,作為革命老區,陝西富平縣的富平石刻、甘肅鎮原的慶陽剪紙技藝、山西新绛的绛州剔犀技藝、河北易縣的易水硯制作技藝等傳統工藝項目,被分别錄入雕刻塑造、剪紙刻繪、漆器髹飾和文房制作4個門類。

又如,作為民族地區,新疆烏恰的柯爾克孜族服飾制作技藝、西藏江達縣的江達波羅古澤刻闆制作技藝、廣西毛南的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甯夏隆德的楊氏家庭泥塑、内蒙古科左後旗的蒙古族馬具制作技藝等傳統工藝項目,被分别錄入服飾制作、印刷裝裱、編織紮制、雕刻塑造和器具制作5個門類。

還如,作為邊疆地區,吉林延邊的朝鮮族服飾制作技藝、黑龍江黑河的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雲南鶴慶的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等傳統工藝項目,被分别錄入服飾制作和金屬加工兩個門類。

再如,作為貧困地區,四川阿壩州的挑花刺繡工藝、青海湟源的湟源排燈制作技藝、貴州雷山的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湖南泸溪的踏虎鑿花制作技藝等傳統工藝項目,被分别錄入紡染織繡、編織紮制、家具建築和剪紙刻繪4個門類。

弘揚工匠精神實現精準扶貧既然“建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是《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那麼這份振興計劃制定的背景是什麼?還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務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上述振興計劃是原文化部在去年3月公布的。該部非遺司相關負責人在随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振興計劃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的具體體現,對促進傳統工藝形成合理傳承梯隊、提高整體品質、培育知名品牌、帶動城鄉就業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我國的傳統工藝曆史悠久、種類繁多,凝聚着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實踐,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态實踐。

該負責人指出,傳統工藝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化制作,具有工業化生産不能替代的特性。在當代社會推動傳統工藝振興,挖掘創造性手工的價值,激發因材施藝的靈感和精心手作的潛能,有助于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導專注堅守,追求卓越,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推動品質革命,培育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國家品牌;有助于促進就業,實現精準扶貧,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傳統街區和村落活力;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事實上,傳統工藝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多領域的共同推進。除了建立振興目錄,有多方信源向《民生周刊》記者證實,這份振興計劃還提出了其他9項主要任務。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

一是要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隊伍,形成合理梯隊,調動年輕一代從事傳統工藝的積極性,并通過多種方式為收徒授藝等傳習活動提供支持。

二是要将傳統工藝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實施重點。依托相關高校、企業、機構,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增強傳承後勁。開展巡回講習活動。鼓勵同行之間或跨行業切磋互鑒,提高技藝水平,提升再創造能力。

三是要加強傳統工藝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和理論、技術研究。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開設傳統工藝的相關專業和課程,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幫助傳承人群提升學曆水平。鼓勵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設立傳統工藝的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等。

四是要提高傳統工藝産品設計、制作水平和整體品質。強化和提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品牌意識和市場意識,改進設計,改善材料,改良制作。鼓勵擁有較強設計能力的企業、高校和相關單位到傳統工藝項目集中地設立工作站。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工藝大賽、技能大賽,發現、扶持傳統工藝創意人才。同時還對拓寬傳統工藝産品的推介、展示、銷售渠道,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加強文化生态環境的整體性保護,促進社會普及教育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不僅如此,計劃還提出,到2020年,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行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争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得到明顯提升。

編輯:郭梁美編:楊東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