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王潮歌:《又見馬六甲》的主題是微笑

王潮歌:《又見馬六甲》的主題是微笑

時間:2024-10-20 06:36:19

“善意、微笑可以成為主題,而且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奇缺、最珍貴的。我用了自己最好的導演技術,來把微笑呈現在舞台上。”王潮歌“今天是我的大日子!”一頭标志性的蓬松卷發,7月7日,馬來西亞馬六甲,著名導演王潮歌坐在導演席前,面對全世界的觀衆,五年磨一劍,《又見馬六甲》大型室内情景體驗劇隆重上演。“馬六甲是海上絲綢之路很重要的一站,鄭和7次遠航,5次駐節馬六甲,成為中馬友好交往史上一段佳話,友誼和文明的溝通,從我們的祖輩已經開始。”

10年前的2008年,馬六甲申遺成功,10年後,2018年,《又見馬六甲》與全世界觀衆見面。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又見馬六甲》正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簽約并曆時5年完成的一部文化藝術精品。

中國駐馬來西亞前大使柴玺說:“這個劇目是兩國間非常成功的文化合作項目,幾個鏡頭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一帶一路’上文化項目中的璀璨明星。”《又見馬六甲》演出結束後,王潮歌接受了《民生周刊》專訪。

民生周刊:《又見馬六甲》與您在國内執導的“印象系列”在制作上有哪些不同?

王潮歌:最大的區别在于這裡是馬來西亞,我要表現的是馬來人的文化,表達的是馬六甲人的心境,而不是中國人的。我非常希望通過《又見馬六甲》這部劇,讓所有來到馬六甲的外鄉人了解這裡。

我沒有延續自己之前做過的任何東西,我非常害怕延續自己曾經創作過的某些痕迹,希望每一分鐘都是創新的,希望每一次創作都是革命性的,我希望颠覆自己。

我做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情投入,不給自己任何退路,公演前一直在調整和改動,每一次都是拼到最後一刻還不善罷甘休。導演組和工作同仁都管我叫“瘋子”,我想我就是“瘋系”的吧。

這次觀衆席可以360度旋轉,在旋轉過程中,一個舞台一個舞台看過去,視覺感、美學原則以及表達方式和語彙都是嶄新的。

民生周刊:演出中還應用了哪些新技術?

王潮歌:我們所有機械的操作太複雜了,這是我做過的演出裡面最複雜的一次。舞台的轉速以及旋轉的複雜程度突破極限,制造技術世界頂級,這些機械都是在國内生産,然後一船一船運到這兒來的。

民生周刊:《又見馬六甲》這部劇的主題是什麼?

王潮歌:微笑,我想用微笑來作為這部作品的主題。人們經常會把表現一個重大曆史事件,表現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一個複雜的故事作為一個演出主題,微笑可以作為主題嗎?我說可以的。善意、微笑可以成為主題,而且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奇缺、最珍貴的。我用了自己最好的導演技術,來把“微笑”呈現在舞台上。

這個劇場可能是全東南亞最奇特、最複雜也是最大的一個劇場,因為有2000個觀衆席,整個觀衆席可以360度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舞台,就如同坐在一艘時光船上。這艘時光船開走,我們從1400年開始穿越,一直穿越到今天,當然我還希望這個船永不停止,穿越到未來,永遠的未來。

民生周刊:《又見馬六甲》誕生于“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是個互相滲透的過程,劇中如何展現中華文化與馬來多元民族文化相互借鑒、融合發展?

王潮歌:613年前,1405年,鄭和下西洋第一次來到馬六甲,從那以後,他7次下西洋,5次到達這個地方。他帶來了什麼?文明、友誼、愛和期待。他帶來的東西在這裡生根開花。包括這裡有一種飯叫峇峇娘惹飯,因為有一種人叫峇峇娘惹,就是中國的男人娶了當地的姑娘,生下的孩子,男孩叫峇峇,女孩叫娘惹。

現在,馬六甲人很自豪地說峇峇、娘惹是他們的,是他們獨特的習俗和文化。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人輸出的是友誼,是文明,跟當地結合起來,就是和平。

在馬六甲,你能看到不同種族,有馬來人,有華人,有印度人,有荷蘭人的後裔,各種各樣的人在這裡,他們都像一家人一樣,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我喜歡這種和諧,喜歡這種交融在一起的文化。

民生周刊:據了解,為了配合《又見馬六甲》的演出,當地在海邊花了5年時間量身建造了“又見馬六甲”劇院,在馬六甲海峽航行的船隻都能很容易看到,您能簡要介紹一下劇場的情況嗎?

王潮歌:這是東南亞乃至亞洲最大的獨立式劇場,劇院的設計是由中國首屈一指的建築設計團隊—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王戈總設計師領銜完成的,設計理念為“海雲之間,大象無形”。

劇院占地17英畝,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總高度達32.5米,可容納觀衆2000餘人,擁有全馬首個近50米直徑的360度旋轉觀衆席,加上高清激光投影配合移動式環形紗幕和景片、數控水簾及15米高的柱狀水霧、大型升降台組、百變景片牆組、随影而變的紗房子小鎮……觀與演的空間融為一體,技術與藝術的表達完美結合。

這個建築坐落在馬六甲海峽旁邊,近在咫尺。一個建築如何匹配這個海峽,從樣貌上、氣質上都要匹配,特别難做到,但我想建築大師王戈做到了。

另外,劇院使用了一個以前沒人用過的建築材料,就是LED屏。LED經常會被安裝在建築裡,看着有點像給建築貼了一個創可貼,破壞了建築的美,使建築原來的形狀消失了。而王戈把LED做成了跟建築完全合在一體,它就成了這個建築的表情,或者是大海,或者是白雲,或者是黑夜,或者是清晨,替建築做了一個表情,非常奇特。可以說,“又見馬六甲”劇院未來将會是馬六甲新的文化地标。

編輯:趙慧美編:楊東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