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香港正式接入中國高鐵網意味着什麼

香港正式接入中國高鐵網意味着什麼

時間:2024-10-20 02:31:16

2018年9月23日上午6點44分,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正點發車,标志着廣深港高鐵全線投入運營。

在中國已經建成通車超過2萬公裡的高鐵線路中,26公裡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甚至連成為零頭的資格都沒有,但就因為這26公裡所在的位置,它注定會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明顯的一筆。

在完成了把世界引入中國、把中國推向世界的窗口作用後,香港有相當長的時間裡遊離在中國經濟整體規劃之外。

兩地高鐵的建設過程既讓我們觀察到了兩地的割裂,但同時也更加認識到兩地的互補,一旦這種互補演化為整體性的競争優勢,整個粵港澳灣區的發展将有可能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26公裡高鐵,香港從動工到最終通車用了8年多時間,原預計2014年完工,結果工期一拖再拖,建設成本不斷突破計劃。

施工難度大、沿線地形複雜的确是主要原因,但西九龍高鐵站的各種纰漏則讓人歎為觀止,諸如勘察不仔細,一開工就撞到地底電纜和地下水管道這種本該在設計圖上有所體現并避免的低級錯誤,之後又因為各種麻煩導緻設計一再更改……

還有高素質建築工人嚴重不足。香港本地勞動力不足,又長期不開放外勞,迄今香港建築業外來勞工隻有2000人,而新加坡有130萬人,其中70%以上和建造相關。所以,新加坡重大工程幾乎很少出現延期的情況。

26公裡高鐵建設,真的是暴露了香港的很多短闆。

至少在建造業方面,香港這個發達地區真的是全面落後内地。以這樣的效率,香港今後要如何與新加坡競争?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香港對于公共預算的嚴格負責态度。有人說,香港高鐵每公裡造價比内地貴了好多倍。這個可能有很大的誤解。

香港高鐵包括了線路、車站以及相關的非鐵路系統工程,而内地的鐵路造價一般隻包括線路和常規車站,類似廣州南站這樣的樞紐站點則是單獨立項,不包含在高鐵成本裡。

所以26公裡香港高鐵線路,大約花了350億元人民币,折合每公裡造價13.4億元,大約為廣深段的5倍多。如果考慮到香港人工成本占了造價的一半,稍稍折算一下,大約比内地貴4倍不到。

這個造價已經超過英國那條全球最貴高鐵很多了。

香港對于為高鐵所花的每一筆錢都會極盡追求其用途,對于工程中出現的各種責任都會試圖窮究到底,這一點值得内地學習。

所謂的整合,就是要讓後進更快地接近先進,這才有可能提升競争力。

高鐵通車,影響了高鐵周邊的房地産。

香港已經有了全球最貴的樓市。廣深港高鐵通車當日,西九龍高鐵站附近一個叫彙玺的樓盤加推新單位,單價高達每平方米28~45萬港币。

按照這個地價,别看26公裡最後花了800多億,開發完高鐵周邊地塊賺得更多。

從廣州到香港,沿着高鐵南下,形成了從每平方米兩三萬到上百萬元人民币五六檔階梯價差,随着中國香港企業在番禺、南沙落地,對于房地産的帶動恐怕也不小。

這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粵港澳的經濟整合。

港資是廣東改革開放最大的助推器,香港是廣州最重要的外資來源地。這一數字除了在2013—2014年遭遇低谷,之後迅速拉升,它凸顯了廣州與香港的高關聯度。

高鐵的開通将廣州、深圳、香港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這個三角地帶是中國最活躍、開放、自由的區塊。

這個地方擁有堪比一國的龐大人口基數,而且每年以遠超其他地區的速度湧入;擁有中國最活躍的民營經濟、最完備的制造體系;擁有各有側重的區位優勢,隻是需要加大力氣整合;擁有正快速崛起的創新能力——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調查,按區域創新集群的世界專利申請排名,這一地區在2016年就已經超越舊金山灣區,僅落後于東京大都市圈。

事實上,世界性的灣區能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最終都會歸結到技術創新這個要素上——要麼你是技術更新換代的發動機,要麼你是把它大規模推向市場的加速器。所以,未來技術的開發、應用,以及核心企業的成長壯大十分重要。

這一點隻要想想蘋果、谷歌之于舊金山就能一目了然。

構成信息革命下半場的雲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鍊、生物技術……“深圳—香港—廣州”也有了在全國處于領先的企業、研究團隊和成果,如果以此為契機,各生産要素能夠實現在粵港澳的較大自由的流通,那無疑将會給這一塊改革開放的前沿一個新的騰飛契機。

從地緣格局上講,三地整合帶來的改變将會主要體現在這三點上:

一是粵港澳灣區未來作為全球産業鍊條上不可替代的一環主要體現在“智造”層面上。在技術初始端,中國目前不占優勢。但在創新驅動下,世界工廠已經開始了産業升級之路。這種升級主要體現它對世界前沿應用的跟蹤方面,它使得“中國智造”成為從實驗室産品到大規模應用之間極難替代的一環。

這一點已經得到驗證,因為世界工廠總是能用更少的時間、更低的成本生産出符合他們想象的零配件。

二是全球分工體系重構,粵港澳灣區地位上升。在低端制造向東南亞轉移越來越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全球産業鍊将可能從過去的“珠三角—香港/韓國—發達國家”,轉變為“東南亞—粵港澳—發達國家”,粵港澳灣區成為銜接西方發達工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樞紐。

這一點将體現在資金、技術、人員等多個層面。事實上,目前從中國向東南亞遷移的工廠,同時也轉移了不少中國的要素。以中國長期的世界工廠經驗,它更容易和發展中國家交流,更習慣當地的環境。

三是在中美貿易争端的大背景下,粵港澳灣區,尤其是香港因素,有可能成為中國打破西方圍堵高端制造的破局點。而且,一旦實現人員、商品、交通的極大自由,香港将會獲得進行産業規劃調整的良機,更好地應對來自新加坡的全方位挑戰。

事實上,有一些政策已經露頭。

9月1日起,《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實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北上,主要是去深圳創業,将進一步打通香港與内地的技術研發生産鍊條……

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或許會成為一個觀察粵港澳灣區未來是否成功的指标——是否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願意到内地創業、工作、生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