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茶坊

茶坊

時間:2024-10-20 12:25:02

不找借口文/張瓊

宋真宗時期,魯宗道任太子的老師,因其為人正直、責任感強而在朝中頗負盛名。

有一次,魯宗道的同鄉進京辦事,順道探訪他。魯宗道深知這位同鄉好酒,便帶他去了附近的酒館。喝到一半時,管家氣喘籲籲地來報說:“老爺,皇上有請,使者已經在家裡等待了。”魯宗道對同鄉道明了歉意,随即回到家中。前來的使者先前同魯宗道在一起工作過,知道他正直謙厚,擔心地對其妻說:“趕緊準備些解酒的湯汁,這樣進宮實在不妥!”他想到皇上知道魯宗道因去外面喝酒而遲到一定會龍顔大怒,又關切地問魯宗道說:“皇上如果責怪你遲到,我應該以什麼借口來回話?”不料魯宗道卻回答:“還請坦白告知,不要找借口。”使者十分驚訝。魯宗道解釋道:“喝酒是人之常情,可是欺君便是殺頭的大罪啊!”使者回到宮中将此事告訴宋真宗,宋真宗果然不高興了。

不一會兒,魯宗道也到了宮中。宋真宗不悅地問道:“你為何私自去酒家喝酒?”魯宗道連忙跪下請罪,說:“臣家境貧窮,沒有飲酒的器具,今日有遠道而來的鄉親,為了能好好招待,便帶他去了附近的酒館。臣穿了便服去的,沒人認出來。”宋真宗聽完笑着說:“你是朝廷的官員,恐怕會被禦史彈劾。”魯宗道誠懇地說:“我甘願受罰,還請皇上您不要生氣。”宋真宗不再多言,将召見魯宗道的公事說了一遍,命令他一定要辦好,繼而說:“你回家等待懲罰去吧!”

魯宗道剛走,宋真宗便請人準備了一套珍藏的酒器,派人送到他的宅邸。使者不明所以,皇上剛剛還很生氣,說要處罰他,這會兒怎麼又送酒器給他?宋真宗對使者說:“因為他遇事不找借口來躲避我的責怪,而是選擇坦白。這種态度正是朝中缺少的。”

借口是不堪一擊的,它好比皇帝的新衣,隻能自欺欺人,他人更多時候隻是不願戳穿,而不是不知道。隻有坦言告知,敢于說真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不用力捕到魚

文/程剛

厄瓜多爾河流裡有一種奇特的魚,叫“漏魚”。說它奇特,是因為它的身體像帶魚一樣細長,但全身上下沒有一根刺。至于“漏魚”名字的由來,這和當地的漁民有關。原來,漁民捕魚時很少捕到漏魚,不因其數量少,而是因為它的身體特質。除内髒外,漏魚渾身都是軟綿綿的肥肉,有時甚至柔軟得像水一樣,所以,它們能夠輕易地從網孔或有空隙的容器中找到縫隙逃脫。

漏魚體内富含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且肉質滑嫩,是上等的補品,因此,漁夫們想方設法捕捉它們。一群專門捕捉漏魚的人終于探索到其中的玄機。辦法其實并不複雜,唯一的決竅就是“不用力”。

當地捕漏魚者拉網的速度慢得出奇,平時拉五網,現在隻能拉一網。隻見他們慢慢梳理漁網,有時拉拉停停,最後小心翼翼地将網拉出水面,裡面就會有漏魚被捕到。其實,這個方法也源于漁民掌握的漏魚逃生技巧。它們柔軟身體的變形脫逃,要依靠外力的迎面撞擊作用,然後靠着巨大的沖力反向将身體滲出縫隙中。漁民收網時完全不用力,漏魚也就沒有了可以借用的力量,無法從網孔中滲漏出去,成為漁民的獵物。

漏魚靠着身體的獨特優勢,屢次逃出漁民的圍捕。可是,一旦掌握了它們的特性,反其道而行之,抓到它們就能“不費吹灰之力”。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有些時候,“不用力”恰恰是擊敗對手的最好辦法。

誇人隻誇一厘米

文/沈星

主播是一個需要口才的職業,但我一直覺得自己口拙。剛工作時,與不熟的人閑聊,我就不知道如何接應。直到後來,一次無意地随口一言,讓我受益匪淺。

縮小稱贊的範圍

有次去餐廳,我和阮先生在電梯裡碰到,瞧見他西裝上衣口袋裡露出手帕一角,在燈光下熠熠生輝。我脫口而出:“阮先生,你的口袋巾怎麼會發光?”

阮先生掏出口袋巾,我細看才發現,這條口袋巾猶如工藝品,不僅邊緣鑲了金箔,角上還包着水鑽,非常打眼。

原來阮太太是個收藏口袋巾的高手,據說阮先生每天出門前,阮太太都會将與前日折法不同的口袋巾輕輕放進他的西裝口袋。

不久,阮先生六十壽誕,宴請同事。我帶去的禮物是一條Prada的純蠶絲口袋巾。奉上禮物時,我對阮太太說自己班門弄斧,希望以後能跟她多學一點兒知識,再以後,我就成了鳳凰衛視去阮先生家做客最多的人。因為阮太太有找到知音的感覺,經常會請我去她家裡欣賞。

随着與阮先生阮太太的交情加深,我似乎找到了拉近同事關系的秘訣:一個人的體表面積大約兩平方米。誇人家看起來精神,誇的是全身;誇人家臉色好,範圍就縮小到臉部了;誇唇膏顔色美,更集中;再縮小範圍到耳釘,更有力度——同樣分量的贊美之詞,是攤到兩平方米有力度,還是落到一厘米更有勁兒?

誇一個人,先做功課

鳳凰衛視當家小生姜聲揚是個語言天才,可我連粵語都說得磕磕巴巴。以前我沒話找話,問他這麼多語言怎麼學的,他答慢慢學的。我非常尴尬。

後來趕上急性角膜炎流行,為防止被傳染,姜聲揚戴了一副平光眼鏡來上班,我覺得機會來了,以驚豔的表情說:“沒想到你這樣陽光型的帥哥戴上眼鏡竟有幾分儒雅的味道。”

他笑了,我又窮追不舍,從他的臉型适合什麼鏡框,到他的膚色适合什麼材質,再到什麼顔色的鏡片最能展示他的特色……一通閑聊後,姜聲揚美滋滋地走了。據說他回台灣探親時,随身帶了四副不同的太陽鏡。再以後,我的粵語就過關了,當然是在姜聲揚的悉心教導下。

不過,這種脫口而出便能妙手偶得的情況隻是少數。誇人要想一箭中的,是需要提前做功課的,多觀察、多分析,才能發現對方需要怎樣的贊譽。

誇人也需要有創意

有的人可以直抒胸臆地誇,有的人必須拐彎抹角地贊。好比吳小莉,或許因為被太多陳詞濫調贊美過,她對順耳的好話産生了免疫力,清一色是模式化地回一聲:“謝謝。”

我不信她沒癢處。聽她閑聊,張口閉口就是“我家女兒如何”,我假裝無意跟她提起:“都說你的面相是福相,可我看你女兒更有福相。”

聽了我的話,吳小莉喜上眉梢:“真的嗎?唉,有人說我女兒臉大,不漂亮,漂亮有什麼用,有福氣才最重要嘛。”别出心裁的先抑後揚,勾得小莉母性大發,也對我好感倍增。

其實,誇人時,先摸底再觀察,再篩選,再集中,最後确定,找到攻克點後,還要在腦子裡組織語言,琢磨該用怎樣的神情和語氣,就像做菜,花了心思做的菜人家吃得出來,花了心思的誇獎人家也能聽得出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