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社會分層視角下的“擇校熱”現象分析

社會分層視角下的“擇校熱”現象分析

時間:2024-10-19 10:47:22

【摘要】本文從社會分層及流動的理論角度出發,通過探究不同社會階層掌握的财富、權力、聲望資源的差異性及目前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分析了“擇校熱”現象産生的外部原因;同時從不同階層的社會成員對社會分層的認可及教育成為人力資本獲得的最直接途徑兩個方面分析“擇校熱”現象産生的本質原因。

【關鍵詞】社會分層;社會流動;擇校;原因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随着經濟、社會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人們開始普遍關注教育問題,而擇校現象也随之盛行起來。近幾年來,擇校現象更是愈演愈烈,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幼兒園都被卷入擇校的熱浪之中。本文試從社會分層和流動的理論視角出發,分析“擇校熱”現象背後的原因。

一、社會分層與流動的理論淵源

所謂社會分層,是指社會中的人們按一定标準劃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級、層次的過程與現象。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是最早提出社會分層理論的社會學家。他主張從财富、聲望、權力三個角度分析一個社會的分層标準及由此帶來的不平等問題。韋伯認為财富是衡量社會分層的經濟标準,社會分層的政治标準是權力。聲望,是指一個人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評價以及社會尊重和承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擁有更多财富和權力就意味着獲得他人尊重及社會較高評價的機會更大。但韋伯也認為,财富、權利和聲望在社會分層中都可單獨地成為分層标準。社會分層體系中沒有可以長久保持的社會地位,社會成員的地位随着個人成長階段擁有的财富、權力、聲望資源的改變而發生向上向下的垂直流動,或不同社會角色會出現水平變化,這就是社會流動。社會流動形式有多種分類方法:主要有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代内流動和代際流動。

二、“擇校熱”産生的原因探析

(一)不同的社會階層掌握的資源的差異性是“擇校熱”現象産生的外因

目前我國的社會結構已經定型,具體表現在:階層之間的邊界、内部認同形成、階層流動開始減少以及社會階層的再生産。而在階層相對固化的社會結構中,缺少其他競争資本的人更願意抓住教育這個相對公平的機會來增加在社會競争中的優勢,以獲得向上流動的條件。寒門雖難出貴子,但寒門子弟也可以通過埋頭苦讀去争取階層的向上流動。中上階層雖已掌握了各類可資利用的資源,但擁有更好的生活及實現階層的再生産是他們對子女的期望。因此,他們也盡最大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社會、文化等資源優勢加入到這場教育資源争奪的馬拉松賽中,盡最大可能讓子女實現社會階層的向上流動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其次,由于區域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教育資源的分配也嚴重失衡,農村與城市及不同區域之間教育資源的分配明顯不均。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中上階層家長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資源更好的學校接受教育,即使孩子成績一般,但在人才濟濟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眼界、知識面、人際交往圈及各種綜合能力可能會比普通學校的孩子相比寬一些。而低層階層的父母,信息社會的到來使得獲取資源更加便捷,但也讓他們更深刻體會到受教育水平低帶來的選擇局限,他們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優質教育資源所吸引。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劇增,許多企業非985、211等名校畢業生不招,非名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少名校學曆這塊敲門磚,連去試一試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更堅定了學生和家長不僅要上大學,更要讀985、211名牌大學的信念。在如此之大的就業利益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主動或被動地通過各種渠道加入擇校的行列當中,以确保自己的孩子在每個學習階段都可以距離名校更進一步。

(二)社會成員對社會分層合理性的認可,及教育是人力資本獲得的直接途徑是“擇校熱”産生的本質原因

社會分層的存在和維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會成員個人在主觀意識中對它們的想象或取向,他們普遍相信該社會成員之間存在着“地位”上的不同,相信可以把成員們劃分為哪些不同地位的“群體”或“類型”。而擇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就是社會成員對處于不同社會位置的人應該得到不同社會報酬和待遇的社會分層合理性的認可。處于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對社會分層的認可帶有自己階層特有的考量,中上階層想通過為孩子選擇好的學校,證明和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财富,也讓自身階層身份得到建構,從而完成自我所在階層的再生産。而低層階層則盡可能利用教育這一相對公平的方式來實現階級的向上流動,從而達到自身階層的垂直流動和改變。當然,擇校行為的産生不排除非理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基于對社會分層認可基礎上的理性行為,焦慮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享受好的教育,找到尊重孩子個性發展的學校、老師、同輩群體。

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投資是人們獲取财富、威望和權力的重要方式。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倍增效應,人力資本的投資與其他物質資本投資相比具有更高的收益。因此,人力資本的收益及收益的潛力對于不同階層的人來說都具有無限的誘惑。而人力資本主要是通過教育、培訓和其他正規和非正規的學習過程獲得的。所以,作為獲取人力資本主要渠道的學校教育勢必成為不同階層社會成員向上流動的首要選擇。低層階層隻有擁有較高的受教育水平,才能擁有豐厚的人力資本和别人競争,才能逐步擺脫貧乏的先賦條件帶給自己的選擇困局。而有條件的中上階層家長,在望子成龍心态的驅使下也不惜付出高昂的代價為子女選擇教育質量優質的學校,從而确保子女未來人力資本的提升,以便在将來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三、結語

社會學家帕累托認為,一個穩定的現代社會是社會各階層合理流動的渠道,社會垂直或水平流動的重心應為“自緻性”努力,其重要性應該高于“先賦性”特征。那什麼樣的社會才是一個有活力的、開放性的社會?答案不一而足。雖然我們都認同,隻有不平等的社會才會激發人們向上流動的動力和競争的熱情,可這樣的不平等要靠怎樣的方式才能縮小?筆者認為,世上雖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但隻有絕大多數人擁有相對公平的選擇機會,這個社會才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相信随着教育公平的大力推進,擇校現象也會逐漸退熱。

參考文獻:

[1]童星.現代社會學理論新編[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下卷[M].商務印書館,1997.

[3]馬小兵.淺談韋伯的社會分層理論——“三位一體”理論[J].滄桑,2010,(6):144-145.

[4]孫立平.斷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謝立中.多元話語分析:以社會分層研究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8(1):68-101.

[6]西奧多·W·舒爾茨,舒爾茨,吳珠華.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