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地方 :如何确立可操作的标準?

地方 :如何确立可操作的标準?

時間:2024-10-19 10:53:38

環保治理還需精準發力——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矯枉過正

随着中央環保督察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政府主動行動加碼,布置環保專項整治工作。

在制造業重鎮、曾經的“世界工廠”東莞,早在本輪環保督察“回頭看”之前,就已将整治工作完全量化後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布置下去。

5月17日,東莞市大氣辦發布《關于開展清理“散亂污”企業專項行動的通告》,在全市範圍内開展清理“散亂污”企業專項行動。據悉,5000家“散亂污”企業今年底前将被淘汰整治。

據當地媒體報道,東莞的“方案”将全市鎮街(園區)分為5個任務檔次,每個檔次對應一類鎮街,第一檔至第五檔的淘汰整治任務分别為350家、250家、150家、100家、50家,其中關停取締數不少于任務數的70%。

以中堂鎮為例,該鎮屬于此次整治任務的第四檔,即淘汰整治任務為100家。目前中堂鎮已發現“散亂污”企業1187家,關停取締企業607家,整治改造企業79家,任務總數完成率686%,關停取締任務數完成率達867.14%。

根據東莞環保局發布的數據,截至6月20日,東莞全市已完成2595家“散亂污”企業的淘汰整治,其中關停取締2026家,整治改造569家。

窺一斑而見全豹。本輪環保整治中,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處罰力度極大。在生态環境部披露的1月至6月全國行政處罰案件數量前十名的地市中,廣東就有4個城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上榜。

從更大範圍看,1月至6月,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共下達處罰決定書72192份,罰沒款金額為58.5億元。截至6月底,全國所有地市均有适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查處的案件。

數據顯示了環保整治的精準定位,也折射出了當下制造業轉型發展中必須經曆的陣痛。近年來,斯道拉恩索、正隆集團、利樂集團等知名制造企業,因為環保方面的原因,最終選擇關閉旗下位于中國大陸的工廠。

2016年6月,蘇州紫興紙業宣布停産解散,并未按照政府規劃搬遷到吳江。蘇州紫興是由世界500強企業斯道拉恩索投資并控股的高檔文化用紙生産企業。該公司公告稱,過去20年,工廠所在地逐漸發展成為蘇州高新區商業和住宅核心地段,越來越難以維持大型企業的正常運營。

随着這家曾經的納稅大戶的悄然離場,周邊居民如影随形的投訴電話也一并消失了。

曾經的招商引資明星,在環保升級的大環境下,由于跟不上環保要求,變身成為污染治理的“标杆”,是這類企業的共性遭遇。不過,在産業升級的陣痛中,也隐藏着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因缺乏長遠規劃而留下的遺憾。

一位佛山利樂的員工在離開時留下的一段話在網上刷屏:“這一塊區域是先有工廠還是先有民宅,又是誰隻顧一時利益?現在,我們就要失業了,失業後可以說我們毫無經濟來源……請社會多關心一下這群人吧,換位思考一下。”

政企的博弈還将在不斷升級的環保風暴中持續。多位環保業内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未來的環保治污标準隻會更嚴,相關企業不應心存僥幸,要提前整改。

2017年8月19日,環保部強化督察(第十輪)第七組部分成員在滄州大化TDI有限責任公司督察排放情況,“散亂污”整治是該次強化督察的重點内容之一。新華社

4月20日,廣東中山發布了《關于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範圍的通告》,高污染燃料設施需要在2019年6月30日前全部拆除或技改升級。圖為5月23日,中山神灣鎮的一家企業以前用的燃煤鍋爐已經停用。視覺中國對各級政府而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治理污染考驗着他們的決心、耐心和智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布認為,環保整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矯枉過正,應設立一個可操作的标準,用漸進的方式進行整治。多出治本之策,多些精準發力,才是治理環境污染和迎接環保督察的應有之義。

“以人民滿意為治理标準”——初衷很好,但無法量化、難以執行

環保督察的高壓态勢到了基層後,是如何體現和執行的?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環保督察開展以來,絕大部分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了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幾乎所有受訪企業都表示:治污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高舉雙手贊成。

但主觀的大局意識,難掩客觀條件下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着生死存亡的現實。

上海某家居建材企業負責人劉浪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家居建材行業有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短時間無法滿足國家環評工作的硬件要求,如“廠房防護距離50米以外”等。如果按照“一刀切”的标準,這些企業注定短期内無法達到要求,将持續停工停産,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單靠規模企業是無法撐起家居建材這個産業的,一旦産業鍊斷裂,家居建材行業的競争優勢将喪失殆盡。沒有這些小微配套企業,産業鍊上的大中型企業也會無以為繼。”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不少類似案例。江蘇某食品加工企業從1997年開始經營至今,并依法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證、營業執照、納稅登記證,因為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到期未延續,相關行政部門日前對企業采取強制斷水、電措施,企業停産後經濟損失巨大。“地方政府不管企業死活,達到關停目的就算完成任務,整改和補償問題根本不願與企業談。”該企業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備受争議的還有,多地甚至因為環保整治出現過市民“買不到豆腐”“買不到馕”等現象。劉浪的微信簽名似乎道出了中小企業主這個群體的心聲:“我們支持環保,我們不是敵人,我們需要的是引導整頓與正确的執行!”

需要因企施策的,并不僅僅是劉浪這樣的中小企業。對于污染大戶鋼鐵行業,《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鋼鐵企業采暖季要按照企業環保績效實施差别化的停限産措施。

“中國有寶鋼、太鋼這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有燒結煙氣脫硫脫硝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邯鋼,但還有一批污染嚴重、環保意識淡薄的落後企業。”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正是由于存在這樣巨大的差異,停限産、去産能等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須“差異化”。李新創認為,今年差異化的環保政策還将進一步深化,倒逼環保水平落後的鋼鐵企業退出市場。

“最後一公裡”的政策取向仍是基層政府和涉事企業的考量焦點。

例如,多地政府在關于企業停産的通知中都做出過“以人民滿意為治理标準”等要求。

一位企業負責人認為,“‘人民滿意’是一個無法量化、無法衡定的柔性标準,沒有明确的治理和驗收參數,這樣可能導緻從方案的制訂到項目的驗收,都沒有明确的判定标準,從而難以執行。”

此外,多位受訪對象還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反映,環保督察中的來信來電經常“變味”,甚至出現不少同行之間惡意舉報的情況,建議有關方面從舉報信息來源上做好精準核實。

相關閱讀

《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0期(7月30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查出哪些問題?》www.ceweekly.cn責編:周琦美編:黃河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