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小狗離奇事件》改編自英國作家、漫畫家馬克·哈登的同名暢銷書。小說講述了15歲的少年克裡斯托弗以一種令人驚奇卻更能揭示真相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該小說出版後大受歡迎,2004年聖誕前夜超越紅極一時的《哈利波特》和《追風筝的人》,登上英國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故事充滿奇思妙想,馬克·哈登曾确信它是無法改編成電影或者話劇的,但他稱編劇西蒙·史蒂芬斯“天才般的改編”卻讓他認識到自己大錯特錯。2012年9月,話劇《深夜小狗離奇事件》首演後,一炮而紅,英國演員抖森(即湯姆·希德勒斯頓)看了之後說:“這是一部十分精彩的舞台巨作。”BBC還專門為該劇拍攝了紀錄片,展示了它是如何從一本小說變成一部戲劇的。《深夜小狗離奇事件》也橫掃了戲劇界著名的奧利弗獎和托尼獎的十二項大獎。
今年,原版《深夜小狗離奇事件》首次來華,于5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6月1日至6月3日還将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自閉症”的奇想世界
“是誰殺害了小狗惠靈頓?”
克裡斯托弗擁有着和常人不太一樣的大腦——他喜歡數學,熱愛太空,熱衷于照看他的寵物白鼠。在某些方面,他思維敏銳,能背出7057以内的所有質數,但卻沒有足夠的能力解讀日常生活,害怕與陌生人接觸,被别人輕輕觸碰也會令他尖聲大叫。
一天夜裡的淩晨12點零7分,他發現鄰居家的小狗惠靈頓躺在花園裡,身上還插着一把鐵叉。作為第一個發現小狗死亡的人,克裡斯托弗一度被警察當成殺死小狗的兇手,在詢問過程中,警察碰到了克裡斯托弗,克裡斯托弗情緒激動之下,不小心打了警察,于是以“襲警罪”被送到了警察局。
出來後,克裡斯托弗開始調查殺死小狗的兇手,而且他還把自己的調查和推理過程,像夏洛克·福爾摩斯一樣記錄在冊。
雖然克裡斯托弗并不具備常人對人情世故的感知力,和社會也格格不入,但是卻有着缜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在調查推進過程中,他還發現了其他秘密,比如自己的父母與鄰居之間不可言說的秘事,比如自己“過世兩年”的母親其實并沒有死,而且給他寫了很多信……身邊的一切像一個巨大的謊言,把單純的克裡斯托弗包裹其間。為了解開這一切謎團,克裡斯托弗一個人踏上了前往倫敦的旅程。
盡管在外人看來,《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少年。但馬克·哈登并不願意用這種病理性原因诠釋這個少年怪僻行徑的動機。在他的小說裡,通篇也沒有提及克裡斯托弗患有自閉症,在2009年,他還特意發表聲明,否認了克裡斯托弗和自閉症的關系。“當描寫克裡斯托弗的時候,我其實列舉了一大堆從自己的親戚朋友那兒收集過來的他們的信仰、習慣、怪癖和行為。當然對于那些西蘭花和三文魚放在一起就不吃、或者無法和陌生人共用衛生間的人,我是不會透露他們的名字的。這恰恰證明了克裡斯托弗和我們其他人并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導緻他遇到困難的怪癖的數量和組合與其他人不同而已。”
《黑客帝國》般的舞台效果
這些古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恰是舞台化最大的難處所在。作為一部采用第一人稱叙事的小說,舞台上展現的一切就是男孩腦海中的世界,如何表現它的無序、混亂以及邏輯上的執拗是西蒙·史蒂芬斯最為擔心的問題。
西蒙知道必須請戲劇導演瑪麗安尼·艾略特加入,瑪麗安尼·艾略特曾憑借執導的舞台劇《戰馬》獲得了2011年托尼獎最佳話劇導演獎,《戰馬》于2015年在中國巡演時,也取得了不小的轟動。
瑪麗安尼·艾略特在談到這部劇的設計理念時曾說:“我必須要讓觀衆身臨其境,呼吸和男人公一樣的空氣,完全身處他的腦海中。”她從電影《黑客帝國》中獲得了靈感,在和自己的團隊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讨論之後,她決定把整個劇的舞台設計成了一個魔術、電流、科技感環繞的環境。
舞台奉行極簡風格,沒有實景,連道具也像數學公式般被簡化到極緻。892塊LED燈箱,通過視頻編程連接與操控,以點線面組成了克裡斯托弗的想象世界,它們可以單獨亮起,也可以形成一個圖案。比如,克裡斯托弗想起惠靈頓時,LED燈就會連成一隻狗的形狀,當他幻想在太空遨遊時,LED燈就會連成一個個星座,營造星空浩瀚的感覺。
同時,台上幾乎沒有道具。克裡斯托弗講故事所需的東西會迅速出現,又迅速散去,他手頭擁有的就是他當下所需的東西。所有支離破碎的信息、慌亂迷惑的情緒,都在舞台上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
瑪麗安尼·艾略特把整個舞台都當作是克裡斯托弗的大腦,她設置了許多機關,但這些機關不是重點,角色們如何在舞台上呈現它們才是重點。“我們希望無論是舞台劇的觀衆還是小說的讀者都能透過克裡斯托弗的眼睛看世界,對他們來說,他不是另一個人,而是自己。”
在觀看過程中,舞台機關給觀衆帶來的驚喜随處可見。一張從牆上抽出來的桌子、地上突然冒出的一列小火車以及快速翻牌的地鐵站牌,以及當克裡斯托弗幻想成為宇航員時,全息投影技術就會在舞台立方體的空間勾勒出星座、星雲漫布的浩瀚宇宙,令人目不暇接。不到下一秒,你永遠不知道導演會給你“變”出什麼。
整個場景就像一艘宇宙飛船一樣停泊在舞台上,這十分的“克裡斯托弗”。在劇中,克裡斯托弗曾拒絕過老師提出把他的書排成舞台劇的提議,因為他不喜歡這種過于強調個人存在感,大家來這裡就是來見他的劇院規則。《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的舞台消除了演員和觀衆之間的區隔。觀衆席本身就是場景的延伸,演員會出現在觀衆席中,和觀衆一起沉浸在克裡斯托弗的思想中。
正是基于這種科技感和沉浸感十足的舞台設計風格,英國泰晤士報曾評價《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為“故事講述與視覺沖擊的非凡組合”。
一個關于接受差異的故事
由于題材本身的特殊性,為了诠釋好劇中的角色,除了飾演男主人公克裡斯托弗的演員外,劇中扮演其父親、母親的演員都曾專門去一些自閉症研究機構進行體驗生活。
他們發現在劇中克裡斯托弗看似難以理解的動作,比如玩連帽衫上的帶子、突然的大喊大叫都是這些自閉症患者的日常。但《深夜小狗離奇事件》并不想通過這些來凸顯“自閉症”和普通人有多少不同,而是想讓大家知道即便有這些“不同”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它并不妨礙“克裡斯托弗”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
《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的結局是克裡斯托弗找到了父母的秘密,并拿着全A的成績單詢問他的老師:“這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做任何事?因為我一個人去了倫敦!”答案顯而易見。
話劇《深夜小狗離奇事件》自展開全球巡演後,關于它的讨論從未斷過。尤其在關于反映“自閉症”群體方面,有人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在新加坡演出時,一些患有自閉症的年輕人在問答環節曾感謝劇組,說這是第一次可以告訴父母他們是如何體驗世界的。但也有一些觀衆質疑《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的表現方式浪漫化了“自閉症”病症本身和這個群體,克裡斯托弗也許有行為障礙,但因為他出衆的數學才華得到了救贖。但事實上,許多自閉症患者不僅沒有天賦異禀,而是連正常生活都很困難。
關于對《深夜小狗離奇事件》的争議,馬克·哈登曾解釋說,他無意寫“自閉症”這個群體,而是想寫一個關于他身邊“古怪”的數學家朋友們的故事,他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他認為這很酷。“這更是一個關于了解并接受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故事。”
《深夜小狗離奇事件》提供的是一個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它事關個體,而不是對某個群體的概括。瑪麗安尼·艾略特說:“這部劇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當我們遇到那些令人覺得難以應付、困惑的事情的時候,面對恐懼,卻仍然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