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哎呦,媽媽!》:中國式母愛背後的欲望

《哎呦,媽媽!》:中國式母愛背後的欲望

時間:2024-10-19 02:42:16

女版阿巴貢是接地氣的:“她是吃過苦的人,她窮怕了。這種人在中國,在我們的父母輩還是很常見的,她很節儉,她想要給孩子找到經濟基礎好的婆家,不要讓她受罪,這也是中國一些父母很現實的想法。”

錢夫人癱坐在自家的後花園裡。她抱着自己失而複得的一罐子金币,忘我地喊着:“我的大寶貝,我的小心肝,我的命根子,小祖宗,姑奶奶。讓我聞一聞,這金币的味道,迷人的味道。我隻要抱着你,我的骨頭都酥了。”為了拿回這罐寶貝,她把自己的兒子賣作奴隸,把女兒賣作人婦,卻在打開罐子後發現——一切空空如也。燈光暗下,她唱起黃梅戲獨自走向角落裡點亮的梳妝台:“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

這是錢夫人的一個夢,也是楊婷導演的話劇《哎呦,媽媽!》的最後一個畫面。該劇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莫裡哀的喜劇《悭吝人》。在這次改編中,文學裡的四大“吝啬鬼”之一阿巴貢由男性化身為女性,搖身一變成了唱黃梅戲的錢夫人。她依然無比“吝啬”,幹涉子女婚姻,但楊婷為她提供了中國式解讀——“為了孩子好”。這是偉大,還是自私?

這是楊婷為黃梅戲演員吳瓊量身打造的戲。話劇加黃梅戲讓一向以先鋒著稱的楊婷也頗感棘手:“這真的是我目前為止導得最難的一出戲。”6月28日至7月1日,《哎呦,媽媽!》在北京喜劇院完成了第一輪演出。

親情與欲望

2015年,楊婷導演了話劇《我的妹妹安娜》。這部劇作改編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另辟蹊徑地從安娜的哥哥斯季瓦的視角來講述安娜的一生。在戲裡,第一次出演話劇的吳瓊化身為沃倫斯基伯爵夫人,在舞台上乍現。戲份不重的她期待着能再次與楊婷合作,這才有了後來的《哎呦,媽媽!》。

要挑選一個能讓吳瓊做主演的喜劇劇本來改編并不容易,寫女性的戲特别少。楊婷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在中央戲劇學院課堂上演過莫裡哀的《悭吝人》:“我自己把阿巴貢改成了一個女性。那個形象跟我完全不一樣,我把自己弄得像一個老瘋子一樣。”

把阿巴貢變成了女性,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變化。楊婷說,《悭吝人》裡的批判色彩有着17世紀法國的影子,“在喜劇當中,如果是一個男性老頭,很吝啬、很招人讨厭,然後大家去調笑他、戲弄他,喜劇成分其實是非常高的”。但當“吝啬鬼”變成了女性,如果照搬原著,楊婷覺得不合适,“媽媽她再吝啬,我覺得她可能都不會把自己的孩子真的當商品出售”。

“錢夫人”吳瓊在這點上與楊婷不謀而合:“這裡面有母親的愛,對吧?莫裡哀的這個喜劇畢竟是300多年前的經典,現在觀衆看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在排練的過程中,吳瓊試着去理解錢夫人身上的矛盾:坐擁萬千家産卻一毛不拔,疼愛兒女卻又蠻橫專制。

吳瓊覺得女版阿巴貢是接地氣的:“她是吃過苦的人,她窮怕了。這種人在中國,在我們的父母輩還是很常見的,她很節儉,她想要給孩子找到經濟基礎好的婆家,不要讓她受罪,這也是中國一些父母很現實的想法。”

從豆瓣上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到父母逼婚到丈母娘逼買房,再到最近綜藝節目《少年說》裡,00後們對父母的天台控訴,背後都是中國這種緊張的親子關系。這正是《哎呦,媽媽!》想要探讨的。在楊婷看來,中國的父母喜歡将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讓孩子過得好”的出發點容易淪為一種過度保護,甚至是一種将子女當成私有财産的貪婪。這些父母興許不會像錢夫人這般決絕,但對子女的身心卻一樣是牢牢地抓在手裡。“我們從來沒有把子女當成一個自由的個體,我們更多的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給他們安排一條路。”

劇評人王一可覺得,錢夫人這一角色容易讓觀衆有代入感——父母打着“為你好”、“不希望兒女受苦”的旗号,實則是強加自我意願于子女之上,通過子女實現自身欲望的控制狂。從這一點上,王一可認為《哎呦,媽媽!》是成功的——“折射出中國式父母與兒女相處模式的影子,也使劇情更接中國觀衆的地氣”。

楊婷覺得這種“親情”的背後其實是“欲望”。欲望在錢夫人身上放大為财迷心竅,在現實的世界卻可以是五花八門:貪婪、淫欲、暴食……“欲望對于一個人的控制力是非常強大的。這種欲望不光是金錢上的欲望,(還有)愛情上、親情上、友情上的……因為有了這些欲望,然後給你帶來了很多的困擾。所以我在想,到底欲望對于一個人鼓勵的程度有多大,它摧毀的程度有多大,這是我排這出戲最初的想法。”

黃梅戲與搖滾

楊婷給了《哎呦,媽媽!》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人财兩空的慘狀出現在錢夫人的夢裡,而現實可能是錢夫人幡然醒悟,在金錢與親情中選擇了後者,又或者是一錯再錯,陷入錢眼裡無法自拔。“可能每一個人都會有他自己對一部戲的理解和想法。我不太願意結尾特别明确。”

在形式上,楊婷這一次選擇了黃梅戲與話劇的混搭,戲曲音樂與搖滾、電子樂的融合。混搭帶來了新奇感,也帶來了挑戰。如何把黃梅戲巧妙地與話劇糅合在一起,成了楊婷最苦惱的難題之一。

“你不能說演戲突然間唱一段黃梅戲,你肯定會覺得特别的突兀。”為此,楊婷在音樂上下了很大工夫,一直在修改。她請來了兩位作曲家,一位擅長搖滾與電子樂,一位則擅長抒情音樂。楊婷要求兩位作曲家在發揮個人所長時還要注重與黃梅戲的搭配,在視聽效果上做到現代氣息與傳統韻味的交合:當錢夫人與兒女争鬥時,黃梅戲搭上了歡快的搖滾樂,更顯诙諧;當錢夫人與佟老闆雙雙叙舊時,黃梅戲與抒情音樂又帶來了一種恰到好處的懷舊氣息……

跨界混搭不是隻給楊婷帶來了挑戰。排練的第五天,吳瓊就喊出了“我恨話劇”這四個字。在黃梅戲裡,錢夫人是一個類似于彩旦的角色,能有相應的表演模式與技巧去呈現,但在話劇中,這些框架都是不存在的,褪去臉譜化的錢夫人成了一個不能被歸類,不能被輕易掌控的角色。

要從黃梅戲那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中跳出,唱了四十年黃梅戲的吳瓊得脫胎換骨。5月8号,排練中的她沉浸在錢夫人這一角色中,在微博上寫道:“忘記七仙女,忘記馮素珍,然後忘記嚴鳳英,忘記自己。”

《哎呦,媽媽!》演出後,有人為它喝彩,驚歎于它的多元,有人卻對這種混搭保持懷疑,甚至直言不喜。演出散場後,有觀衆坦言自己不能接受黃梅戲在話劇舞台上出現。

王一可則覺得這樣的嘗試很“楊婷”,“黃梅戲唱段的運用、大量的歌舞表演加入、形體的進一步解放也呈現着楊婷在戲劇風格上的自我挑戰和突破”,是歌舞劇在實現中國性與本土化方面的一些探索。

局外人

嘗試無論成敗,楊婷都一直在求變。“我以前用慣的那些手段,都不會出現在我的下一個戲裡面。”1995年中戲表演系畢業後,她離開演藝圈,去北京電視台體育頻道當了三年記者。1998年孟京輝第一次排話劇《戀愛的犀牛》,請楊婷出演紅紅這一角色。孟京輝是中戲公認的才子,他的邀請無法拒絕。

結果,楊婷扮演的那個“一騷二媚三清純”的紅紅征服了戲劇界,她又回到了舞台上。2003年複排話劇《切格瓦拉》,楊婷第一次當了導演,她把演員換成了全女班,用另一種方式來诠釋理想主義與革命精神。那次演出,湯唯也在其中。“在力量上,男人一定勝于女人,但我想在持久性上和韌性上,男人一定不如女人。有的時候燃燒是一種狀态,冷卻也是一種狀态。就像零度的水和沸騰到一百度的水,它們是兩種狀态,沸騰到一百度的水,我認為它揮發得更快;而零度的水已經結冰了,持續的時間會更長。”

漸漸地,楊婷開始專職做戲劇導演,每一部戲都不一樣。《哎呦,媽媽!》這一輪演出後,楊婷便帶着話劇《局外人》劇組飛往法國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這是她2016年開始排練的一部在非正規劇場演出的話劇。剛建組時,她就對演員們說這是一部沒有舞美、化妝、服裝,沒有宣傳,也不在劇場演出,不賣票隻有内部演出的戲。“最早的時候,我隻是想把它放在我的工作室裡演,然後大概也就是三四十個觀衆,我就是想表達。它更像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一件事,它沒有那麼有距離感。”

《局外人》改編自加缪的同名著作。與該劇的主角默爾索一樣,楊婷覺得自己也是個局外人,也樂于做局外人。她害怕人群,害怕熱鬧,從來不去演唱會或者因音樂節等人山人海的地方。“我刻意跟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熱鬧中,人特别難保持清醒和獨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