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頸椎功能鍛煉對頸椎病患者複發率的影響

頸椎功能鍛煉對頸椎病患者複發率的影響

時間:2024-10-18 09:07:10

【摘要】目的觀察随訪每天堅持頸部功能鍛煉對頸椎病患者複發率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出院的頸椎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将其随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詳盡的頸椎病健康教育,生活中注意頸椎的保健,但不做任何關于頸椎的功能鍛煉。實驗組除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生活中注重頸椎的保健外,每天早、晚堅持做兩次的頸椎功能鍛煉,并在6、9、12個月時進行電話或上門随訪。結果出院後每天堅持做功能鍛煉的頸椎病患者再次複發率要顯著減少。

【關鍵詞】頸椎病;功能鍛煉;複發率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本身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如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并引起各種症狀和體征者。分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在這個快節奏的信息化新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正确的姿勢等是形成頸椎病的主要原因。筆者在襄陽市中醫醫院筋傷推拿科五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頸椎病已經成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頸椎病人除了積極治療康複後,堅持每天進行頸椎功能鍛煉,能有效降低頸椎病的複發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襄陽市中醫醫院筋傷科治療後痊愈的頸椎病患者(除去脊髓壓迫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診斷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1]與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有關頸椎病的診斷标準[2]。排除僅有影像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症狀者;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腎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将其随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23~82歲,病程10天~8年:交感神經型12例,神經根型18例,椎動脈型10例。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18~78歲,病程6天~7年:交感神經型14例,神經根型20例,椎動脈型6例。兩組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頸椎病患者均為在我院筋傷筋傷科住院後通過影像學确診為頸椎病患者,經在院治療後症狀完全緩解後出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以下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2.糾正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正常的頸椎姿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選擇正确的睡眠體位和高度适當的枕頭。4.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防止頸部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5.日常飲食:由于頸椎病多是因為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6.心理護理: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态,了解病情,不可急躁。

指導觀察組出院患者學習的頸椎功能鍛煉操為我院筋傷科結合八段錦并總結臨床經驗,編制的一套頸椎功能鍛煉操,具體方法如下: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于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2.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3.前後點頭: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4.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5.頸項争力:兩手緊貼大腿兩側,兩腿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10次。6.搖頭晃腦: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後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7.頭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後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8.翹首望月:頭用力左旋、并盡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鐘,複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鐘。9.雙手托天: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10.放眼觀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鐘。

2結果

對兩組病例均進行定期随訪,并統計其6個月、12個月、24個月的複發病例,兩組結果進行對比,并經統計學處理,觀察組複發比率較對照組明顯低,兩組結果有明顯差異。P<0.05。統計資料如下:

3讨論

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是長期低頭或頸部外傷.使頸椎間盤受損,含水量減少,導緻椎間盤變薄,進而小關節承受的力量增加.日久使椎間孔相應變小:後縱韌帶、黃韌帶可有微小撕裂,繼發纖維化或鈣化[3]。堅持每天進行頸部的功能鍛煉,緩解頸部肌肉的疲勞,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頸椎的穩定性,預防頸椎病的複發。功能鍛煉能有效的預防頸椎病的複發,降低頸椎病的複發率,有着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标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2]孫字,陳琪.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外科雜志,1993.31:472.

[3]張安桢,武春發.中醫骨傷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54.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