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無現金社會”,人們盡享移動支付帶來的空前便利。但信息技術并非完美無缺,“無現金社會”也有不少弊端,比如安全問題和特殊群體的使用問題等。其中,因商家拒收現金而帶來的問題早已引發廣泛關注。拒收現金是否等于拒收人民币、違不違法以及是否侵犯消費者權益等問題一度引發争議,央行明确指出,除依法應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景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并宣布開展拒收現金行為專項整治行動。換言之,拒收現金既損害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的支付選擇權,乃違法行為。
鼓勵非現金支付并非不要現金支付,兩種支付方式不僅不矛盾,還應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關系。同樣,整治拒收現金行為和倡導多元化支付方式也不矛盾,政策目的不是打擊非現金支付,而是尊重消費者的支付選擇權,保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讓老人們跟上時代步伐、共享科技紅利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9月27日《新快報》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