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為一件1949年天津金圓時期的實寄封,貼孫中山像金圓改值郵票1元3枚,為國内航空平信資費,由天津寄上海,銷“民國38年1月5日”天津漢英日戳。盡管此封并不那麼完美(缺少上海落地戳),但仔細品讀依然可以發掘出精彩的曆史片段。
一、寄出時間前後
從銷戳時間上看,1949年1月5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當時解放軍已兵臨天津城郊,戰事一觸即發。在平津戰役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天津是武裝解放的。但是在天津解放前夕,解放軍也曾為和平解放天津做出過巨大的努力。
早在1948年12月20日,解放軍已經完成對天津的包圍,考慮到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在當時全國的經濟地位僅次于上海。為了使天津免遭戰火的破壞,利于恢複生産和發展經濟,解放軍在着手武裝解放天津的同時,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天津問題。但天津國民黨守軍陳長捷無意放下武器,本實寄封寄出時,正值陳長捷率13萬人防守天津之際。陳動用10多萬工人環城開挖寬10米、深3米的護城河,試圖“創造戰史的奇迹”。
有郵友指出,本實寄封正是天津圍城期間通過航空寄遞的,相當于“穿越”了解放軍的陸地包圍,飛至上海目的地。但也有郵友指出,本封可能是天津圍城期間滞留天津,待解放後才送至上海。
二、天津市參議會與“和平談判”
本封為天津市參議會公函封,寄件人姓舒,雖然姓名無從考證,但天津市參議會卻是“天津和平談判”的重要參與角色。
這事情要從1949年1月6日說起,當時傅作義派代表出城,與平津前線司令部負責人林彪、聶榮臻進行會談,談判不僅涉及北平問題,還包括平、津、塘、綏的問題。面對天津各界人士強烈要求實現和平解放的呼聲,天津守軍陳長捷不得不效仿傅作義的做法,決定由天津市參議會派出代表,與解放軍進行“和平談判”。2
3
4
5
61月8日,天津市參議會推選四位代表受命出城,就和平解放天津問題與平津前線司令部負責人劉亞樓進行單獨接觸談判。劉亞樓具體闡述了和平解決天津問題的四個條件:第一,天津為華北主要工業城市,人民解放軍甚望和平解決,避免遭受戰争破壞;第二,一切國民黨軍隊應自動放下武器,并保障不破壞公私财産、武器彈藥及公文案卷,人民解放軍保證這些軍隊官兵生命财産的安全及去留自便;第三,人民解放軍停戰24小時,等候天津守軍的答複;第四,如果天津守軍不願自動放下武器,則人民解放軍将發動進攻。對此,天津市參議會四位代表表示需回去請示陳長捷。
首輪談判完畢後,四位代表安全返回天津城内,立即向天津市參議會議長作了詳細彙報并轉達陳長捷,面對如此具備誠意的條件,國民黨方面卻借和談以拖延時間,等待時局變化。
1月11日下午,天津市參議會四位代表再次出城傳達旨意。面對陳長捷的故意拖延,解放軍嚴厲拒絕,并要求在1月13日12時前做出答複。但是,天津市參議會四位代表返城後,直至1月13日,陳長捷沒有按照規定時間做出答複,也沒有再讓天津市參議會代表出城斡旋,從而最終關閉了和平解放天津的大門。
由于國民黨守軍在和平解放天津問題上一再拖延,錯失了和平解決的良機,早已對天津形成包圍的解放軍果斷采取軍事行動。1月14日,解放軍于上午10時對天津敵軍發動總攻。1月15日下午3時戰鬥結束,天津解放。
作為國民黨談判代表的“天津市參議會”,這件公函封可謂是曆史證物。
三、天津市參議會舊址
本封背面印有天津市參議會地址:天津第六區威爾遜路六一号,威爾遜路即今天解放南路。經朋友指點,方知天津市參議會舊址正是今天“天津德國俱樂部舊址”。
天津德國俱樂部曾是20世紀初德國政客、僑民在天津的政治、社交和文娛活動中心,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曆史風貌建築。該建築于1905年5月動工,由天津德租界工部局規劃處的德國建築設計師主持設計。俱樂部内設有餐廳、酒吧、台球室、紙牌室、圖書室、劇場、保齡球場、網球場、露天旱冰場等多種功能設施。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7月)大樓竣工,占地6330平方米,建築面積3562平方米。屬于新羅馬風式建築風格,在造型和裝飾上具有顯著的日耳曼傳統色彩。這幢建築曾多次出現在民國時期的天津風景明信片中(圖5、圖6)。7
81945年9月,中華民國政府将此處房屋撥給美國紅十字會使用,成為“美國海軍俱樂部”。1947年6月,美軍從天津撤退,該樓改為天津市政府參議會使用。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後,該建築的房屋設備等财産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
四、上海外灘二十三号
說來也巧,本封收件地址為上海外灘23号11樓。經上海朋友介紹,原來外灘23号正是上海著名曆史建築—中國銀行大樓舊址。
坐落在上海外灘23号的中國銀行大樓是中國銀行乃至近代中國金融業最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産,也是整個中國銀行系統唯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
外灘23号原為德國總商會(建于1908年的三層磚木結構的建築),1917年中國北洋政府對德宣戰後作為敵産被沒收。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于1923年花63萬銀元買入外灘23号房産。1928年中國銀行總行管理處遷入上海,因業務發展急需建造新樓。1936年10月10日大樓奠基。1937年結構大緻完工,但因為抗戰爆發而遲遲未能入駐,直到1946年元旦中國銀行才正式遷入辦公。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銀行大樓舊址曾多次出現在明信片圖案中。
五、結語
收藏實寄封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解讀過去熟悉的曆史,也可以從某個角度證實曆史存在過的痕迹,而對我最大的收獲,則是它會不斷擴大我的知識面,刺激我不斷閱讀,而開闊的閱讀又會再擴展自己的收藏,循環成一個輪回。
參考文獻:
《解放天津前夕的和平談判》,《黨史縱橫》2012年第01期
《天津通志·政府志》
上海老照片由李聖恺先生提供,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