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畫的取材範圍極廣,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直到戲劇唱詞和現代詩歌,都成為畫家喜用的素材,一代又一代的畫家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意畫傑作。
在我國豐富多彩的郵品中,也有不少詩意畫作品,這些作品大緻分為兩類,一類是郵品畫面并不出現詩句,完全依靠圖案展示相關主旨和意境,如郵票有《西廂記》《牡丹亭》《洛神賦圖》《昆曲》《黃梅戲》、《詩詞歌賦》、《粵劇》等。從上述郵票中我們看到,由于畫家對原作精神的深刻領會和準确把握,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中國畫技法構圖,雖然沒有詩句的配圖描寫,卻也能生動再現原作的神韻和風采。《西廂記》與《牡丹亭》這兩部古典戲劇同為反封建禮教主題,雖然在創作方法上一為現實主義,一為浪漫主義,但兩者的文詞均非常優美典雅,劇中的許多唱詞簡直就是一首首動人的抒情詩。用寫詩的手法寫劇本曆來就是我國衆多戲曲作家的共同特征,以這兩部戲劇為題材而創作的郵票充滿了濃濃的詩意和深深的情意。《西廂記》郵票中第四枚“長亭”描繪的内容是古道長亭,衰草楓林,一對有情人正淚眼相向、黯然傷别的情景。這幅暮秋送行圖不正是劇中唱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真實寫照麼!《西廂記》的小型張“拷紅”則選自明代版本《西廂記》的木刻插圖,讓我們得以一睹古代畫家以高超的白描技法創作的詩意畫佳作。《牡丹亭》小型張“遊園”也是一幅詩意畫佳作。畫面上,假山粉牆,翠柳亭台,群芳吐豔,彩蝶紛飛。長期被封建禮教深鎖閨中的官宦小姐杜麗娘與丫環第一次偷偷來到後花園。見得春光,積郁頓消,驚喜之态,溢于言表。優美的畫意傳遞出優美的詩情:“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人與物,情和景,詩并畫,都被畫家以五彩之筆統一于方寸之間,十分和諧協調,十分優美感人。三國曹魏詩人曹植所作《洛神賦》,描寫了一段曲折纏綿的神人之戀,通篇言辭婉麗,情感動人。東晉大畫家顧恺之因之而繪《洛神賦圖》,這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一幅詩意畫,也是中國最早的詩意畫。2005年中國郵政發行了《洛神賦圖》郵票,成功将顧畫引入了方寸之中。全套10枚郵票連橫印刷,設色古豔,人物逼真。特别是賦中描寫洛神美妙姿态的名句:“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與畫裡輕靈飄逸,富有動感的洛神形像相對照,是那樣的絲絲入扣,精妙貼切,令人驚歎。我國澳門特區郵政發行的“文學與人物”系列郵票中也有屬于這一類的,如2004年發行的《離騷》和2005年發行的《西廂記》,均是6枚郵票加1枚小型張的規模,畫家采用寫意畫法,筆簡意濃,刻畫出不同人物的鮮明個性,同樣受到人們的廣泛贊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另一類詩意畫郵品是設計者直接将詩句放入畫面,讓人們在欣賞繪畫時也能讀到詩句。這裡面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把郵品畫面劃出一部分印上詩句,如《木蘭從軍》《宋詞》、《元曲》等郵票就是如此。這種作法雖然方便了一些觀賞者,但卻讓更多的人感到遺憾:本已窄小的方寸之地被割裂為幾塊,郵票畫面的統一和諧之美遭到破壞,此法實不可取。另一種處理方法是将詩句放在畫面之中或者畫面之外的白邊上,如2001年發行的TP.21《李白詩選》,設計者以題款形式,将李白原詩用潇灑剛健的行書标示在畫面的右側或上部,點綴以紅色陽文印章“李白詩選”起畫龍點睛之效。畫家所繪的7幅詩意畫(包括封套畫)都使用彩墨畫法,線條簡潔流暢,設色淡雅大方,于質樸粗犷之中透出陣陣豪氣,與詩仙李白特有的雄奇奔放的詩歌風格高度融合,全套特種郵資片融詩、書、畫、印于一爐,高雅别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又如我國台灣地區在20世紀80到90年代先後發行了《詩經》《楚辭》《樂府詩》《古詩》《唐詩》《宋詞》《元曲》等郵票,也在上面印上了詩句,但大都印在圖案外的白邊上,隻有《元曲》将詩句印在畫面上方的空白處,比較融洽、自然。這些郵票對詩句的安排也頗具靈活性:原詩字數少的,全部印上郵票,字數多的,就隻選用其中的名句,保持了畫面的整體美。這幾套詩意畫郵票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把對景物的描繪放在了突出地位,高山、蒼松、碧天、白雲、亭台、雪景、落花、流水、寒梅、黃花、紅葉……将人物的活動置于某一特定的環境之中,使之情景交融,真切感人。這些精妙的景物描繪對于烘托氣氛,營造意境,突顯主題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詩意畫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後代畫家用自己的畫筆傳達出前代詩人的情懷(也有的為同時代人),把詩人描述的意象轉變為畫面,将詩歌藝術轉變為繪畫藝術,或者說使詩歌藝術與繪畫藝術聯姻。把詩意畫藝術與郵品制作相結合,早已被實踐證明是一項深受大衆歡迎的措施。中國曆來是詩歌之國,也是繪畫之國,我們期盼着能有更多更好的詩意畫郵品湧現出來,讓我們的郵苑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精彩紛呈。
(本欄責編: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