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禹,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他治水的故事。我國台灣地區曾經發行過先聖先賢郵票一套,其中第三枚即是大禹。曆史上稱大禹為夏禹王,禹是絕大多數史學家公認的夏朝的建立者。
《史記·夏本紀》記載了大禹的事迹:在堯的時候,洪水滔天,堯尋找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嶽推薦了鲧。堯用鲧治水,九年不成。舜代堯行政,見鲧治水無功,在羽山把他處死,天下人都認為舜處死鲧是對的。于是,舜舉薦鲧的兒子禹接續鲧的事業。禹為人勤謹,忠信可靠,待人寬厚,以身作則。禹和伯益、後稷奉命率諸侯百姓,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哀其父治水不成被殺,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的衣食住行,艱苦異常。鲧治水采用堵塞的方法失敗了,禹接受教訓,“決九川緻四海”,采用疏導的方法,終于獲得了成功。
2010年,在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東城牆外美人地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呈東西分布的居住地和古河道。而對城北的調查則揭示出以塘山、彭公等地點為代表的大型人工水利工程,年代距今約4800年,這一發現将中國實物水利工程建築史提早了約2000年。良渚大型水利工程的發現與認定,被評為“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證明“大禹治水”并非隻是傳說,是良渚古城進入國家形态的佐證。
1
2
3我國有兩處大禹陵。其一位于四川北川,有人認為禹的家鄉就在北川。唐代貞觀八年,在今天的北川縣禹裡設置了石泉縣,此後,幾乎所有有關大禹的文獻都載明:大禹出生在石泉縣。其二就在前面提到的浙江紹興市大禹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禹陵背負會稽山,面對亭山,前臨禹池。今天見到的大禹陵碑亭是1979年重建的,内立明人南大吉書“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塊。亭南有禹穴辯碑和禹穴碑,系前人考辨夏禹墓穴所在而立。陵左側有禹祠,為重建。陵右側有禹廟。
位于安徽蚌埠的塗山,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會諸侯的地方。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渦淮兒女都會自發聚集起來,舉辦淮河流域最大的傳統廟會—塗山禹王廟會,頌揚大禹治水的功績,慶祝和諧的太平盛世。安徽蚌埠在2017年刻制了2枚連體戳,一枚“禹會村”,一枚是“塗山”。
銀川市郵政部門在2014年11月曾啟用“中華五千年國号”郵資機宣傳戳共17枚,分6次在東城郵政分局營業廳啟用,其中一枚“禹”介紹了夏朝的起止時間。
在我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學界認為是大禹的家鄉,這就是河南禹州。曆史上,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大禹文化之鄉”,舜時期,禹在此受封為夏伯。
山東省西北部的禹城市曆史悠久,是大禹治水之域。唐天寶元年(742),唐玄宗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将原“祝阿縣”改名為“禹城縣”,即現在的禹城市。
在寶島台灣,有一個用大禹名字命名的地方—大禹嶺。大禹嶺,舊名合歡垭口,海拔2565米,是中橫公路的最高點。在中橫公路施工時期,因地質、技術問題與地形險要等因素,其難度不亞于大禹治水,為此前來視察工程狀況的蔣經國便将此地命名為“大禹嶺”。
弘揚大禹文化,每個中國人都責無旁貸,因為大禹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願大禹精神永存。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