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近代郵政輿圖“第一圖”

近代郵政輿圖“第一圖”

時間:2024-11-08 02:03:14

内容提要:近代以來郵政事業不斷推進,至晚清已漸成規模。為進一步推動郵政發展,清政府同意海關試辦郵政,稅務司署開始着手繪制全國性的郵政輿圖。目前僅見于文本的1902年清代郵政輿圖“第一圖”應是其後的《大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和《大清推廣郵政輿圖》的基礎圖。圖中内容和繪圖理念有頗多學術價值。早期郵政輿圖的譜系和序列反映了當時郵務工作推廣的最新進展,也反映了海關對郵政事務發展的預見和期許。

關鍵詞:郵政海關輿圖引言

晚清以來,測繪技術的提升和近代印刷業的興起,使地圖的制作和流傳開啟了一個新高潮。[1]地圖的近代化不僅體現在制作技術進步和精準度的提高方面,更在于圖的内容、元素的多元和豐富,其流傳散布不再局限于古代地圖“官府秘藏”的格局。近年來,地圖作為一種重要的史料,在知識來源、繪制技術、制作工藝、流傳散布、發展脈絡、譜系演變等各個方面都展示出了獨特的研究價值,而地圖背後所蘊含的隐喻表達[2],也呈現出新的旨趣。

郵政輿圖形成于清末,學界就晚清郵政輿圖的研究各有側重,上海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大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着重對光緒二十九年(1903)郵政輿圖展開研究,廖克認為,這幅中英文對照的全國郵政狀況的地圖,是近代專題地圖的大跨越,其制圖理念接近現代專題地圖[3];有對光緒三十三年(1907)上海通商海關造冊處印制的《大清郵政輿圖》進行的介紹和讨論,并提出輿圖數字化的建議[4];也有學者通過對《大清郵政事務通報總論》的研究,介紹其中的《大清郵政輿圖》信息[5];《中國清代郵政圖集》不僅收錄1907年全國郵政輿圖,還有多個年份的分省郵路圖,這些輿圖說明了清代郵政輿圖的豐富性[6];王哲提出設想,郵政輿圖富含豐富的數據,以郵政網點為突破點可利用Arc-GIS對其進行可視化研究。[7]

以上研究者雖然認識到郵政輿圖的可貴價值,然而對晚清郵政輿圖的研究缺乏系統性,諸如具體有哪些版本,各版本之間的聯系,輿圖發展的來龍去脈等問題幾乎空白。郵政輿圖體系完備、數量較多、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散布各地,筆者以為有必要回本溯源,從最早的郵政輿圖的版本、譜系等基礎問題入手,對郵政輿圖進行系統收集與梳理,這不僅關系到對材料本身的理解深度,更關系到我們理解郵政輿圖發展與晚清近代化的關系和意義。

[1].王庸.中國地圖史綱[M].商務印書館,1959年;[美]餘定國著,姜道章譯.中國地圖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廖克,喻滄.中國近現代地圖學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等。

[2].李孝聰.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叙錄[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6年;成一農.“非科學”的中古傳統輿圖:中國傳統輿圖繪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鐘翀.近代上海早期城市地圖譜系研究[J].史林,2013(01):8-18;韓昭慶.制圖六體新釋、傳承及與西法的關系[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唐曉峰.地圖·文化·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3].廖克,喻滄.中國近現代地圖學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90.

[4].鄭吉.彌足珍貴的《大清郵政輿圖》[J].中國檔案,1990(04):17;梁文.《大清郵政輿圖》和《中華郵政輿圖》述略[J].上海集郵,2010(02);柴曉娟.《大清郵政輿圖》的數字化研究與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10):51-59.

[5].蘇全有.近十年來我國近代郵政史研究綜述[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6].北京市郵政管理局文史中心.中國清代郵政圖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6年.

[7].王哲.曆史空間數據可視化與經濟史研究——以近代中國糧食市場為例[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7(06):28-57.

一、《大清郵政公署備用圖》

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也許是最早的一幅郵政輿圖當是《大清郵政公署備用圖》(以下簡稱《備用輿圖》),現藏在國家圖書館,索書号為/057.911/2/1903.05。據國家圖書館的館藏信息介紹,“此圖為彩色布襯圖,長101厘米,寬96厘米,由清郵傳部制,于光緒二十九年四月(1903年5月)上海東方出版社印制。此圖系首次印行之全國郵政用圖,中英文對照。附杭州郵界分圖,東三省郵界分圖和廣州郵界分圖。”[8]哈佛大學圖書館也藏有一幅郵政輿圖,名Chinapostalworkingmap,備注中文名《大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并标記拼音“DaQingyouzhenggongshubeiyongyutu”以示說明。“此圖長102厘米,寬97厘米,由海關總稅務司署和郵政司司長辦公室制,于1903年5月15日在上海東方出版社印制。”[9]根據哈佛大學圖書館檢索系統提供的信息,初步斷定此圖與國圖所藏地圖應是同源,記載信息略有差異。《備用輿圖》沒有标出經緯度,也不是實測地圖,依據的底圖暫不清楚。從圖上看,甘肅、盛京、雲南等邊遠地區,沒有嚴格按照當時的省、府界限繪圖,再從圖上長江口的形狀及構圖看,可以排除沿襲中文底圖的可能。《備用輿圖》采用紅黑雙色銅版印刷,這種技術的核心是雕刻銅凹制版工藝,即“先将銅闆洗淨,闆面磨平、打光,放在鐵架上加溫,在銅闆闆面上塗布一層很薄的蠟層,作為抗腐蝕層。蠟是由黃蠟和白蠟并加入少量松香在文火上熬成的,将銅闆上蠟層熏黑,冷卻後待用。再在編繪原稿上覆以透明紙,勾描編繪原稿上所有線劃、符号和注記,然後将透明紙勾描稿反貼于銅闆蠟面上,用鉛筆将勾描的全部内容轉描到蠟面上,形成痕迹。雕刻時用刻針在放大鏡下雕刻所有線劃、符号和注記,雕刻時需刻透蠟層,裸露出銅層即可,經檢查後再用腐蝕液進行腐蝕,使裸露的銅層腐蝕凹陷。深度符合要求後,經清洗,除去版面上的蠟層,即得雕刻腐蝕銅凹版”[10],該工藝在晚清已臻成熟,不少地圖都采用此技術編印,如《中外輿地圖》(1903)、《大清帝國全圖》(1905)、《皇朝直省地圖》(1908)等等。[11]關于《備用輿圖》的繪制者,筆者以為應出自海關人員之手,而非郵傳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3月20日),光緒帝在總理衙門《試辦郵政折》上禦批“依議”二字,批準開設“大清郵政官局”,[12]标志着晚清郵政近代化的開端。《清續文獻通考·郵傳考》載:“光緒十九年稅務司葛顯理呈送《萬國郵政條例》,疆臣入告,于是命總稅務司赫德妥議章程設局實行,暫由海關稅務司經理,本屬權宜辦法。三十二年朝廷毅然更新厘定官制,特立郵傳部管轄輪、路、電、郵四政。”[13]郵傳部直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立,是清末新政新設機構之一。所以《備用輿圖》繪制時,尚無郵傳部這一部門,那麼也無從談起由他們負責地圖編繪種種事宜了。在郵傳部設立之前,清廷對郵政業推廣并不是實際的施行者,大小事宜主要還是由海關操辦。郵政業在海關的管理下,在不長的時間内,便從最初的5個試辦點,發展到遍布全國18個省份。在此過程中,海關做出了諸多嘗試,繪制郵政輿圖即其中之一。

[8].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輿圖組.輿圖要錄——北京圖書館藏6827種中外古舊地圖目錄[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81.按:國家圖書館檢索,但無法看到原圖。

[9].InspectorateGeneralofCustomsandPost,PostalSecretary’sOffice:Chinapostalworkingmap|大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DaQingyouzhenggongshubeiyongyutu],Peking15thMay1903(Shanghai:OrientalPress1903),http://www.univie.ac.at/Geschichte/ChinaBibliographie/blog/2011/03/23/china-postal-working-map-%E5%A4%A7%E6%B8%85%E9%83%B5%E6%94%BF%E5%85%AC%E7%BD%B2%E5%82%99%E7%94%A8%E8%BC%BF%E5%9C%96-1903/;http://ids.lib.harvard.edu/ids/view/12106056?buttons=y

[10].張樹棟等著.中華印刷通史[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9:693-694.

[11].張樹棟等著.中華印刷通史[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9:693-694.

[12].《奏為大舉開辦郵政請旨饬總稅務司赫德妥議章程事》,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03-5333-012,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又見《恭親王奕䜣等為總理衙門遵義辦理郵政并與各國聯會事奏折》,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軍機處檔案。轉引自: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清末正式創辦郵政官局的兩件史料[J].曆史檔案,1991(02).

[13].《清續文獻通考·郵傳考》

二、《大清推廣郵政輿圖》(1903年)

根據北京圖書館出版的《輿圖要錄——北京圖書館藏6827種中外古舊地圖目錄》可知,在同年還有一幅《大清推廣郵政輿圖》(1903)(以下簡稱《推廣輿圖》)。[14]“此圖由管理外國通商局總稅務司繪,繪本,未注比例,一冊,二色,尺寸為31×19.6厘米。圖凡32幅,繪出了各總局所轄分局之路線。”這本《推廣輿圖》暫不知是否有保存本,我們從1902年北京總郵政司署的文件中看到關于《推廣輿圖》工作計劃:

1902年大清郵政發展情況

1902年,我們更主動和有效地開展了内地郵政發展工作。從取得的成績看,1902年的郵政機構的數量和郵件業務量是1901年的兩倍。現有必要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吸取教訓。這對指導今後的工作是很有益的。

基于這點,準備将下述文件發給各口岸局:

一本共包括有30個郵界圖的地圖冊,這些郵界圖是本署依據各郵界呈報的圖樣精心翻印的。

一大幅全國郵路圖。上述郵界圖全部縮印在此圖上,可一目了然地顯示出現郵遞貫穿18個省和滿洲地區的郵路;在此圖上,标明了各郵界的界限,标出了所有的郵局和代辦鋪商,并标出了連接各郵政機構的郵路及各郵路的距離。

一本包括所有大清郵政機構的名冊。先将各處所按郵界分組然後按字母順序排列。

随後各總局将收到由總署直接出發的一本地圖冊、一幅裱在日光膠版上的郵路圖和一幅普通郵政工作圖的印樣,此圖不久将付諸印制。郵政機構名冊目前在天津的印制人手中。幾個星期後發給各局,供郵政人員和公衆使用。該名冊共印刷1000份。

*《1903年4月16日北京總郵政司署發布的郵政通令第74号》,《海關與郵政》,第256-257頁。

讀此文件,略解疑惑,文件中所指一本地圖冊應該是包含了30個郵界的分圖,但沒有實物無法定論,也有可能是1907年《大清郵政輿圖》[15]的前身。從上述文字介紹,我們可以判斷,備用輿圖與文中的郵路圖最大的區别在于是否标記郵路裡程。《備用輿圖》就是郵政各總局保存留樣的工作圖,從圖上看,圖中内容确實體現了全國的郵路及各區郵政網點的散布情況,與上所述“一大幅全國郵路圖……貫穿18個省和滿洲地區的郵路……”的描述十分相似,文中道明此郵路圖的發行目的是有利于“我們更主動和有效地開展了内地郵政發展工作”,與推廣輿圖的含義更為貼切。

三、清代郵政第一輿圖(1902年)

其實,海關在經營郵政事務時,郵政輿圖的準備工作早就開始了。光緒二十八年(1902)赫德緻外務部申呈的文件:“為申呈事。竊查推廣郵政一事,現據郵政總辦帛黎将已設拟各局處所繪具總圖貼說,并具備節略呈送前來,合由總稅務司照錄節略并總圖各一份,備文附呈貴部鑒查可也。再所繪之圖,系查照本年四月情形,名為第一圖,嗣後每年于四月按照推廣進步情形,依次繪圖呈閱,合并聲明。須至申呈者。”[16]

從這段文字,我們明确得知郵政總辦帛黎曾繪制過一幅全國郵政總圖,此1902年的全國郵政圖,實為清代郵政第一圖,(以下簡稱“第一圖”)。繪制輿圖的初衷就是為了推廣郵政,依據地方各局呈送的節略繪制。記錄此文件正文之餘還有一份附件(見下文),其中詳述“第一圖”繪制内容及種種,但遺憾的是,該圖并沒有保存在此檔案中,隻能根據相關文字想象地圖原貌。

附件:郵政總分各局繪具全國并拟節略竊思郵政一舉,疊經奉旨推廣。查原奏本系由通商各口以達于内地水陸各路逐漸擴充,并咨行各直省将軍,督撫知照,轉饬地方州、縣,曉谕商民鹹知利便各等語。當經總稅務司遵即妥拟辦法,通饬各口兼辦郵政稅務司,實力奉行,以符設立郵政之原議。遂據各該口稅務司陸續詳報設局情形,綜計已開之總分各局及三百餘處,或于省會要區,或于府、廳、州、縣,均系節此而設,節節通靈,數年以來,成效昭著。若欲周知徧喻,非繪繕全圖,不克醒目,特照現時已立總分各局按省分循序繪畫齊全,作為推廣郵政第一輿圖,凡圖中以硃線蜒走者,即可知某府、州、縣設有郵局,紮住郵政人員經理來往郵件,聯絡通行。至以細點成行者,拟即按程途遠近,不日興辦。某标紅方者為郡,偏方為廳,長方為州,點為縣。無論水陸各區,或以輪船鐵路,或内河劃艇,或馬跋步遞,俱可任便寄帶郵件,暢行無阻(至尚未設立郵局之所,如有投寄信件這,可由附近挂号民局代送代收)。除各郡全行注明外,其餘列名之州、縣、村、鎮旁加藍直者,即系指明郵政處所。惟中國幅員遼闊,郵路分歧,須分中、北、南三大向,長江附近等省為中向,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等省為北向(東三省閱前送之小圖便知),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江西、福建等省為南向。現将每向之各該總局按郵路逐一聲明,其郵路又分為兩項:一為業經通行(即系硃線蜒走者),一為尚拟開辦(即系細點成行者)。

[14].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輿圖組.輿圖要錄——北京圖書館藏6827種中外古舊地圖目錄[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81.

[15].《大清郵政輿圖》1907年,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繪制,通商海關造冊處印發,現國圖、北大圖書館、哈佛圖書館都有保存本。關于此本圖冊的研究參見筆者《大清郵政輿圖的譜系》一文,(待刊)。

[16].1902年7月3日(光緒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赫德緻外務部申呈第274号,《海關與中國郵政》,第107-109頁。

*1902年7月3日(光緒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赫德緻外務部申呈第274号,《海關與中國郵政》,第107-109頁。

此段文字大略可知:一、網點開設原則循省、府、廳、州、縣層級開辦,紅方框标記為郡、偏方為廳、長方為州、點為縣;二、硃線表示已設置的,細點表示拟開辦的;三、郵路有輪船、鐵路、内河、馬遞、步遞等遞運方式;四、郵政推廣全國的分區情況,以長江為界,分中、北、南三大向,但沒有說明全國分為多少郵區。

《備用輿圖》雖未見到類似文字說明,但有圖可考,圖例清晰地反映出:一、以不同符号區分省、府、廳州、縣,并有中英文地名,以圓圈表示所在位置,圓圈多則表示層級高,縣以點表示;二、圖中黑色圈表示已設置郵局,硃色表示拟開辦的地點,且已設郵局分等級表示,如一等郵局所在區用英文字母羅馬體書寫并有紅色下劃線表示;三、郵路分兩種,傳統人力遞運和蒸汽輪船遞運,又畫出鐵路線和電報線;四、圖中郵政事業推廣的地區是蘇州、浙江、安徽、湖北、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江西、福建、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及東三省,而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沒有完整納入圖幅之内。

對比“第一圖”和《備用輿圖》,繪制郵政輿圖的目的、内容及其展現的内在邏輯一以貫之,二圖的承繼關系明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具體圖例符号的細節變動更有體系,且不緻淩亂。

在1902~1903年全國郵政輿圖繪制之前,也有局部地區的郵路圖,如《中國清代郵政圖集》中收錄了一幅反映1896年北京、新疆、河北、察哈爾、綏遠、陝西、甘肅郵路圖[17],還有上述材料提及在1902年“第一圖”繪制之前,曾呈送海關總署的東三省郵路圖,全國郵政輿圖的繪制是在郵政事業有一定起色之後開始的。

全國郵政網點的布局主要是從整體的地理格局出發,一方面考慮海關業務需要,另一方面從行政區劃考慮在各縣設立網點,并沒有十分詳細規定網點設置的獨特的地理環境要求和坐标。至于細緻到街區的網點布局,則是各郵區長官的任務了。可以說早期的郵政輿圖反映了海關人員對清末政治、經濟、交通、人口、社會等各方面的了解和認識,及他們對開展郵政事業的一種思考。而區域性的比量和郵政規劃,反映了從海關視角出發所觀察到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

結語

創辦郵政之初,海關總稅務司署就已針對個别區域繪制郵政輿圖。1902年郵政總辦帛黎呈上的這張能夠反映全國郵區、郵路的清代郵政輿圖,當為清代郵政輿圖“第一圖”。1903年,出現兩種輿圖,一為《備用輿圖》一為《推廣輿圖》,其繪制思路和理念都與1902年的“第一圖”有密切關聯,而最大的區别在于是否标記了郵路裡程。

盡管筆者有幸見到的早期郵政輿圖僅有《備用輿圖》一種,但通過以上材料的爬梳可知,海關創辦郵政時,非常重視制作地圖這項工作,這一習慣在之後每年的年報資料中都有反映,郵政輿圖是年報統計資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郵政輿圖一方面實時反映了當時郵務工作推廣的最新進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海關對郵政事務發展的預見和期許,也反映了他們對當時中國社會整體情況的認識和把握。

[17].北京市郵政管理局文史中心.中國清代郵政圖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6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