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遺失的美好又重現

遺失的美好又重現

時間:2024-11-08 01:34:03

1

2

3

4

5一直盼望着漫長的等待時間可以折疊,直接跳躍至舞劇《朱鹮》演出的那一天。當我終于坐在劇場裡看完整場舞劇以後,果然不負期望,似有萬般滋味湧上心頭。可是,能表達出來的隻有三個字“太美了”!餘下那份難言的感動則久久不能平複。每一幀的定格都彌漫着美的氤氲(圖1~4),舞者的輕盈曼舞、音樂的恰到好處、劇情的起承轉合、舞美的獨具匠心,使得我全程都不願眨眼,生怕眨丢了哪一瞬間。

最初看到舞劇《朱鹮》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想起的是《朱鹮飛回來了》這篇小學課文,講述的是尋找珍稀保護鳥類—朱鹮的故事。繼而我又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朱鹮的相關知識。原來“古老之鳥”朱鹮生活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比我們人類的曆史還要久遠,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被譽為“東方寶石”。曆史上,朱鹮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然而,由于受到生存環境惡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與抵禦天敵的能力較弱等因素的影響,導緻朱鹮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世紀70年代,西伯利亞和朝鮮半島已無野生朱鹮的報導。我國在1964~1981年的十幾年間,再也沒人見過朱鹮的蹤迹。從1978年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學家們組成考察隊,跨越9個省區,行程5萬多公裡,終于在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陝西省八裡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現兩個朱鹮的營巢地和7隻朱鹮,其中4隻成鹮、3隻幼鹮,在時隔17年之久後,終于又見到了朱鹮的美麗身影。1984年5月15日,我國發行了1套3枚的《朱鹮》郵票,分别為“翔”“涉”“栖”。“翔”郵票展示了在蔚藍天空下展翅翺翔的朱鹮,姿态優美之餘,似乎帶着一份自由與灑脫;“涉”郵票的背景綠意婆娑,一隻朱鹮怡然自得地涉足于澄澈的澗水中,難掩那幾分靈動與調皮;“栖”郵票上,那一抹明黃泛金、充滿暖意的秋色,映現了一對相親相愛的朱鹮。

靜态的郵票完美地展現了如此美麗的朱鹮,那麼動态的舞劇又會如何來展現呢?

這台舞劇是上海歌舞團曆時4年創作的瑰寶,由佟睿睿編導、郭思達作曲、羅懷臻編劇,青年舞蹈家朱潔靜、王佳俊領銜主演。創作期間,該團隊多次趕赴陝西洋縣、日本佐渡創作采風,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習性,将朱鹮最具代表的“涉”“栖”“翔”三種優雅的動作姿态轉化為舞蹈語言。作品于2014年首演,在日本公演近80場,今年1月又在紐約林肯中心上演,獲得了一緻好評,甚至一票難求。所以,我此次有機會欣賞到這部舞劇,着實激動不已。6

7

8

9那麼,舞劇《朱鹮》為何會在日本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呢?原來,朱鹮曆來被日本皇室視為聖鳥,朱鹮的拉丁學名“NipponiaNippon”直譯為“日本的日本”,以國名命名鳥名,足見朱鹮對于這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日本對朱鹮一直情有獨鐘,在1960年日本為第12屆國際鳥類保護會議發行的郵票上,票圖展示的就是朱鹮。1981年,為了使朱鹮擺脫瀕臨滅絕的境地,日本政府決定把僅存的6隻野生朱鹮全部捕獲,進行人工飼養,希望利用先進的科學手段和精心的飼養使朱鹮再度繁衍。但進展并不如想象的那麼順利,到1985年時就隻剩下3隻。也是在這一年,日本又發行了1枚朱鹮郵票。1998年,我國向日本贈送了一對朱鹮,日本于1999年為這對朱鹮專門發行了郵票。僅從日本為朱鹮發行郵票這一個角度,就能證實朱鹮在日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舞劇《朱鹮》在日本公演近80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整部舞劇以一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羽毛貫穿始終,将朱鹮的命運放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以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時期為背景加以展現。第一幕是心地善良的樵夫與無憂無慮的朱鹮,第二幕是憂國憂民的記者與瀕臨絕境的朱鹮,第三幕是兢兢業業的教授與重獲新生的朱鹮。從開始的美輪美奂,漸入冰冷殘酷之境,最後又重歸藍天白雲的美好自由,将“為了曾經的失去,呼喚永久珍惜”的主旨表現得淋漓盡緻。承載于舞劇之上的歡快、悲傷、惋惜、感動、希望等情感,如潮汐般飽滿又厚重地不斷直擊心岸。

因大愛,《朱鹮》舞劇的立意美得純粹。現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就連我們呼吸清新空氣、擡頭便能看見藍天都變成了渴望,那動植物又該如何呢?《朱鹮》舞劇以環保為着眼點,探尋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關系,号召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靈平等和諧共處。

因執着,《朱鹮》舞劇的意象美得高貴。古來便有“獨舞依磐石,群飛動輕浪”吟誦朱鹮的詩句,舞劇取朱鹮為意象,用舞蹈呈現其純美、典雅、潔淨與高貴。從中可感受到的整個創作團隊的精益求精,融合了芭蕾、古典舞、中國風的精髓,每一個優美的動作、每一次輕盈的跳躍、每一個變幻的隊形……一切都是那麼和諧,那麼自然,那麼舉重若輕,幾乎察覺不出他們為了這樣的美曾付出過怎樣的一番心血。

也許是因為太美了,我竟完全沒有留意到時間的飛逝,意猶未盡中就迎來了謝幕。幸好還有意外的驚喜:40年前在陝西省漢中洋縣發現朱鹮的劉蔭增先生居然來到了現場,82歲的老人家講述了當年苦苦追尋朱鹮的故事,從而揭開了陝西首屆“朱鹮文化節”的大幕。正是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才讓寶貴的朱鹮沒有成為人類的遺憾,重新回歸到了人類的視線,成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對和平的追求是不分國界的,《朱鹮》舞劇用更立體的形式将此價值觀展現在觀衆面前,發人深思。無論是郵票或是這台舞劇,我想都是它從40多年前在地球上近乎“滅絕”,到發現、複活、保護、繁殖、興旺,一路坎坎坷坷走來的記錄與見證。經人工繁殖,如今中國朱鹮種群數量已達到數千隻,其中野外種群數量早已突破1500多隻,朱鹮的分布地域也已經從陝西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成為世界瀕危物種成功保護的典範,這一奇迹多麼令人歡喜呀!因此,作為“秦嶺四寶”,陝西的代表性鳥類,朱鹮出現在“西安2016第17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紀念張”上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責編:黃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