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輔聖林風眠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繪畫的本質就是繪畫

繪畫的本質就是繪畫

時間:2024-11-08 10:36:01


    ◇盧輔聖

林風眠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畫家。其重要意義,不僅在于他作為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以引人矚目的話語訴求和創作成就充實了20世紀繪畫史,而且因為他獨特的人生際遇和富于意味的應對方式,集中而鮮明地承載着20世紀繪畫史所特有的文化語境。

林風眠出生于廣東梅縣的一個鄉村畫師之家,20歲時赴法求學,接受了系統的西方學院式教育。1926年歸國,他先後執掌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和西湖國立藝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直到1938年在抗日烽火中辭去兩校合并後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主任委員之前,林風眠的前半期人生,可以說是熱烈而輝煌的。他秉承蔡元培“藝術代宗教”的觀念,以宗教般的虔誠把藝術當成改造社會的利器。他發起“北京藝術大會”,組織“藝術運動社”,倡導“藝術運動”,努力推廣“社會藝術事業”和“藝術教育”,為實現“社會藝術化的理想”而付出巨大熱忱。他發表大量的文章,來讨論藝術的本質、功能,以及中國藝術的改進和複興,并言辭激烈地抨擊阻礙藝術發展的勢力和現象。他的繪畫創作,也從留法期間關注人類生存狀态,對人自身進行哲學性思考的傾向,逐漸轉為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如《民間》《人道》《人類的痛苦》《休息》《悲哀》《死》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藝術家的藝術救國思想。

在那個特殊年代,救國圖強作為中國人的時代主題,幾乎統攝了政治、經濟、文化的所有領域,藝術價值觀由此而往社會化方向傾斜,乃勢之必然。林風眠與許多同代藝術家的不同之處,是始終沒有忘記藝術自身的特征,當他以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叱咤風雲,意氣風發、慷慨激昂地獻身現實生活時,仍然對藝術自身規律的探索投入了迥異于常人的極大精力。他說:“藝術家原不必為經濟學同政治學一樣,可以直接幹預到人們的行為,他們隻要他們所産生的所創造的的确是藝術品,如果是真正的藝術品,無論他是‘藝術的藝術’或‘人生的藝術’,總是可以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精神深處。”藝術家對社會的幹預和影響隻能通過藝術自身的方式,正是這一清醒而睿智的态度,為林風眠走向孤獨寂寞的後半期人生架設了平穩過渡的橋梁。20世紀30年代末以還,林風眠從失去學校的領導地位,退隐重慶遠郊的一間破舊倉庫,到抗戰勝利後重歸西子湖執教,再到1951年辭去教職移居上海,繼而又經曆了妻兒出國定居後的長期獨居生活,“文革”中還蒙受牢獄之災,一系列的政治風雲與世态炎涼,使這位少年得志并富于浪漫情懷的藝術家日益收縮其“兼善天下”的社會化角色,而在“獨善其身”的個體化狀态中施展其藝術抱負。林風眠漫長一生中的前40年與後50年,由此形成了由動轉靜、由顯轉隐、由外拓轉内斂的鮮明對照。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