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墨韻—靖邊縣書法成果展”開幕式
“夏風墨韻—靖邊縣書法成果展”研讨會
組織專家學者到靖邊作報告
組織書法家到靖邊筆會交流靖邊位于陝西北部,長城橫亘東西。東晉十六國時,匈奴赫連勃勃于此擁民自立,稱“天王大單于”,國号“大夏”;隋唐時曾設夏州,因此該地有“夏地”之譽;北宋範仲淹在靖邊新城築“範老關”,寫下“塞下秋來風景異”的著名詩句。古諺“文出兩川,武出三邊”,意即陝北文化人出在延川、宜川,而武将則生于靖邊、定邊、安邊。靖邊,在過去人們的眼中,是生養“武将”的一片黃土地。
近些年,靖邊縣依靠其石油、煤炭、天然氣的資源優勢,抓住發展的機遇,從陝西十強縣、西部百強縣到全國百強縣,邁上了少有的跨躍式發展之路。随着靖邊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地文化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據了解,近年來靖邊提出并實施了“1256”文藝精品工程,即每年為該縣文學藝術作者編輯出版“1”本著作,每年組織推薦該縣作者參加“2”次省級以上評獎活動,每年舉辦“5”次活動—一次“冠名”的文學藝術類有獎征文活動,一次“走出去”的采風活動,一次“請進來”的文學講座活動,一次“進校園”的聯誼活動,一次“下基層”的送歡樂活動,高标準、高質量、高品位辦好“6”期《三邊文學》。并實施靖邊“3251”文藝人才戰略,即力争5年内有“3”名作者成為我市及省内叫得響的文藝家,“2”個文藝作品在省内外産生較好的反響,“5”位作者成為國家級文藝團體的會員,多方争取資金,每年舉行“1”次重點作者獎勵活動。這些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特别是書法領域,靖邊縣近年便産生了7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第十屆“國展”中,有三位作者入展,兩位獲獎;在第十一屆“國展”中,又有兩位青年書法家入展,先後湧現出了餘繼忠、周建旭、韓向武、劉偉、方強、趙儒清等屢獲大獎的青年才俊。
為了展示靖邊縣近年書法事業所取得的成績,促進靖邊縣書法家和外界的交流,2015年秋,“夏風墨韻—靖邊縣書法成果展”在《中國書畫》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國書畫》雜志社、中共靖邊縣委、靖邊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靖邊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展覽展出了白春陽、賀啟鵬、霍竹山、杜旭東、周建旭、餘繼忠、許龍江、韓向武、劉偉、馬正偉、趙儒清等二十六位靖邊縣書法家的五十餘幅作品。經濟日報社原社長、書法家武春河,《中國書畫》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康守永,時任《中國書法報》副總編輯的王登科,中國職工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楊中良等參加了開幕式。楊中良在開幕緻辭中說,靖邊的書法成果紮根于基層,紮根于百姓,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提出的文藝“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現實意義。在開幕式後舉辦的研讨會中,專家們更多地用了“眼睛一亮”和“震撼”兩個詞,來表達對靖邊縣“夏風墨韻”書法成果展的感受。
研讨會由《中國書畫》雜志社社長康守永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中直機關書畫協會主席武春河先生為靖邊這些年來的經濟發展以及書法事業的建設所取得的成績感到振奮,對參展的作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張榮慶先生對參展作品的水平表示充分認可,并期望參展書家能夠字内功、字外功兼修,針對自己的情況不斷調整,突出長項,補我不足,對他們再上一個新台階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西省書協主席的毛國典一直以來就十分關注和支持靖邊書法的建設,在研讨會上,他在肯定靖邊書法家們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對靖邊書法未來的發展提了很好的建議;陝西省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史星文專程趕到北京參加書展活動,他說:“靖邊是陝西書法第一縣,靖邊書法家以一個蒸蒸日上的群體呈現,可喜可賀。這與靖邊厚重的文化底蘊、快速發展的經濟和政府對文化事業的傾力支持有直接關系。”《中國書法》雜志編輯部主任朱中原、韓國書法藝術院院長葉欣、中國新聞出版書協主席王雲武、北師大書法系教授李洪智、中國電子書畫協會主席李瑞濤等學者和書家一緻認為,“夏風墨韻”雖是一個縣的書法展覽,但展出的作品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是超乎他們的預期的。同時,與會書法家們齊為“夏風墨韻”書展把脈,也客觀指出了靖邊書法創作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的方向:一是要看到靖邊書法受當前國展風氣的影響,作品有同質化傾向,地域特征體現不夠,這也體現出參展書家們對靖邊古代書法素材的挖掘還不夠;二是要加強國學修養,不僅不能滿足于當下的成績,還要突破自己,主動向更高的書法境界邁進。隻有這樣,才能使書法的“靖邊現象”不會昙花一現。
數月前,應靖邊縣委、縣政府之邀,《中國書畫》雜志社藝術交流中心主任、書畫院副院長尤德民率團,組織知名學者、書畫家來到靖邊,為當地書畫家、愛好者舉辦了講座以及書畫交流活動。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委員會委員、培訓中心教授張世剛先生做了“書法的文化屬性及其解讀”講座,朱中原做了“康有為的‘八分觀’與當代書法創作”講座。兩位專家深入淺出的講演,既使當地愛好者普遍受益,也引發了當地創作骨幹的深入思考,引起了良好的反響。當晚,張世剛、朱中原、尤德民、吳川淮、賀雲、劉光參與了筆會和交流環節。在交流活動中,大家切磋書藝、暢談體會,既提高了認識,也解決了一些具體的書寫方面的困惑。
通過近來的展覽和交流,可以看出靖邊縣對當地書法事業的支持: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讓更多的專家知道并關注“靖邊現象”;請進來,讓更多的專家、書家到靖邊傳經送寶。随着經濟不斷繁榮、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靖邊的書法也不僅僅是毛烏素大漠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當下書壇中一個既新又亮的點,我們對靖邊書法現象的思考,也是對推動書法的推廣、普及問題的思考,以及對當下書法創作“如何彰顯其地域特點”的思考。無疑,靖邊書法的建設,為全國基層書法事業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範本,以及寶貴的經驗。█
責任編輯:劉光
林澤草書錄蘇轼文180cm×110cm紙本2013年
白春陽草書節錄習近平語180cm×50cm紙本2015年
方強草書節錄菜根譚句180cm×70cm紙本2015年
餘繼忠草書錄書論35cm×20cm紙本2015年
馬正偉草書錄張骞傳180cm×40cm紙本2015年
趙儒清行書西山南浦七言聯180cm×30cm×2紙本2015年
王嶽峰楷書節錄莊子180cm×34cm紙本2015年
許龍江篆書鄧石如聯語180cm×34cm×2紙本2015年
白東晨草書錄古文170cm×30cm紙本2015年
韓相武隸書唐人詩180cm×50cm紙本2015年
周建旭草書嶽陽樓記180cm×20cm×7紙本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