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工作者要勇于擔當時代重任,正如.."/>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曲藝的諷刺功能與傳播正能量

曲藝的諷刺功能與傳播正能量

時間:2024-11-08 08:28:57


    曲藝工作者要勇于擔當時代重任,正如習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産生影響,根源于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文藝要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紮根生活,才能擁有永不枯竭的文化源泉,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藝術作品。

文梁定東

中華曲藝源遠流長,曲藝是以“說”和“唱”為主要表現手段,植根生活,面向社會;體現平民情懷,雅俗共賞、喜聞樂見。曆來曲藝堪稱文藝“輕騎兵”,具有諷刺、頌揚、娛樂、教益、審美的功能。

一、曲藝諷刺功能的文化價值

“諷”有一種委婉的規勸含義,這種委婉的規勸是曲折含蓄的;“刺”,刺者,達也!尖銳像針一樣,一針見血,直刺要害。“諷刺”則以比喻、反诘、誇張、對比等藝術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以刺世事;但它是善意的、說理的、輕松的、機智的、含蓄的。

曲藝的精髓在于諷刺,曲藝藝術擅長通過諷刺手段,善于通過發掘和揭露社會生活中的醜态醜行醜事,挾着弘揚正氣的批判鋒芒,赢得了它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品格。

回眸一下經典的曲藝名段,大都以諷刺見長而留傳至今。如單口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連升三級》諷刺的是驕奢的皇帝,唯諾的百官,不學無術的官場;相聲《關公戰秦瓊》諷刺霸道的軍閥;《買猴》諷刺“馬大哈”的人物;《夜行記》諷刺不遵守交通規則之輩;快闆書《糊塗縣官》諷刺的是官衙的昏庸,太平歌詞《酒色财氣》勸谏人們正确對待酒色财氣,鼓詞《小倆口擡水》諷刺封建婚姻。彈詞《珍珠塔》諷刺了嫌貧愛富的世态炎涼,說唱《跑落難》諷刺了民不聊生的舊社會,獨腳戲《調查戶口》嘲弄了愚昧的僞警察等等。諷刺對象是多元化的,但是不論是官場上的還是市井中的,概括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鞭笞腐朽、邪惡的勢力;另一方面,揭露社會生活中的不良現象,發出警示和規勸。體現了它的文化價值和進步意義。

十年動蕩後,諷刺的曲藝作品如雨後春筍。尤其是相聲,馬季的《白骨精現形記》、常寶華的《帽子工廠》、姜昆的《如此照相》,黃永生的說唱《古彩戲法》《狗頭軍師》等作品犀利諷刺了“四人幫”,大快人心。随着改革開放的春風使得曲藝諷刺題材再次煥發生機,直面現實、針砭時弊的優秀之作如相聲《不正之風》《如此推銷》《吹牛》《巧立名目》《虎口遐想》等及南方獨腳戲《高價征求意見》《官迷心竅》,評彈《老子、折子、孝子》,說唱《狗眼烏珠傳奇》等段子廣受歡迎。作品以辛辣的手段,幽默的語言,對于社會生活中的假惡醜進行了無情揭露、譏諷和批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向生活中不良現象開火。既能逗笑,又能解氣,以批評反面典型的方法來樹立一種健康有序、遵紀守法的文化價值觀。

繼後,曲藝開始大踏步地全面進入電視,進入春晚,相聲小品風靡熒屏。《打撲克》《送禮》《釆訪》《如此包裝》《賣拐》《不差錢》等一批諷刺小品輪番亮相,頗受好評。然而電視對曲藝是把雙刃劍,電視給曲藝造就了傳播平台,插上了帶電的雙翼;同時又不同程度上破壞了曲藝的創作和表演規律,曲藝為了适應電視晚會不得不“削足适履”,電視節目時間的掌控和嚴格的審查制度又使曲藝難以充分發揮其諷刺性。

進入21世紀,文化格局更為開放和多元,在泛娛樂化和商業市場雙重包圍下,曲藝除了逗樂之外似乎不需再承擔其他功能。東拼西湊、包袱疊加、無病呻吟、插科打诨、肆意惡搞、迎合低俗,使曲藝退化了其諷刺功能,失去了精神産品的固有品格和感人魅力。當曲藝不再諷刺的時候,人們便開始諷刺曲藝。有識之士說得好:曲藝在諷刺功能上失去了話語權,就像瘸了一條腿,步履蹒跚。

曲藝的諷刺猶如蜜蜂尾巴上的刺,如果蜜蜂沒有了刺還釆什麼蜜?諷刺是最尖銳的批評,通過藝術形象手段使大家看清楚我們擁護什麼和反對什麼,時代需要它,人民需要它。諷刺如匕首,勢必刺痛一些人,但諷刺是及時施行手術,刮骨療毒,目的是治病救人。中國是個民主的國家,民主代表着一個國家監督機制的完善,正因為講民主,重視批評與自我批評,所以我們才需要諷刺,才能充分體現諷刺功能的文化價值。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屬于大衆文化的諷刺曲藝不會消沉,它猶如灼灼桃花、萋萋芳草,有着極強的生命力。羊年春晚出現的反腐題材相聲《這不是我的》《圈子》及小品《投其所好》等作品诙諧幽默,直指官場腐敗等負面現象。辣味有了,鋒芒有了,雖力度仍顯不足,但卻為曲藝諷刺作品拓寬了公共輿論陣地。

曲藝是幽默表演藝術,諷刺是曲藝不可缺少的元素。從理論闡述,諷刺乃是揭露社會生活和世間萬物裡的矛盾,發揮警示作用和诓谏價值,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曲藝的創作要求高,難度大,既需順天時、又得接地氣、更要得人心,這是曲藝藝術百年不衰、深受歡迎的制勝秘笈。

讓我們的曲藝多一點諷刺,多一點幽默,它應該是有棱角的,有銳氣的,不僅要讓觀衆笑起來,還要像針刺一樣令人警醒。諷刺要有水平,更要有文化。

二、傳播正能量的文化價值

諷刺無疑是曲藝藝術一個十分重要的審美功能,但不是惟一的功能。曲藝不僅擅長諷刺,而且可以歌頌,可以幽默,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先進文化正能量,突出思想性、藝術性,引領導向。

“正能量”本是物理學名詞,是将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内在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時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冠以“正能量”。正能量體現了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

人類生命的依托,道德精神的傳承,無不需要正能量,從而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正能量,即為正面、積極的,可持續地傳遞、迸發的内在品質。當正能量被發現,它就會散發出無盡的光輝,溫暖人心;當正能量被傳播,它就會迅疾微小的善意散發出光亮;當正能量把人同化,一種文化人格将被重塑,一個更和諧、更光明的社會環境就在眼前……

作為一個曲藝工作者,要有責任、有擔當,讴歌正氣,頌揚真善美,贊譽好人好事新風尚,做到“正、實、活、效”,就是要堅持正确的導向,實事求是,實實在在,接地氣,摸“活魚”,注重社會效果。傳播好黨和政府的聲音,反映好人民的意志,展現當今時代的主流意識,傳播向上、向善、進取的正能量,寓教于樂,提升全民素質。

在這裡要強調“活”字,必須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抓“活魚”。衆所周知,唯生活才是創作的源頭活水,要深入生活,以敏銳的眼光,捕捉鮮活的素材,創作出有血有肉的楷模人物,弘揚道德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反之片面強調曲藝藝術的歌頌功能,與所謂“演中心,唱中心”挂鈎,為了歌頌而歌頌,就會淡而無味,空洞說教,沖淡其應有的文化價值。

當然曲藝藝術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它的娛樂作用,歌頌也好,諷刺也罷,都是藝術手段,目的還是要達到愉悅。人們聽一節鼓詞說唱,看一段相聲滑稽,或明事理,或知故事,或得歡笑,悅愉身心。滑稽大師楊華生總結說:“笑分三種,一種是無害的笑,能逗樂觀衆;一種是有益的笑,能回味無窮;一種是有害的笑,笑後感到受到愚弄。我們歡迎第一種笑,追求第二種笑,反對第三種笑。”曲藝藝術需要笑聲,但笑聲不能是廉價的,不能是低俗的。一味“去政治化”和“純娛樂化”,曲藝則變成了絲毫不能令人回味的貧嘴、滑稽、胡鬧、惡搞。我們要在娛樂的同時,注重正能量的認知、教化、傳播和審美功能與作用。在給受衆提供娛樂的同時,引領受衆,即要有所擔當、有所追求、有所創造、有所貢獻。

三、充分認識諷刺亦是傳播正能量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骥才說:“歌頌真善美是正能量,針砭假醜惡也是正能量。不懼批評,才能體現今天社會的自信和胸懷,藝術本身的力量才能得以爆發。”

長期以來,輿論總認為諷刺不是正能量,其實這是最大的謬誤。

在中國文化中,正面是陽光文化,或稱之為顯文化,傳播中國主流文化中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勇”,積極向上,催人奮進。反面即陰暗文化,或稱之潛文化,傳播人情世故、功利主義、鄙視和漠視人類的美好價值真善美背面的形态。

顯文化和潛文化并行不悖地構成中國文化。“潛”文化形态的“潛”,與“顯”相反、相對立。它又真實的存在,且不斷發揮着不可低估的社會作用,我們必須正視它,揭示它,讓它浮出水面,再剔除它的負面作用。這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

事物皆存在兩面,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生活水準的提高,繁榮、富有的背後,浮躁、貪婪、虛僞、戾氣等等五味雜陳。潛文化易使人混淆視聽,負能量被無限傳播和放大。當代充滿着諸多問題,從生态問題、資源問題到社會問題、現實問題,以及文化問題、精神問題。從食品安全、反腐倡廉、道德風尚、離婚、養老、家暴、吸毒、内耗、排擠……這不能不說是對顯文化的挑戰。

所以諷刺是必須的、必要的。釆用諷刺幽默的藝術手段展開說理的批評,幽默中不乏思考,尖銳中不乏善意,這對我們建設先進文化是有所助力的,對樹立主流價值觀有所幫助的,是值得提倡鼓勵的。我們對踐踏法律、行私舞弊者的無情嘲諷,對腐敗分子的大膽抨擊,就是對社會正氣的激情讴歌;對跳梁小醜、社會醜态的辛辣批評,就是對正人君子、慷慨高尚的真誠傳播。“言為民聲”,藝術才更有生命力,更有藝術感染力。應該讓諷刺藝術噴薄而出,少一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藝術的一團和氣”,多一些“治病救人,引起療救的注意”的藝術責任感。諷刺就是棄惡揚善的正能量,就是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最直接體現。

如今,我們的時代越來越進步,文化生活越來越自由,偉大時代既為曲藝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抱負、展示才華的廣闊舞台,也對曲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标準和要求。曲藝工作者要勇于擔當時代重任,正如習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産生影響,根源于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要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紮根生活,才能擁有永不枯竭的文化源泉,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藝術作品。

(作者:上海東方電視台高級編導)(責任編輯/朱紅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