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藝術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至今活躍在中國民間的曲種約有400個左右。生動的語言肆意鋪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藝術内涵與表演者的獨到感受彼此碰撞,诠釋了這門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一直以來,曲藝藝術的傳承都是以“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的方式為主,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曲藝藝術面臨從業人員日漸稀少、從業人員文化層次不高、受衆越來越小衆化等一系列問題,出現傳承方面的危機,這一現象受到衆多曲藝理論家、曲藝藝術家、曲藝從業人員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我國文藝事業重要組成的曲藝藝術,僅僅依靠傳統的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的傳承模式,難以更好地适應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更難以真正實現大繁榮大發展。時代發展向曲藝提出了搭乘高等教育快車的要求。因此,目前國内多家院校已開設曲藝專業。
在曲藝藝術與高等教育的結合方面,遼甯科技大學做出了最初的探索與嘗試。我們有明确的培養目标:切合東北“黑土地”的幽默氛圍,充分利用遼甯的本土資源優勢,強調人才培養目标的外向型、複合型和應用型。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掌握并具備評書、相聲、小品等喜劇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的全能人才。使學生能夠滿足藝術人才市場需求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曲藝表演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評書、相聲、小品及曲藝創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有關理論、發展曆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在曲藝人才培養上,曲藝本科教育與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僅僅是從師徒之間的舞台上下點對點的教學到師生之間的講台上下面對面教學的一種形式上的改變,其最本質的區别乃教學理念的不同。由于觀念的改變,導緻了培養目标、培養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等等一系列的變革。我們将學生四個學年度當中所學的全部課程劃分為四個模塊,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基礎課和基礎理論課。其中,專業課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為專業技能課,是曲藝表演專業的核心課程。公共基礎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計算機》《大學英語》等課程為本科必修課。這些課程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們的德育觀、價值觀,使學生們能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和眼光去看待事物。專業技能課:主要有《相聲表演》《小品表演》《評書表演》《戲曲表演身段訓練》《快闆》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使學生們能夠充分掌握曲藝表演方面及其他藝術門類的基本技能。專業基礎課主要有:《曲藝作品賞析》《中外話劇欣賞》《大學語文》《戲曲欣賞》等課程,在專業基礎課裡面我們特意增設了《大學語文》等相關文學類課程,從藝術欣賞、分析、解讀的層面培養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使學生不僅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又有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基礎理論課:主要有《藝術概論》《影視藝術概論》《曲藝概論》《曲藝創作》等課程,從理論高度上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理論素養,培養學術興趣。
所有課程強調對學生德、智、體、美的培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等課程是從培養德育角度出發;曲藝創作、專業訓練、相聲表演、小品表演、評書表演、戲曲表演身段訓練、快闆、形體訓練、鋼琴、聲樂、中外民間舞、主持人基本技巧訓練、舞台化妝、服裝表演與禮儀等是從培養智育角度出發;體育、健康教育、軍事理論等課程是從培養體育能力出發;藝術概論、曲藝作品賞析、中外話劇欣賞、影視藝術概論、曲藝概論、大學音樂、影視作品賞析、戲曲欣賞、經典誦讀與賞析、藝術美學等課程是從培養學生美育角度出發。
這樣一個由“德智體美”四個課程模塊組成的培養計劃,更加彰顯出曲藝教育自進入高校後真正的大放異彩。它不僅抓住了傳統教育中的精髓,并将其剝離出來使得更加縱深化,而且在知識結構這個橫向的維度上釋放出了作為高等教育獨有的力量。
曲藝表演專業人才的培養十分注重實踐能力,我們在制定實踐教學體系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學生必須要上舞台、多實踐這一實際情況,制訂了詳細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期中、期末觀摩會、藝術實踐、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以及畢業實習等各個環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5年的相聲俱樂部,至今演出了300餘場,已經發展成了學校的品牌學生社團,多次被“鞍山新聞”、“記者說事兒”等欄目報道,學生每周都有上台表演的機會,各個方面均得到很好的鍛煉。校外我們與鞍山歌舞劇院、鞍山電視台、本溪群衆藝術館、河北洪順曲藝社、遼甯鑫荷文化傳媒公司、陝西永億傳媒等多家單位簽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及就業實習基地,為學生搭建了廣闊的實踐平台。校内我們通過學生社團,如:相聲俱樂部、春柳戲劇社等進行定期演出,培養學生在服裝、道具、劇務、舞台表演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曲藝表演專業的師資配備上,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能夠在專業上有所建樹,遼甯省曲藝家協會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先後有一批國内知名的曲藝表演藝術家來我院授課,其中有我們非常熟悉的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老師主講評書課程;國家一級編劇崔凱老師主講喜劇美學;遼甯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崔立君老師主講曲藝創作課程;鞍山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王俊明老師主講曲藝基本功訓練和曲藝作品賞析課程。此外,曲藝表演藝術家楊振華、黃曉娟、王佩元也曾在我院授課。這些藝術家們無私地為藝術學院曲藝表演專業的教學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是我院曲藝表演專業能夠成功建立并不斷發展的有力保證。與此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加強對自身師資隊伍的建設,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例如青年教師、中文專業碩士研究生李紅,我們有意培養她專門從事曲藝理論方面的研究,2016年李紅考取了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生,師從王紅箫教授,并出版了專著《中國曲藝理論與藝術探微》。另外,我們向每屆畢業生中專業素質突出的優秀學生提出留校建議,周壯、裴冠紅、李俊傑都是從中選拔出來并任教至今,他們在曲藝表演方面取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提名等驕人成績,完全可以勝任曲藝表演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專業教師的崗位,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可以培養出高層次的曲藝本科專門人才的。此外,我們還制定了青年教師培養方案,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多交流、多比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把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注重科學研究。用紮實的理論基礎支撐曲藝本科教學工作,多年來我們積極申報各級各類教學、改革立項,獲批中國曲藝藝術基金項目2項,遼甯省科研項目3項,鞍山市科研項目2項以及多項校級科研項目,在此不一一贅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田連元先生,我本人和我院青年教師周狀、裴冠紅共同錄制的視頻課程《中國評書藝術》成功獲批教育部視頻精品課程,這是曲藝高等教育不斷向前發展,有所突破的大事。
在沒有任何可借鑒的情況下,我們多次召集各方面的專家召開曲藝本科教材建設的學術研讨會,就編寫适合曲藝本科人才培養的本科系列教材進行了讨論。目前,遼甯科技大學曲藝表演專業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編講義用于教學。經我們多方協調,得到中國曲藝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中國曲藝家協會與遼甯科技大學共同出資200萬,聘請一流專家和學者編寫與培養計劃配套的曲藝表演專業本科教材,預計今年将公開出版6部教材用于教學,這在高等教育與曲藝發展史上都是從未有過的大事,本科教材的成功編寫與出版将使曲藝高等教育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突破,讓曲藝藝術與高等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經過十餘年的探索與實踐,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有八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08屆畢業生周壯,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為藝術學院曲藝系主任;08屆畢業生李俊傑,畢業留校任教,現為遼甯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曲藝表演專業教師;08屆畢業生任健,現任山東省高密市電視台主持人;09屆畢業生郝江昆,現為山西省孝義電視台《孝義新聞》主播;10屆畢業生劉宗琦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節目的錄制并獲得月冠軍,現為青島廣播電視台特約主持人、青島曲藝社演出隊隊長;11屆畢業生齊帥,現為浙江電視台錢江頻道著名節目主持人、導演、制片人;12屆畢業生傅曉,現為即墨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制片人;14屆畢業生陳鑫,參加江蘇省委組織大學生村官考試并順利入選,現任江蘇揚州高郵市甘垛鎮和平村支部書記助理;15屆畢業生孟曉松,成功考取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師從方李莉教授。從曆年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就業情況不單一,既有從事專業的曲藝教師和曲藝演員,也有主持人、公務員、公司白領等,就業領域涵蓋範圍較廣,這充分說明了曲藝表演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出校門後專業突出,能力全面,能夠适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勝任崗位工作的各方面能力,這體現了我們培養應用型、創新型高級曲藝本科專門人才的目标得以實現。
發展至今,我們已經形成了較完備曲藝本科表演人才培養方案,收集整理了各類曲藝書籍、資料400餘冊,得到了各級曲協、曲藝界人士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經過十餘年的努力與探索,我們取得了的成績主要有:遼甯省群星獎一等獎、文化部第十五屆群星獎、東北三省曲藝大賽一等獎、遼甯省第三屆曲藝牡丹獎新秀獎等一系列重要獎項,此外,獲批國家級精品視頻課程《中國評書藝術》。這些成績充分說明了曲藝藝術可以很好地融入高等教育。學院自成立以來就受到各級曲協的關注,更得到了中國曲協的扶持與幫助,董耀鵬書記多次來我院考察并親自為曲藝系學生授課,姜昆主席也曾來到我院,為學生進行了專題講座,觀看了學生的專場演出,并為我們親筆題詞“藝遊天涯”。曲協各位領導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贊揚并對我們的未來發展之路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倍感鼓舞。希望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能夠繼續得到中國曲協各位領導給予關注與扶持,讓我們共同努力,更好地促進曲藝藝術與高等教育的結合,為早日實現中國曲藝學學科體系的建構貢獻力量,使曲藝這門傳統藝術形式綻放異彩。
(作者:遼甯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責任編輯/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