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文藝作品一定要緊把時代脈搏

文藝作品一定要緊把時代脈搏

時間:2024-11-08 07:21:10

2013年由我創作,2014年8月由我導演、學生陳子為表演的四川諧劇《遠山在呼喚》在第六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同年12月入選由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辦,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承辦的“牽手‘朝霞工程’圓孩子藝術夢想”節目。2015年1月《遠山在呼喚》劇本被中國曲協評選為2013年度全國優秀曲藝作品“銅獎”。這些成績的取得對我鼓舞極大,同時也給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是一個不滿足于現狀的人,沒有把取得這些成績看得有多重要,更多的是在思考下一個諧劇寫什麼,怎樣去超越《遠山在呼喚》,不斷給自己施加新的壓力。

我決定寫紅軍題材,并不完全隻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迎勢而作,而是想通過當年紅軍戰士在自己生存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定信仰,嚴格紀律,對老百姓秋毫不犯的感人故事,頌揚紅軍精神的偉大,鞭笞現今腐敗現象之罪,這就是我創作四川諧劇《一根紅薯》的初衷,也可以說是換一個角度來表現反腐題材。

為什麼選擇《一根紅薯》為切入點?我在讀過美國作家哈裡森·埃文斯·索爾茲伯裡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後受到了啟發,書中寫道:“三灣改編”後,工農革命軍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有人挖老百姓的紅薯充饑。毛主席當即給部隊規定,不準拿老百姓一個紅薯。這看似簡單的一條規定,卻成為了人民軍隊執行鐵一般紀律的底蘊。我從我軍最早的軍規章節中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并堅定了寫作的方向。

确立了寫《一根紅薯》主題後,我首先赴當年紅軍四渡赤水的出發地貴州省赤水市,長征途中紅一軍團的住地丙安古鎮和複興古鎮采風,向當地上了年紀的人了解當年紅軍在此生活戰鬥的點點滴滴。後又赴四川雅安的上裡古鎮,邛崃的高河古鎮當年紅四方面軍途經、戰鬥過的地方參觀訪問,與村民交談,從中梳理出創作思路。然後又赴紅原,到當年中央紅軍過草地的發生地—紅原瓦切鎮日幹喬濕地沼澤考察了解、尋找出與紅薯有關的最佳故事情節。

現在《一根紅薯》所講述的故事是紅軍長征途中過湘江時,紅一軍團少共國際師(全是娃娃兵)被敵人打散了,宣傳隊員紅軍小戰士王小花(11歲)攙扶着腿部負傷的劉隊長姐姐逃進了大山裡,在尋找主力部隊的途中,劉隊長姐姐因腿傷和饑餓實在無法前行,在兩人徹底斷糧的危急情況下,王小花出于本能,為了自己,更是為救負傷病重的劉隊長姐姐,跑到老鄉家的田裡挖紅薯充饑。而劉隊長姐姐知道紅薯得來的原由後非常生氣,嚴肅批評了王小花違反部隊紀律的不良行為,并令其立刻将紅薯給老鄉還回去。王小花不從,她覺得她是在找不到吃的情況下才去挖紅薯的,不應該算違反部隊紀律,而且劉隊長姐姐一天都沒吃東西了,這個紅薯不能還回去。劉隊長姐姐見王小花不聽話,根本不把紅軍戰士的紀律性放在心上,一下就從靠坐的樹撐了起來,去搶王小花包裡的紅薯要親自去還。在拉扯過程中,因體力不支倒地犧牲。王小花悲痛欲絕,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在悲痛中忏悔着改正自己的過錯,把紅薯還給了老鄉家。

《一根紅薯》的故事情節絕非虛構,王小花這個人物是千萬紅軍小戰士的代表。據史料記載,紅一軍團少共國際師1933年8月5日在中央根據地江西博生縣(今甯都縣)成立,長征出發時的人數約為7000人,當年12月湘江之戰後僅剩2700餘人,可見戰争之殘酷,傷亡之慘烈。我在貴州赤水丙安古鎮采風時了解到這樣一件事情,紅一軍團駐紮小鎮,嚴格執行部隊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對群衆秋毫不犯。有個小戰士想吃烤紅薯,但沒有錢買。賣烤紅薯的老鄉見狀,就送了一個給他。後來部隊知道了,先把小戰士抓起來關了禁閉,然後趕忙去給老鄉道歉,并把小戰士吃的紅薯錢如價付給了老鄉。這件事影響很大,小鎮群衆對紅軍更加信任和支持。這個小故事,如今小鎮上的人給我講起是那樣的輕描淡寫,但我越聽越激動,因為我創作的《一根紅薯》又找到了生活依據。

2015年8月底由學生徐睿涵表演的四川諧劇《一根紅薯》在參加第七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四川賽區選拔賽暨第三屆四川省少兒曲藝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同年11月,在“說唱四川·歌頌中國曲藝創作工程—首屆四川曲藝新人新作展演、研讨、高級研修培訓”作品研讨會上,中國曲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崔凱,中國曲協理論委員會主任常祥霖等專家對《一根紅薯》的主題表現給予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修改意見。2016年1月,《一根紅薯》榮獲首屆“說唱四川·歌頌中國”曲藝創作工程“優秀曲藝新作”,徐睿涵榮獲“優秀曲藝新人”稱号。同年8月,《一根紅薯》入選參加在福州舉辦的第七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活動。

(責任編輯/朱紅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