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66年“光裕社”進入人們的視野起,蘇州評彈正式走進群衆的生活。十九世紀中葉,蘇州評彈逐步發展至上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州評彈到達鼎盛時期,呈現出名家輩出、流派紛呈的繁榮景象,它成為僅次于電影的藝術形式。那時,蘇州評彈從業者達到上千人,僅江南地區就有幾百家書場,空中電台從早到晚播放的節目大部分與評彈有關,評彈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消遣方式。新中國成立後,因評彈藝術名家衆多,演出場地、道具和服裝等相對簡單,可以充分發揮文藝輕騎兵的作用,蘇州評彈藝術成為了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革”時期,文藝事業走下坡路,蘇州評彈也不例外。七十年代末,在粉碎“四人幫”後,評彈重獲新生。九十年代初,受“全民經商”的影響,評彈演員紛紛轉行,團體解散,書場改舞廳,評彈藝術進入低谷期。2008年,蘇州評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
近幾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藝事業高度重視,全國文藝事業迎來了春天,蘇州評彈再度受到重視。本人就當地情況作了簡單調研:
第一,在各級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蘇州評彈逐步形成了“校、團、館、場、節”五位一體的保護格局。“校”是指全國唯一一所培養評彈藝術表演人才的專業學校—蘇州評彈學校,該校于1962年由名譽校長陳雲同志建議創辦。“團”是指蘇州地區成立的評彈團,目前共有5個,分别是蘇州評彈團、張家港評彈團、常熟評彈團、吳江區評彈團、吳中區評彈團。評彈團的在職演員占全國評彈界的百分之六十。“館”是指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由文化部核準的蘇州評彈博物館,館内藏有評彈各類珍貴曆史資料1.2萬件,各種評彈孤本、腳本幾百部。“場”是指書場。目前僅蘇州市區有100多家書場,整個蘇州大約共計180餘家,占江南地區的百分之六十。“節”是指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自2000年舉辦首屆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
第二,演員的演出費用由政府買單,消除了書場和演員的後顧之憂。就蘇州當地而言,書場演員每天固定演出費用兩百至三百,再加上評彈團發放的演出補貼,評彈演員月入可達一萬餘元。
第三,就業已成為當前畢業生最大的難題,大學生、研究生也難如人意。但評彈演出工作的強度較小,演出時間合理,收入穩步增長,以上優勢使得從事評彈事業的人數日趨增長。評彈畢業生競相以能夠進入評彈團工作為榮,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
上述情況是整整二十年的低谷以後的回升,評彈藝術逐步複興是值得慶賀的事情。但是,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出現了諸多問題,非但不可忽略,而且要極其重視并要設法解決。
第一,政府的重視和加大投入隻能保證評彈能夠延續不衰敗,卻不能保證演員們的藝術素養與演出的質量。
政府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強,扶持的條例一再頒發,現代化書場的建設、由政府買單的演出費等安逸的大環境導緻部分青年演員不思上進,缺少競争意識。有些青年演員隻是為了一個工作,一個飯碗,一份收入而從事評彈工作,把藝術、事業抛在九霄雲外,缺乏責任感和職業操守。劇團演員優質的精髓逐漸流失。
第二,符合時代氣息的有質量的新的書目極度缺乏。
蘇州評彈的書目,曆史上流傳下來很多資料,但題材基本都是傳統内容。即使有改編的曲目也擺脫不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老一套故事,這與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形成了“代溝”,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雖然有些演員會進行自編自演,但往往是為了應付日常演出,把地攤小說甚至道聽途說的八卦搬上書台。真正“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并集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于一體的作品少得可憐。
第三,很多書場缺乏聽衆,特别是懂行的、有層次的、年輕的聽衆。
目前,有部分書場演出書目陳舊,老生常談,有部分書場演出書目生編硬造,脫離生活。有些聽衆來書場隻是為了湊熱鬧、吹空調、帶小孩、織毛衣等。聽衆與演員之間毫無互動,形成惡性循環。演員藝術水平的下降,對聽衆的吸引下降也是造成目前狀況的原因之一。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必須牢記:“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上述狀況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評彈藝術和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承、宣傳、推廣是當前極其重要任務。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為評彈事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請進來,走出去”的辦館方式,還成立了純公益性質的袁小良評彈藝術工作室,到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去免費開班,推廣評彈的說表、唱腔、表演。在100多所大中小學校普及了評彈知識。目前,蘇州共有40多家學校有評彈愛好班,3所學校将評彈元素融合到日常教學中。常熟辛莊中心小學已成為評彈特色學校,上下課的鈴聲也是評彈音樂。蘇州相城北橋中心幼兒園在慶祝“六一”兒童節時,1000名6歲以下的小朋友齊唱評彈《蝶戀花》,足可以申報吉尼斯紀錄。其實,在這個平台中被輻射到的不僅僅是學校和學生,以點帶面,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背後數萬名的家長,讓社會精英在這個過程中,知道、了解、喜歡上了評彈。若幹年後,這些人興許會走進書場,成為新一代觀衆和對評彈藝術的支持者。
優秀的文藝作品,必須是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才能在社會上受到歡迎。好的演員要耐得住寂寞才最有可能出大器,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才是精品。政府的政策好,管理部門也在逐步地自我完善,經過低谷走向高原直至攀上高峰,作為從業者我們一路都在前進着。
(責任編輯/張茵)
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必須牢記:“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