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貴田可是實實在在的相聲世家出身。爺爺常連安,輩分和馬連良大師同屬連字班。據說,侯寶林先生的相聲,在京津還沒有火起來的時候,“小蘑菇”的名聲已經蜚聲京、津、冀、魯。這個藝名叫“小蘑菇”的演員,就是常貴田的父親常寶堃。
常寶堃是中國相聲界最有時代色彩的一位老前輩。說他有色彩,是因為日僞時期,他敢諷刺日僞反動統治,表演相聲《牙粉袋》《打橋票》,為此遭到逮捕、毒打;被釋放後,反動當局曾威逼利誘他編演諷刺共産黨的相聲,他斷然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緻力于新相聲的改革和創新,編演了許多新作品《新燈謎》《思想問題》等,歌頌社會主義的新人新事新風尚;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慰問演出,4月23日在朝鮮前線演出時,遭美軍飛機轟炸掃射,不幸犧牲。常寶堃先生的葬禮,由天津市市長領隊,天津相送的市民萬人空巷,這個色彩是中國藝術家身上的革命色彩。
常貴田先生身上傳承的不僅是他相聲世家的傳統,更有他父輩留下來的革命傳統。
我踏上相聲藝術道路,就是在各位相聲前輩的藝術陶冶中前行的。1977年參加曲藝調演,我以一個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業餘相聲演員的身份結識了常貴田。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的謙虛讓我受不了。
“你和師勝傑的相聲我們都觀摩、學習過了。”
“你們小段的本子能給我一個,我們學着演出試試。”
“看過我們的演出嗎?多提提意見!”
“你們從基層來,比我們生活多!”
這就是已經說過《死傷登記處》《喇叭聲聲》,在相聲界非常有名的常貴田老師。
相聲界的前輩,很少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從事老本行,可能是他們認為相聲這一行太難出人才,出好作品。一方面,不願再讓孩子們受罪,另一方面,也怕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反倒有辱門庭。可在我接觸常貴田的時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身上沒有一點相聲世家子弟、名門之後的影子,他是一個标準的人民解放軍戰士,百分之百的文藝兵。他的和藹可親和謙虛,給我這個相聲新兵以溫暖,影響我走入這個大家庭并給自己定下做人準則:對同道心存平實,于藝術懷抱忠誠。
在這本集子裡,常貴田先生叙述了相聲大家庭“常氏家族”的曆史。“常氏家族”四代人對相聲藝術的貢獻,中國文化藝術界和相聲觀衆都看在眼裡,深知它的分量,“常氏家族”在中國相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今第四代的常亮、常遠、楊凱等也嶄露頭角。可以說,如果評選一個家庭中相聲演員最多者,常氏家庭當仁不讓,獨占鳌頭。常氏家族算得上是近現代中國相聲史的一個縮影。
“常氏家族”稱得上是相聲界的世家,既稱得上“世家”,必定世代相承,而且“常氏家族”有自己可以标榜青史的“世家精神”。世家原指出身顯貴,世代沿襲之大的家族,後來世家也指以某種專業世代相承并且有着豐富人文内涵的家族。作為一種曆史文化傳統,“世家精神”不僅與地位頭銜和專業技能相關,也離不開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标準。它包括文化的教養、社會的擔當,也就是對專業強烈的文化自覺、高層次的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在常貴田的這本書裡,對于“世家精神”的體現應該是一覽無遺的,每一個讀者都可以用心去品味。他所記叙的,不僅僅是相聲的表演和傳承接代,更記述了前輩怎樣有鑒别地對待傳統、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讓作為中華文化一部分的相聲藝術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為增強國家發展和民族複興獻出微薄之力,從而讓受衆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怎樣對待本國曆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幾千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中,始終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曆史征程中,我們應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要求,去細細地思考相聲事業的發展和傳承。常貴田講述的“世家精神”,有舊藝人怎樣恪守人格尊嚴,也有新時代的相聲藝術家如何追求崇高與卓越。我們說,文化是一種價值認同,是深入人心的,是熏神染骨的,一旦被人們接受,就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滲透進家庭、學校、城市、村莊,成為一種文化傳承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介紹說:“在北京你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傳統的京劇和相聲,還可以欣賞到芭蕾舞和交響樂。”總書記對相聲藝術的殷切希望盡顯其中。相聲應該怎麼做,相聲應該做什麼,相聲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是不是都應該認真地答好這張答卷呢?
我願意把常貴田先生的這本書看成是我們共同回答的開始。
常貴田、常寶華合說相聲文化是一種價值認同,是深入人心的,是熏神染骨的,一旦被人們接受,就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滲透進家庭、學校、城市、村莊,成為一種文化傳承方式。
(責任編輯/朱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