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把抗日英雄來頌揚。
唱的是,那三七年的冬月間,
天福山起義大旗在飄揚。
鳴槍三聲震敵寇,
膠東的抗戰烽火照四方。
天福山抗日英雄真不少,
咱不能一位一位挨着講。
萬紫千紅摘一朵,
單表那遊擊隊長于勇祥。
他年紀也就三十歲,
肩寬背厚高身量。
目光炯炯似閃電,
滿臉剛毅透紅光。
皆因為,我軍要打鬼子幾個據點,
才派他抓個“舌頭”摸情況。
于隊長接受了任務心激動,
他又把行動計劃細思量:
郝家莊據點日軍二百多,
還有僞軍逞兇狂。
最好抓個大頭目,
敵情才能問周詳!
诶!有個外号“中國通”的犬養小次郎。
聽說他最近腦袋長滿膿包疖,
一天不剃就覺着又疼又漲又癢癢。
大鬼子出來沒把握,
不行就把小的降。
一天不妥就兩天,
白天不行等後晌。
于隊長拿定了主意巧裝扮,
又成了從前那個走鄉串戶理發匠。
他的那個剃頭挑兒,
一頭熱,一頭涼,
一頭是木箱凳子白手巾,
一頭是洗臉盆子熱水箱。
恁要問手槍哪裡放?
别着急,最後才能對您講。
于隊長行動計劃安排妥,
(白)“走!”
肩頭挑擔下了鄉。
忽閃忽閃往前走,
來到了郝家莊的村頭上。
遠望炮樓有四座,
黑洞洞槍眼沖八方。
近處看土石城牆高四米,
橫七豎八鐵絲網。
于勇祥周圍地形記在心,
“喚頭”敲得叮當響。
(白)那位說了這“喚頭”是什麼?這個“喚頭”是舊時候走鄉串戶理發匠人為招攬顧客而敲打的一種金屬響器,敲打起來聲音那是清脆悅耳一傳老遠。那理發的顧客呢,一聽就知道是理發匠來了,“三哥、二大爺理發的來了,走!去剃剃頭!”哎!這種敲擊響器就叫“喚頭”。
來來回回有幾遍,
好家夥!據點裡真就走出來鬼子犬養小次郎。
他小短腿身子胖左邊跩右邊晃,
真好像懷仔母豬蹭癢癢。
小次郎望見于勇祥:
“嗯?大道上有個挑擔的,
直奔據點走得忙。”
(白)“站住!你的,什麼的幹活?”
于勇祥緊趕幾步往前湊,
點頭哈腰笑臉揚:
(白)“太君,我是剃頭的。”
(白)“吆西!吆西!我的頭你剃的幹活?”
于永祥聞聽生巧計:
“長官呀!在這裡剃頭曬得慌。”
(白)“哪裡的涼快?”
“您到據點裡邊坐大帳。”
鬼子把白眼往上翻了翻,
圍着他來回晃幾晃。
倏然把王八盒子拔出來:
(白)“巴嘎!你的良民證拿出來!不然死了死了的!”
于勇祥,面對槍口不慌張,
解下圍裙掀褂子,
一折黃紙裡中藏:
“這是我的良民證,
太君請您看周詳。”
鬼子接過細查看,
姓名籍貫挺詳細,
職業是個剃頭匠。
(白)“吆西!你是大大的好良民。”
可又把剃頭挑子細打量。
于勇祥挑擔就要進據點,
鬼子警覺伸手把話講:
(白)“哎!你的不準進去!”
他一指據點外那棵大柳樹:
“要剃頭,這顆樹下有蔭涼。”
這鬼子三番兩次施狡詐,
于勇祥鎮定自若不慌張。
他胸有成竹往前走,
快步來到樹蔭涼。
剃頭挑子放在地,
又把凳子擺一旁。
開木箱,支幌子,
蕩刀布就把這個剃頭刀子蕩幾蕩。
熱水箱倒水半臉盆,
雪白的手巾搭肩膀。
鬼子摘下皇軍帽,
又摘下王八盒子提手上。
坐上闆凳把話講:
“剃不好開槍讓你一命亡!”
(白)“要是剃好了呢?”
“嗯,讓你到據點吃上三天好皇糧。”
于隊長聞聽能到據點裡,
不由一陣把心放。
他把剃頭刀子拿在手,
把鬼子腦袋一打量。
啊!這家夥壞得透了氣,
他腦袋長包生膿瘡。
于勇祥心想這個頭沒法剃,
倒不如用槍逼住把他降。
想到這他擡手就要拿家夥,
鬼子警惕扭頭一張望:
(白)“什麼的幹活!”
說話間鬼子把槍一掂量。
于勇祥機智把話答:
“太君我準備把套袖先戴上。”
(白)“嗯,搜噶!”
鬼子感覺這理發匠不是平常人,
不住地偷眼防備把頭晃。
于勇祥謹慎剃頭找機會要下手,
現場氣氛越來越緊張。
突然鬼子心驚頭一轉,
就聽“刺啦”一聲響。
把鬼子腦袋劃破膿包淌血漿。
像蠍子蟄腚鬼子噌的蹦起來,
呼的聲轉過身來舉起槍。
(白)“巴嘎呀路!你的良心大大的壞了!死啦死啦的!”
說時遲,那時快,
于永祥随機應變不着忙。
他扭腰側身一擡腿,
啪!踢飛了鬼子王八盒子槍。
鬼子一看壞了萊,
扭頭這就要逃慌。
于勇祥沒等鬼子邁開步,
探手掐住脖梗一個絆腿使掃趟。
(白)“你趴下吧!”
鬼子倒是真聽話:
“趴下就趴下!”
啪嚓!他把鬼子撂倒地當央。
于勇祥屈膝壓住鬼子兩條腿,
把他胳膊扭到後脊梁。
“呲啦”扯下圍裙當繩子,
橫兩扣豎兩扣十字扣捆的緊梆梆。
木箱下抽槍頂在鬼子後腰上:
敢要喊,我一槍讓你去見你的老天皇!”
鬼子頓時給吓蒙,
張嘴失語成泥像。
于勇祥拎起鬼子往後撤,
忽聽得據點上嘁哩噗通幾聲響。
有倆僞軍手扒垛口看情況。
于勇祥沒等哨兵看明白,
早把對策想端詳。
沖着哨兵高聲喊:
(白)“長官們你們回去吧。太君說了,剃完頭讓我攙
着他按摩洗澡泡泡溫泉湯。”
于勇祥用槍一捅使眼色,
鬼子立馬明白了:
“吆西!吆西!溫泉湯,花姑娘!”
倆僞軍一聽洩了氣,
面對面地直嘟囔:
這個說,“好事從來沒有咱哥倆。”
那個說,“他吃肉哪怕讓咱喝口湯。”
倆二貨來言去語正埋怨,
走過來帶班的僞軍是隊長。
(白)“外面怎麼回事?”
“報告隊長,太君剃完頭去北門外邊找樂忙。”
僞隊長感覺不對勁,
手搭涼棚遠處望。
影綽綽倒有倆人影,
像是有人押着犬養小次郎。
這家夥看着看着明白了,
擡手就給了哨兵兩巴掌。
打得小子直咧嘴,
哭得兩眼淚汪汪。
心裡說,“你撈不着去找花大姐,
打俺為的哪一樁!”
(白)嗨!這倆家夥算是認準了。
僞軍隊長高聲喊:
“外面有個八路軍抓走了犬養先生小次郎。”
這一嗓子不要緊,
據點裡亂哄哄的抓了狂,
日僞軍嗷嗷叫着往外追。
于勇祥一不慌二不忙。
一把槍抵着小鬼子,
另一把朝天上打了三聲信号槍。
打埋伏的昆嵛山遊擊隊,
好似神兵從天降。
于勇祥和接應會了面,
按來時偵查的地形進了密林青紗帳。
日僞軍,看也看不見追也不敢追,
隻氣的,朝天上嗙啊嗙的直放槍。
英雄們押着小鬼子回到司令部,
他就供出來據點兵力和布防。
八路軍計劃周密奇出擊,
拔據點端炮樓奮勇殺敵趕豺狼。
這正是,天福山英雄智擒敵寇顯神威,
“天福山精神”在華夏大地寫輝煌。
創作構想:
今年我有機會到了天福山抗日起義紀念館,天福山位于威海市境内,這裡峰巒連綿,位置僻靜,在當年容易隐蔽的開展革命活動,這一帶在黨内被譽為“小蘇區”“小延安”。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理琪莊嚴宣布以昆嵛山紅軍遊擊隊為基礎組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将軍旗鄭重授給大隊長于得水和政委宋澄,膠東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飄揚。英雄們的抗日精神和英勇打擊敵人事例激發了我創作靈感,我搜集了天福抗日英雄的相關資料,在真實的曆史背景下進行了藝術創作,藝術來源生活還高于生活。這個作品依據曆史背景結合了山東快書的藝術特點,指的是1937年天福山起義後至1944年本區域解放這幾年之間的某一天發生的故事。主要說的是天福山起義後昆嵛山遊擊隊在這幾年當中在共産黨的領導下,配合八路軍或者單獨作戰抓鬼子打敵人,一直到解放。于勇祥的原型就是這股遊擊力量的隊長于得水,我的本意是于勇祥的形象不單是于得水本人,還有遊擊隊裡面的宋澄等幾個骨幹力量的英雄形象集于一身,當時于得水、宋澄等人都是天福山、昆嵛山本地人,記載都是武功高強,在打鬼子抓敵人期間蹿房越脊都是真實的,我專門見過英雄于得水今年接近90歲的女兒,她說于得水等人自幼練武,赤手打鬥起來敵人是5個6個不能近身的,也曾經學過多種謀生手藝。張玉華老将軍就是當初這股遊擊力量的骨幹之一,天福山起義的時候張玉華年齡接近20歲,于得水、宋澄等人30出點頭,這股遊擊力量是最後山東抗日第三軍、和八路軍山東第五支隊的基礎。當時敵人提起來于得水等人确實很是頭疼無奈。他們土生土長,地理環境熟悉,武功高強,依靠昆嵛山、天福山綿延百裡的有利地形,讓弄的鬼子很被動。
在主要人物确立和總體框架“支起來”後我開始對故事和唱詞進行創作和打磨。經常是因為一個段落或一個小扣子在電腦前獨自思考到深夜,明天感覺不行又來回修改,直到找到那個最好的感覺,上下連貫通暢了才肯停筆。有時候草稿寫好了,怕自己看不出什麼效果,就讓别人念,我自己聽,設身處地考慮聽衆的感受,直到自己感覺滿意為止。這個作品還進行了一次試演,現場觀衆反應效果不錯,包袱響了,有的觀衆說有點驚心動魄感,也有的說有聽頭。演出前請曲藝同仁注意故事内容和句式安排問題,因為我知道文本寫的好還要靠舞台效果來驗證,我又根據舞台最佳效果進行了個别句子的修改、删加,最後才形成了這個稿本。
(責任編輯/馬瑜)